APP下载

农林院校大学数学网络课程改革与建设思路初探

2021-12-28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

内江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知识点模块教学模式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 王 访 李 晨

在党中央提出“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大背景下,农林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将传统课堂融入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将是当今及未来一种更合理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湖南农业大为例,提出了大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思路的初步构想。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教育标准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1]。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纲”,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高校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课程教学成为了学生主动探索、协作交流的更有效手段,为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提供了帮助[2-4]。然而,农林院校的大学数学类课程教学不但是数学理论知识传播的需要,更是为大农学专业服务的需要。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及线性规划是我校所有涉农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基本内容、思维方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它进行融入网络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内农林高校从创新人才的培养出发,加大了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比如2015年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手段进行改革和优化,探讨大学数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如何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网路课程,使之成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

2 我校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及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及网络课程建设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精神的需要。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纲要第七章第十九条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文理交融,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第十一章第三十二条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更新教学内容。

(2)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及网络课程建设是落实我校关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的需要。2021年1月21至22日中共湖南农业大学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学科交叉协同和课程创新重构为核心举措,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支持新形态教材开发和优质教材编写,推进教材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建设创新性、智慧型教学环境,建立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个人团队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知识考核与能力并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学业考试信度与效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流本科,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及网络课程建设是农林院校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农林院校学生数学底子薄,差异性大。学生常对数学类课程感到难于理解,不会应用。研究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线上微课程+线下传统课堂”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 网络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内涵

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我校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整合优化现有课程分层、按学科专业分模块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确立突出基础、强化思想方法、展现应用性,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文理交融。建设界面简约、资源实用、实用方便的大学生数学网络课程。构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数学网络微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的适合农林院校“培养素质、传授知识、强化能力”的递进式课程体系。

(1)构建和优化大学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与模块设置。一个有成效的网络课程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①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②具备师生互动模块;③网络课堂精致、使用方便。设置简约、实用的网络教学模块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为教师和学生分别设立课程管理模块和课程学习模块,例如教师的管理模块应包含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通知等模块。而学生的学习模块应包含课程信息、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等模块。教师应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关注他们“参与课程讨论次数”、“阅读课后材料次数”和“课后测试”等指标”;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到课程讨论模块的讨论,并积极完成各种试题的问答,若有问题,应及时在课程问答区或以私信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们寻求帮助。

(2)构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中发挥传统的师生情感交流,网络教学中弥补传统课堂的学生被动的学、无法足够思考、无法及时交流、无法因才施教的缺陷。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数学网络课堂教学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与课堂教学融合[6]: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料,并及时获取他们的反馈,督促他们完成试题、趣味问答;②在课程讨论区提供一些开放的、难度较大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供同学们建模、思考,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③鼓励学生自学,设置试题检验自学效果,收集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详细解答,收集个别问题在课程讨论区讨论,收集不愿公开的问题以邮件方式回复;④在课堂上交流同学们的网络课程学习心得,推广自主学习效果好的同学的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⑤网络教学以知识点的讲述为主,将知识细化,每个小视频讲述一个知识点(不超过8分钟),而演算和证明过程在课堂上现场互动。另外,如何将知识点细分、录制微视频教学,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高效地利用手机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7]。

(3)构建依托网络教学资源的数学类课程考试体系。目前农林类高校的大学数学考试情况普遍不乐观,不及格率高。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练习少、学生不重视导致参与练习力度小、期末复习的内容多。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课堂上加大练习力度,做到一章一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但是,这样会严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让本来课时不多的数学类公共课教学捉襟见肘。如果能依托建好的网络课程,将“习题课”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自行完成,这样老师就能通过检测学生网络作业的方式掌控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提升考试成绩的目的。建立数学试题库,当学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网络课程后,随机地弹出3~5个选择题(主要为知识点的理解题),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记录他们的成绩,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做到一课一练。每一章的学习结束后,随机生成一套试卷(包含选择、填空和计算题),学生在纸上完成,拍照上传。这样让学生做到熟练掌握知识点和应试能力。期末考试时,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比如“微积分的基本思想”、“随机在生活中应用”等,让学生不但会做题,也能掌握这些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

4 结语

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教师和课堂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林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应更好地服务于大农学科,为“智慧农业”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知识点模块教学模式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