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给侧改革

2021-12-28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赵根良

内江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教人力资源管理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 赵根良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产教融合有利于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好衔接。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给侧方面存在的五个问题,即配套政策不到位、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不充分、教师队伍不完善、培养质量不匹配,进而提出针对性供给侧改革措施,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的协调匹配提高思路和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企业是人才使用的需求侧,只有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匹配的人才培养,才是高职教育质量所在。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衔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很多时候存在着供给侧与企业的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进行。本文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给侧为例,探讨为了更好的进行产教融合,应该如何从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到位。

一方面,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制度配套不到位。我国在国家和省厅方面出台了不少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政策制度,但是到了各个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却未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也未能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再加上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公办院校,本身就存在管理体制的不灵活性,所以要想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资金政策配套不到位。落实产教融合的建设,需要资金支持,然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特别是现在的高职专业群建设中,并不是优势专业,所以很难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产教融合的推进。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趋同较多,特色不明显,其课程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过多,通识课程较少。这种课程设置方式,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技能,但是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适应职场的环境。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和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很多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停留在学校的角度,并没有结合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前沿和实际进行课程设置,这也阻碍了产教融合在课程教学上的有效衔接[1]。

(三)实践教学不充分。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强调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但是大多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受到合作企业少和实训场地差的限制,大多数实践教学是在学校内的实训场地模拟完成[2]。少部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但是实践岗位和实践内容很多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和相关工作内容,实践教学效果较差。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不充分。

(四)教师队伍不完善。

目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进校的,以硕士和博士等高学历为主,但大多数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和企业的实际了解并不多。一些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虽然也有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但大多只是挂名,没有实际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际。教师队伍不完善,使得产教融合缺乏有效师资基础,不利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推进。

(五)培养质量不匹配。

部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仍然按照传统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模式进行制定,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没有很好的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没有结合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导致培养的学生只能从事传统的人事工作和日常行政事务工作。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合产教融合需求。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供给侧改革

(一)配套政策改革。

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政策制度,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厅的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推进高职专业产教融合的配套政策,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相关政策。积极寻找资金支持,积极推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纳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去,进而获得资金和企业多方面的合作,进而有利于推进其产教融合建设。

(二)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以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体现应用性。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考虑其服务地方企业的实际,依据地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设置一些行业特色课程,体现专业自身特色。同时,课程设置要依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设置,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工作适应性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要与企业密切配合。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稳定机制。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通过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四)师资建设改革。

产教融合建设过程中,师资是推动产教融合的主导力量[3]。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积极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引导大师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示范作用。鼓励年轻和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积极开展横向课题,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企业导师制,将企业导师制纳入学校兼职教师行列常态化,以导师引导学生尽快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提升实践能力,提升社会视野。

(五)人才培养改革。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建立健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建立在广泛的企业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要通过与企业对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准则,同时紧抓行业新动向,不断调整和变革人才培养方案。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高职院校这个供给方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促进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产教融合是必经之路,但是要想深入实施产教融合,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个供给侧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主动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更好的推进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人力资源管理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