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叶树种“云田彩桂”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28尹原森郭志海汪成忠

南方农业 2021年34期
关键词:叶斑病褐斑病分生孢子

尹原森,郭志海,殷 勤,王 莹,汪成忠,梁 琪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云田彩桂”是易剑雄等人培育的新品种,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植物,树干端直,树冠圆整,树皮灰白,幼枝条红色,老枝条灰白色。半月内嫩叶由紫红色逐渐变黄;满月时叶中部绿色,边缘变黄色;一季度后叶中部绿色加强,边缘变黄白色;一年后叶中部仍绿色,边缘黄白色。叶色变化美轮美奂,是人们喜爱的新型彩叶树种,具有独特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叶斑病是“云田彩桂”常见病害,容易使其枯黄早落叶,削弱长势,影响欣赏价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等。叶斑病主要分为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三种类型,本论文以“云田彩桂”上述叶斑病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云田彩桂”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褐斑病

1.1 症状

“云田彩桂”褐斑病只感染叶片,一般老叶发病严重,发病早期,在叶片表形成浅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圆斑,病部中心黄褐色,边缘黑褐色,其他部位着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常形成大斑枯死,在相对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斑上常出现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1]。

1.2 病原

“云田彩桂”褐斑病的病原菌为丝孢菌纲丛梗孢目尾孢属木犀生尾孢菌(Cercospora osmanthicolaP.K.Chi et Pai)[2]。孢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其上,淡橄榄色,不分枝,少横隔;分生孢子倒棒形,近无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μm×(2.8~3.7)μm。

1.3 发生规律

病害在夏季和秋季均有发生,在多雨季节、年份、月份发病较为严重,夏季病害扩散最快。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叶片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的侵染源。在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病部会产生分生的孢子,传到健康叶片上,引起再次侵染。老叶发病严重,生长势弱和当年刚移栽的植株极易发病。不同品种类型的桂花对褐斑病的抗病能力有差别,丹桂类抗病能力强于其他类桂花品种[3]。“云田彩桂”抗病力低于丹桂类,但高于金桂和银桂类品种。

2 枯斑病

2.1 症状

“云田彩桂”枯斑病又名叶枯病或灰斑病,病害病菌一般从叶尖和叶缘侵入,初为淡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圆状病斑,严重时相邻的病斑相互连成大枯斑,使全叶干枯1/3~1/2[4]。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边缘为红褐色,有时卷曲脆裂。后期病部产生较多黑色小点粒,即分生孢子器。

2.2 病原

“云田彩桂”枯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暗色孢科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numCooke)。分生孢子梗长,色暗,分隔,顶生或侧生于菌丝上,直立,偶有分枝,平滑,孢痕明显,(110.00~243.68)μm×(3~5)μm。产孢细胞合生,合轴式产孢,其孢痕疤明显[5]。

2.3 发生规律

病菌发育温度10~33 ℃,最适为27 ℃。病害多发生在秋季,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染病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和雨传播实现侵染。该病多见于温室不通气的花房中,常引起叶片枯死或提早脱落。温室中,此病害周年均可发生。温度稍高、相对湿度稍大或受低温影响、通风不畅,植株生长势弱,极易感染此病害[6]。

3 炭疽病

3.1 症状

受炭疽病危害的“云田彩桂”树在叶尖或叶缘形成褐色的不规则病斑,发病后病斑浅褐至灰白,边缘环圈红褐色,具有一条明显的褐色坏死交界线,病斑外具有黄色晕圈,病后期产生较多黑色点粒,即分生孢子盘,相对湿度大时染病部分出现淡红色的黏孢子团,发病后期引发大量叶片脱落,田间发病植株叶片黄化,长势衰退[7]。

3.2 病原

“云田彩桂”炭疽病病原菌为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水滴形,大小为(7.48~14.69)μm×(2.52~5.64)μm,菌落边缘圆形光滑,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初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基质具有明显的灰黑色同心轮纹[8]。

3.3 发生规律

4—6 月病害发生较严重,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染病叶或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风雨进行传播,沿伤口侵染。

4 综合防治措施

“云田彩桂”叶斑病防控应根据其发生特点和发病规律,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原则,采用“田间病害监测+相关农艺措施+减药增效”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

4.1 定期田间调查,确保科学防治

植保站拥有完善的病虫情东台报检测系统,利用此系统,对“云田彩桂”叶斑病进行定期调查,准确掌握田间病害发生动态,结合气象、气温和相对湿度、品种抗性、种植地环境等因素,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为科学指导病害防治提供支持[9]。

4.2 强化农艺配套措施,提高植物抗病性

4.2.1 强化园艺设施技术,提高“云田彩桂”抗性

加强“云田彩桂”田间管理,结合整形修剪,剪除病弱枝,交叉枝条,增强树势。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云田彩桂”,切忌土壤积水;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控制栽植密度,以实现通风透光,降低叶表湿度,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10]。

4.2.2 减少侵染来源

秋季要彻底清扫焚烧病落叶,盆栽的“云田彩桂”要及时地摘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重病区的“云田彩桂”出圃时采用1 000 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1]。

4.3 药剂防治

未发病时预防,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褐斑病可用波尔多液、50%苯来特稀释液喷雾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800 倍液或40%多菌灵粉剂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2~3次,效果较好[12]。

猜你喜欢

叶斑病褐斑病分生孢子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鸡 妈 妈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