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桥通三地

2021-12-27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圆筒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在世界上最繁忙之一的航道上,建设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难度之大,直逼人类技术极限。

比如东西两座人工岛,中国的设计方案是将120个钢圆筒植入海底造岛,但是每个圆筒直径20多米、高50米、重500多吨,体积相当于一座十几层的大楼。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实现振沉?

比如说海底隧道,每节沉管重达7.5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重量。如何克服气象、海流、淤泥、浮力的障碍,在46米深的海水中精准对接33节巨型沉管,并把误差保持在2.5厘米之内,做到滴水不漏?

世纪工程要求世纪工艺,中国项目团队不断研发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来攻克难关:

全世界最大的起重船,单臂固定起吊1.2万吨;全世界最大的深水碎石整平装备,碎石基床铺设可以实现全部自动化控制;世界首创的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 221天快速成岛……

在这条大桥之前,中国工程师从来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为此他们曾向荷兰一家公司求助,但该公司开出了10多亿的天价咨询费,谈判只能以破裂告终。当时全世界都断言:这段长度5664米的海底隧道,堪称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一项工程,中国人肯定完不成。谁能想到,中国真的攻克了这座“珠穆朗玛峰”。

永远不要小瞧一座橋、一条路的力量。

13世纪末,京杭大运河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南北转移的最后一步。

19世纪末,西伯利亚大铁路让俄罗斯远东从不毛之地,摇身一变成为地下宝库。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打通,让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7000公里。

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跨越英吉利海峡,欧洲格局焕然一新。

……

历史上的世纪工程都曾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同样,作为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站在历史的高度,港珠澳大桥具有全球性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基建水平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驶入快车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条主动脉,港珠澳大桥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必将为粤港澳三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供新机遇。

猜你喜欢

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圆筒
BIM技术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宋代跨海大桥——洛阳桥
鼠国要上天之超级大圆筒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SVG在舟山跨海大桥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圆筒内有接头的细长杆稳定性问题
径向高压圆筒柱的研究与应用
深圳将建首条海底隧道
渤海海峡或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单层厚壁圆筒的Green函数及其动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