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1-12-27张世武

学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张世武

摘 要:从广义上对数学进行阐释,其本质是来源于生活的。也就是說,具备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学习数学的需要所在。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来让学生具备对学习方式的自我认知。对此,可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1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66

在现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数学题,会下意识地逃避。比如对于数学题目中的应用题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产生退缩和畏惧心态,这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必要的一个层面。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和好的教学情景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和学习的基础。在义务教育对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在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对于课堂效率提升有帮助,而且对于教师来教学能力的发挥也是有辅助作用的。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能够形成较为和谐的良好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构成,对于学生本身创造性思维的延展有极大的帮助。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定一些环节,让学生去寻找和这节课程相关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和这个过程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在进入教学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进一步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知。教师可以人为建设相关的课程内容情景,然后通过这种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和同学进行积极的合作加深了对数学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明确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设置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程活动来进行。但是在传统课程设置过程中,数学活动仅仅是教学的辅助环节,对学生不具备明显的意义。因此,对于活动课程的设置要本着充分发挥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来进行。所以说,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来决定其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数量关系和算法知识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楚地形成对于数量关系和算法关系的感知,又通过这样的感知来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三、拓展思维,实现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比如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运用自身的思维方式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可能千差万别,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对有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式,不要轻易否定和打击学生,要引导学生朝着正向的方向发展,再通过思想和观点的交流来实现解题。

四、通过创造来寻找有效的学习方式

对于这个层面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来实现其能够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这一点,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关于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要先寻找一定的数学规律,形成对这个知识点的初步认知。例如18乘36,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种乘法算式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让学生自我尝试来进行计算,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应用此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通过理解概念将18个36进行相加,或者将这个两位数的乘法转换成自己学过的乘法口诀表中的乘法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在通过以上的各种方法计算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计算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最终,教师再通过这些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两位数乘法的直接相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也是尊重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为其在之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传统的数学课堂一般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倾听,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一个比较良性的互动过程。这种较为固定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也直接造成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难一节课都保持全程注意力在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形成厌学情绪,这对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消极影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一些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是基于学生的年龄阶段而有特定作用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本身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感知,也就是说,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其对于学习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以主观的兴趣和爱好为主。这个年龄段也是学生好奇心最为强烈的阶段,通过以其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能使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培养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做到对不懂的知识和问题及时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氛围也不至于那么紧张无味,因此多媒体可以形成良性学习的环境。

六、类比教学方式,提升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小学生在对数字的认知阶段会有一定的误区,会常常分不清3、6、9。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辨识这些数字,如可以准备一些写有数字的小卡片来辅助教学。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算法比对,突出数字的独特性。比如对于3和6,可以出示卡片3+6=9或者9-3=6,通过这些来实现学生对于数字本身功能的认知和区分。一般来说,新知识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学习新知识也有一定的动力。对于比较难的旧知识,如果学生长时间解决不了的话,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做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很有必要。教师要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旧的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来让学生解决一些原来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也更容易一些。这也就是类比教学方法的应用。而这种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仅对于概念类型的数学题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数学是一个注重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教师可注重在小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将问题带入生活中来解决,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能体现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就是应用题型。比如,在学习关于价格类型的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简单的运算,有题为“一辆大巴可载43人,中巴可载25人,一班学生共计66人,需大巴、中巴几辆以及如何进行分配”。对于这类数学问题,有可能学生在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会遇到空出一人需要重新包辆车,或者是通过除法计算得出还有几人坐不上车的问题。因此,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将问题带入现实生活中思考。在现实情况中,包车的目的是让全班的人都能够去,在不允许超载的情況下,进行车辆的合理分配,这时候的分配就可以根据实际的座位需要来进行了。这就是典型的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思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完整性,教师要经常性地在数学问题中穿插一些对于生活常识的讲授,或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直观性教学,弱化难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在日常课程中,对于学生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解决,认真倾听,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尊重,而且对于数学问题本身也起着弱化作用。在授课过程中,要施行阶段性的反馈制度,通过边讲边评的方法做到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点。这是很重要的。教学要具有直观性,要让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明确教师所讲授的是哪一章节的内容,从而可以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学生的疑问点,最好的做法便是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如果做不到及时解决,也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学生和教师互相沟通的过程,学生也能够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对于其建立对本节科目的信心以及建立对数学的信心有着直接的影响。将小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就不会堆积成为大的难题,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做好心态上的引领。

九、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教师不断根据社会需要变革教学方式来进行,对于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解决,这是建立师生互信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参考文献:

[1] 孙丽萍.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神州,2020(5).

[2]   孟祥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幻画报,2019(9).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