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二密铜矿的成矿元素分布及其勘查意义

2021-12-27夏吉纯袁启文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铜矿品位成矿

夏吉纯,袁启文

(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吉林 通化 135000;2.江西省地质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

铜矿是我国工业生产与金属行业制造的稀缺资源,相比其他金属矿体,铜矿的物理性能更优,例如,铜矿具有更强的导电性能与拉伸性能,尽管其整体导电能力略差于银矿,但铜矿的成本较低,购进单价可以满足基础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需求。目前,相关铜矿的地质勘查与找矿作业已成为了地质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且我国产出的大量铜矿主要为黄铜矿体,此种矿体属于铜类金属与其他金属的结合物,当铜元素接触空气后,便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氧化反应,氧化过程中,吸收Fe与硫等物质,形成组合矿体[1]。在完成对铜矿的开采后,需要对其中的金属物质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此提取有需要的金属元素。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市场与机械制造行业对于铜矿的需求,有关地质勘查单位使用了多种物探手段,对吉林省现有的铜矿资源进行勘查,并在勘查过程中发现,铜矿是吉林省的稀缺资源,也是该地区的弱势矿种,大多被挖掘的铜矿以伴生矿方式赋存,尽管少部分地区仍存在独立金属矿,但由于产量较低,已不适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开发。截止2010年年底统计的吉林省现有铜矿资源调查记录可知,区域内现有铜矿储存量为105.53万t,其中保有的铜矿储存量为75.05万t,其总量不足其他地区的30.0%。

1 吉林二密铜矿区域地质结构

为了实现对吉林省铜矿资源的有效产出,需要在开展相关地质勘查工作前,详细分析区域矿带的地质结构。

为此,有关地质研究单位调派了大量技术人员,联合使用无人机技术与卫星成像技术,对矿区的地质概况进行了获取。以二密铜矿为例,对其现有的矿带进行结构与赋存资源分析。如下图1所示。

图1 吉林二密铜矿区域地质结构

上述图1中,1表示为二密铜矿新生界区域;2表示为下石炭统矿组;3表示为区域闪长岩石;4表示为区域性断裂;5表示为二长花岗岩石;6表示为石英闪长岩;7表示为灰岩石;8表示为金矿带;9表示为地质勘查线与切入点;10表示为地质勘查钻孔位置;11表示为第四系冲积物;12表示为呈现显著地球化学异常的矿化带;13表示为硅化矿带;14表示为蚀变强烈的岩浆热流。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矿区内的铜矿大多呈现不规则分布趋势,矿带的边缘位置存在强烈的岩浆入侵活动,入侵体的活动较为剧烈且活动不规则,导致边缘构造线与岩性的统一性相对较差[2]。其中大部分矿体在区域内呈现组合矿,例如,3、5、6、7等区域。此区域受到矿化的影响,已出现明显的断裂趋势,此区域与断裂带衔接,继承了矿带的走向,且整体张力特点较为显著,可对区域内铜矿产出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2 吉林二密铜矿的成矿元素分布

2.1 吉林二密铜矿的成矿元素的平面分布

为了深度掌握二密铜矿中成矿元素的分布规律与分布特征,需要圈定铜矿中的主矿带,并采用细部钻孔与探槽的方式,对铜矿中的成矿元素进行品位分析。在此过程中,应明确针对不同类型的金属矿,所采用的品位分析方法是不同的,例如,针对金元素的品位分析,可采用氢醌测量法或聚氨酯泡沫吸附法进行综合测定,针对其中检测样本中含量超过10.0μg/g的金属样本,可按照标准的活性炭吸附法进行检测[3]。针对Cu类样本,应采用原子分析法与光度吸收法进行检测,此时可根据圈定矿体内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样品厚度×样本品位的方式,对其进行加权累加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导入Mapgis处理软件中,通过此种方式,可以生成一个针对矿区的等值线描述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吉林二密铜矿平面分布

从上述图2中表述的信息可以看出,二密铜矿带中的金属元素矿化现象较为显著,矿带中等值线的分布较为紧密,并且大部分次级矿体集中在矿带的前端,在矿带空间中呈现一种对应分布趋势。基于二密铜矿中金属矿体的整体赋存情况可知,矿化带呈现一种“Z”形分布趋势,因此受到断裂带影响较为显著,根据图中指示的正北方向可知,矿区内的西部区域存在金属矿重叠与融合的趋势,通过此趋势可以初步判定此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属于大产量矿带。

同时,结合勘查点反馈的信息可知,矿化带中金属资源的品位呈现一种梯度变化趋势,整体的暗线发生迁移,西部位置的矿化现象显著高于东部位置的矿化现象。从矿体的异常强度分析,可以发现此矿化带是受到岩浆热液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可通过对金属物质活跃度、流动性与凝固点,对矿带不同区域内的金属物质进行分析,以此得到金属元素在二密铜矿内的分布带。

2.2 吉林二密铜矿的成矿元素的剖面分布

在完成吉林二密铜矿的成矿元素的平面分布研究后,将从矿体的剖面角度,对其元素分布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掌握剖面分布特性,选取控矿带内的47号勘探线作为地质调查的研究对象,从反馈的勘查结果可以看出,在I~II截面的纵向剖面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断裂破碎带区域内。因此,可将地质钻孔工作从N→E方向进行,在钻孔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成矿元素的埋深深度越来越浅,但越接近底层的成矿元素金属品位越高。在对此部分地质结构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此矿带内Cu金属的品位越来越低,金属元素的品位走向可以表示为:组合矿(Au组合Cu)→组合矿(Au(Cu))→独立金属矿(Au),成矿金属元素的此种分布趋势与西南端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较为接近,符合矿区成矿规律。

除此之外,在矿床西南段的40号勘查线进行成矿元素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区域内成矿金属元素的分布呈现一种由深至浅的分布,其中铜元素的品位显著下降,其中Au金属元素的品位先显著下降后,再显著提升。综合上述分析,可将金属元素的品位走向可以表示为:组合矿(Au组合Cu)→组合矿(Au(Cu))→独立金属矿(Au),此种分布趋势与N→E方向进行的地质勘查结果接近。

3 勘查意义

在完成上文相关研究后可知,二密铜矿的成矿条件与东北银山矿区的成矿条件较为接近,但后者的地质勘查工作已相对完善,地质工作者对于矿产资源的控制深度已高达1000.0m,产出的Cu金属矿已超过500.0万t。因此,借鉴相关地质找矿工程可知,二密铜矿也具有较好的产矿条件,尤其在西部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其找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综合地质勘查现有成果可知,目前二密铜矿内的矿产资源大多为大型与中型脉矿,小型脉矿较少,可将找矿工作的实施从板岩矿入手,根据细脉的侵染方向,进行地质钻孔与找矿。在钻孔过程中,将地下延伸距离控制在1000.0m以内,否则投入的人力资源过大将失去找矿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考虑到此矿区比银山矿区的面积大,大约为银山矿区的13.0~20.0倍,因此,可按照开放式矿产体系找矿的方式进行地质勘查。

在勘查中,应先定位主要矿点,并按照构造带的延伸方向,进行独立矿体的勘查,以此种方式,为后续地质勘查与二密铜矿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4 结语

吉林省矿区内产出的Cu矿物质较少,为了满足区域找矿与工业生产的需求,本文以二密铜矿为例,结合矿区内成矿元素的分布,对其勘查意义展开研究。在此过程中,针对成矿元素分布的研究从平面分布与剖面分布入手,通过对金属物质活跃度、流动性与凝固点,对矿带不同区域内的金属物质进行分析,掌握矿区内金属成矿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u元素在矿带内品位的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为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帮助,实现对矿区地质结构与矿区地质分布现状的深度分析。

猜你喜欢

铜矿品位成矿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新疆伊犁成矿带成矿系列特征
提升阅读品位 培养阅读素养 阅读使人充实 坚持成就梦想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