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汾河流域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2021-12-27崔红

南方农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汾河渔业水体

崔红

(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流域面积39471 km2,南北长412.5 km,东西宽188 km,干流全长716 km,流域面积在全国排名第46 位,为黄河第二大支流。但是,一直以来,汾河流域渔业发展都处于一种缺乏规划的无序养殖状况,无论是法律法规方面,还是养殖规划及养殖技术层面,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在汾河流域探讨不同河段的渔业发展模式,既可以很好地利用汾河流域的水资源,又可以因地制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是美化环境的条件下增加农民收入,探讨多种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1 生态渔业概述

1.1 生态渔业的定义

生态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使特定的水生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以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生态渔业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其本质是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做到保护生态环境,甚至是美化生态环境。

1)渔业生产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渔业生产既要提高养殖效益,更要保住绿水青山,通过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措施,使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达到很好的生态平衡。

2)生态渔业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具有多样性,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水源情况、交通状况、生活习惯等情况制定适合当地条件的养殖模式,才能实现当地生态渔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保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渔业养殖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1.2 生态渔业模式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养殖业也必然要向着生态养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开展的生态渔业种类主要有融合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休闲渔业、以保护大水面水质为主的净水渔业及利用生态共生原理在稻田、莲田放养鱼、虾、蟹混养等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2 汾河流域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利用汾河干流及河道周边水域进行渔业养殖时,一定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要优先保护生态,有针对性地布局渔业措施,在汾河不同的河段上,结合当地的地理水源人文条件,采用一种或几种生态养殖模式发展渔业生产。例如,在汾河文水段的世泰湖湿地公园,就是利用汾河右岸的低洼地开发修建而成的集旅游、休闲、垂钓、餐饮、养殖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养殖模式。为维护汾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汾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主要对以下7 种生态渔业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2.1 “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养殖模式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作为水域食物链上物质和能量传递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水体保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鱼类为主体的渔业生产可以利用水体的生物生产力,将营养物质转化成鱼产品,减轻水体氮磷营养负荷[1]。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水体中的滤食性鱼类可以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如白鲢可以直接滤食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从而间接地将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盐转化为人们可以利用的高蛋白食物;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通过吸收利用浮游植物、细菌、碎屑等物质,既可以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又可以作为花鲢的饵料直接转化为高蛋白食品。因此,水体中放养适当比例的滤食性鱼类,有利于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还可以很好地改善水质环境。另一方面,站在渔业生产角度看,好的水环境反过来又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水产品,从而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提升了渔业养殖产品的价值,增加了渔业生产者的收入。

“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养殖模式主要适用于河流上修建的水库等大水体。事实上,在汾河干流上修建的汾河水库及汾河二库等大型水库目前都采用了这种养殖模式,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库水质明显好转,汾河水库的水质经检测已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由于水质好,渔业相关部门每年都要投放适量的大规格鱼种,水库全年不进行施肥投饵,花白鲢完全以水库自然繁殖的浮游生物为饵料生长,因此水库生产的鱼虾卖价高出同类产品的几倍甚至更高。

2.2 稻田养殖蟹、虾模式

稻田养蟹或虾是在稻田现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共生原理,加上人工辅助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龙虾等优质水产品,获得稻、蟹或虾的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生产方式。稻田养殖蟹或虾的技术是把水稻种植技术和渔业养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使稻谷和河蟹或虾等养殖品种在同一环境中互利共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是一种高回报的节地节水性现代渔业农业生产技术。

稻田种植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种,只有水稻种植的稻田适合河蟹、虾等经济动物的养殖,通常要求水稻田在虾蟹养殖期间始终保持10 cm 以上的水位,而且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还要给虾蟹一个避光的场所。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养殖前期,要防止野鸭子等鸟类伤害虾蟹等养殖品种。

稻田养殖模式适宜在连片水稻田种植的汾河两岸,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收入。目前,在东北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黄河滩进行的稻田养蟹,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是当地老百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蟹田大米成了当地的一道响当当的品牌。

2.3 湿地模式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项目中,在汾河中下游干流及两岸,规划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在汾河干流已经建成的大型湿地公园有太原汾河湿地公园、介休汾河湿地公园、临汾湿地公园等,在汾河两岸低洼地修建的小型湿地公园有汾河平遥段湿地公园、文水段湿地公园等[2]。

湿地公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水域周边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水在湿地公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湿地公园水体种草、养鱼的主要目的就是调节水质,美化环境。因此,应主要放养一些广温性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鱼类,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尤其是草鱼密度更要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

湿地模式主要适用大小湿地公园,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水体必须保留一定面积的水草,不能施用任何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及渔药、增氧设备。鱼-草-水共生系统中芦苇可净化水质,为鱼类提供无毒少病害的水环境,而鱼类可摄食水体中藻类底栖生物等从而改善水体环境[3]。湿地公园通常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但是,每年夏秋季水温较高时,也易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质变差,因此每年夏秋高温季节,湿地或公园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喷洒一些水质改良剂,从而改善湿地水质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的需求。

2.4 莲鱼混养模式

莲是一种水生植物,通常分为3 种,即以观赏性为主的花莲、以食用为主的藕莲和以莲籽为主的籽莲,种植莲的水面可大可小,水比较浅,若在莲池中放养一定比例的鱼类,两者可以起到互利共生的作用。莲藕种植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淤泥和一些底肥,在满足莲藕生长需求的同时,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使莲藕水体变坏,影响周边环境,因此放养适当密度的滤食性鱼类,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因为滤食性鱼类可将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饵料并转化为人们可以食用的优质蛋白质,达到种养间的生态平衡。莲鱼混养模式适合连片大面积种植的莲藕池及荷花池。

2.5 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模式

鱼菜共养模式是通过在养殖鱼塘或养殖水域移植入生物浮床,构建人工浮岛,尤其是在浮床上选种时令蔬菜,使浮床在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的同时,可对养殖水域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消减,改善水质,还可通过收割蔬菜产生额外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在夏季,浮床对养殖鱼类来说就是一个相当给力的避暑场所,而且绿意盎然的浮床更起到了给养殖水域增色添彩的景观作用。

在较小水面或较浅水面或易富营养化的水体比较适合采用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模式,浮床蔬菜在生长期间吸收养殖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物质,并通过固氮、固磷作用,将他们结合到有机化合物中,而以植物同化的形式,实现营养物质再循环的生态效应,形成“养殖、种植、净水”三合一的生态运行模式。

鱼菜共生模式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在山西也做过这种试验,有些小池塘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水体,试验结果较好;富营养化程度较低的水库,试验结果不是很好。此外,鱼菜共生模式应用中,还要注意浮床种植的蔬菜品种及规格。

2.6 垂钓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钓鱼这项活动。钓鱼有益身心健康,放松心情,减缓压力,能融休闲、娱乐、健身、抒情于一体[4]。无论是大水库,还是小水塘,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看到垂钓者的身影,垂钓爱好者的确能在这项运动中起到愉悦心情、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汾河干流、支流两侧的水域建设垂钓池,既可以满足钓鱼爱好者的心愿,又可以增加经营者的收入,同时还可以促进渔业生产向着名特优品种方向发展。

在水库河流这些自然水域垂钓,通常不收费,但有关部门会管理,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按规定一般不允许垂钓。到专门为垂钓爱好者修建规范的水池进行垂钓,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安全有保证,而且对于垂钓者来说收费也比较合理。经营者会定期投放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食用鱼,这样钓到的鱼还可食用。收费一般是两种,一种是按时收费,另一种是按鱼的重量收费。

2.7 休闲渔业模式

休闲渔业是我国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2016年,农业部首次在厦门召开了以休闲渔业为主题的全国休闲渔业现场会,使休闲渔业行业产值进入快速增长期。通俗地理解,休闲渔业其实就是指在一个水环境较好的地方给人们提供一个旅游、观光、健身、娱乐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还可以带着家人孩子一起体验与鱼及水有关的项目,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就经营者而言,其实是将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统一,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渔业生产的一种新模式。

位于汾河干流右岸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镇王家堡村的世泰湖湿地公园就是休闲渔业模式的一个较成功的例子。该村原有73.33 hm2滩涂地,2007年引进资金,实行社会化资本运作,改造为水面面积60 hm2的世泰湖,年均地下水补给量60 万立方米,初步形成集蓄水灌溉、水产养殖、生态恢复、休闲农业、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省级水利风景区,2012年列入省政府“菜篮子”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可观的,社会上是支持的,特别是养殖、旅游效益远大于原有滩涂种植的大田经济作物效益。

休闲渔业模式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其总体占地面积大小、水源情况、交通状况、离市区距离、当地文化等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经营主题。建设一批以渔业综合开发为内容,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多功能观光渔业景区[5],还需要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猜你喜欢

汾河渔业水体
陪汾河走一走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陪汾河走一走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汾河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