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基计划,你适合报考吗?

2021-12-26策划花海波执行缪登峰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础学科志愿计划

○策划/闵 芳 花海波 执行/缪登峰

从1977 年恢复高考起,高考制度已经施行了40 多年。在这40 多年里,高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除基本的统招之外,许多高校还实施了部分“自主招生”计划。2020年,“自主招生”计划完成了使命,退出历史舞台,紧跟着上场的是“强基计划”招生办法。

强基计划更重视基础学科

2020 年1 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份文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简单来说,文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自主招生停止,二是强基计划启动。

那么,新推出的强基计划和以前的自主招生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第一,招生院校数量不同;第二,招生专业导向不同;第三,录取方式不同。

先从院校数量说起,强基计划目前只有36 所试点高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高校加入)。这些高校全部都是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也就是说,目前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数量比以前自主招生的少很多,因此,在报考之前要明确了解自己心仪的高校,或者说适合自己的高校是否在招生列表中。

接着再来说说招生专业的导向。

曾经的自主招生,每所高校招生的专业都是自己确定,报教育部审核,大家并没有统一的倾向。有些高校把自己的优势专业或者社会普遍认为是热门的专业放到自主招生计划里面,有些高校则偏偏把自己的弱势专业或者社会普遍认为是冷门的专业放到自主招生计划里面。

现在的强基计划就完全不同了,不管在哪一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都有非常明确的特点:服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服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就是招生专业要跟当下国家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哪些专业利国利民,适应国际环境,符合国家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就招收哪些专业的学生。

具体来说,这些专业其实都集中在基础学科领域,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

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是经济总量巨大,发展迅速,但在基础学科的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差距。在人文社科领域,我们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需要传承,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学科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所以,现在的强基计划更注重上面提到的学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学学科,它们是很多理学学科和工学学科的基础。加强这些基础学科的教育,能为未来的智能科技、大数据、高端芯片与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

也就是说,相比之前的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绝对不是低分上名校的捷径,而是真正集中优势资源为国家选拔培养专业和创新人才的最新举措。

换句话说,强基计划未必适合所有人。如果你对上面提到的基础学科非常感兴趣,将来想从事相关工作,并且成绩优异,那么强基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反,你如果喜欢经济、新闻、营销、艺术等专业领域,那么就没有必要盲目报考,如果硬报,反而会打乱自己原有的高考备考节奏和学业规划。

说完了招生的专业,咱们再聊聊录取的方式。

强基计划涉及的专业,除了招收强基计划的学生,也接收志愿填报录取的学生。比如,以前某高校的数学专业招生100人,都是通过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录取,只看高考分数。有了强基计划之后,95人依然沿用之前的录取方式,5人则通过强基计划录取。

强基计划规定高考分数占比不少于85%,高校测评占比不多于15%。虽然校考成绩最多只占15%,但真正决定你是否能被录取的就是这15%,所以一定要格外用心准备。

此外,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篇章中,明确要求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且成绩要与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匹配,相当于要达到600 分左右,门槛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如果你本身的成绩和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的差距比较大,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做“炮灰”,否则只会浪费你宝贵的备考时间。

参与强基计划要做哪些准备

了解了强基计划后,如果你仍想要参与其中,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你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比如问问自己,如果高考正常发挥,成绩大概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如果你距离高分(600 分)还有30 分以上的差距,那么你入围强基计划的概率并不高。

其次,要关注实行强基计划的高校的招生简章。以政策实施的第一年2020年为例,高校具体的选拔方式,无论是笔试、面试、体测(体测或许不占分数,却可能成为淘汰因素),还是招生程序和入围标准,都会在招生简章中进行公示。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做准备。

再次,要知道整个强基计划的招生流程。在每年3 月底,绝大多数高校会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有意向的考生进行网上报名;6月,考生参加高考,高考出分后,高校依据高考成绩筛选入围考生名单;7月初,高校组织全面考核,并确定录取结果。所以,必须根据整个时间表,做好自己的安排。

最后,要了解一些笔试、面试的相关知识。过往高校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中的笔试、面试相关题目以及参与者的经验,都可以拿来参考。

另外,如果参与强基计划,在以下两个方面要谨慎。

一是报名要谨慎。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有些高校在强基计划中实行限报政策,不少高校强基计划仅限报一所,这就要求考生在报名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专业志向和高校层次,严谨、客观地评估和规划。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建议尽量选择报考条件比较宽松的高校,以增加入围和通过的概率。

二是填志愿要谨慎。在报考强基计划过程中,考生是有两次反悔机会的:(1)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在成功入围后,如果反悔,只要放弃校考即可;(2)通过校考后,如果反悔,只要不填强基计划批次志愿即可。

需要注意,放弃填报强基计划志愿是考生最后一次主动反悔的机会,因为一旦填报了相应批次志愿,被高校录取后,考生就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所以考生在确认志愿时一定要谨慎。

关于强基计划的常见问题

以下梳理了关于强基计划的常见问题,给大家一些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问:竞赛获奖学生会不会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占有优势呢?

答:如果成绩非常优秀,会在录取中占据一定优势。竞赛是顺利通过强基计划校考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要过分鼓吹竞赛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和学习就好。不同高校的强基计划政策是不同的,可以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从中寻找答案。

问:除了按照自己的成绩来选择,还有什么方式可选择高校?

答:可参照高校的优势,看看能否匹配自己的意愿和特长。比如这所高校是否坐落在你非常喜欢的城市;如果你很喜欢哲学,是不是刚好可以匹配一所哲学专业特别强的高校。

问:家长和考生需要在高考前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准备强基计划吗?

答:不需要。因为强基计划是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但想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

问:在报考方面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强基计划招生人数有限,以2020年为例,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都只招30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名额较多。此外,要注意各高校的一些特殊要求。以2020年为例,兰州大学有单科成绩的要求,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有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要求,还有不少高校对竞赛学生的资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有色盲、色弱的学生,要注意避开化学、生物专业。这些都需要在准备前仔细了解。

强基计划虽好,但并非适合每个同学。大家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备战高考,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用实力和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猜你喜欢

基础学科志愿计划
以志愿,致青春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关于小学科学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