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2021-12-26蕾王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响水县螟虫平均气温

丁 蕾王 昕

(1.响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 江苏响水224600;2.响水县植物保护站 江苏响水224600)

响水县地处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属淮北沿海中熟中粳水稻种植区,水稻是响水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7万hm2。近年来,由于品种抗性差、耕作形式多样、异常气候频发等多种因素影响,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复杂。长期依赖传统技术和传统方式来防控病虫害,不仅难以应对异常气候条件下病虫灾害复杂多变的新挑战,也难与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相适应[1]。通过实施农作物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可明显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2020年,针对本地区水稻病虫发生特点,集成应用了水稻健身栽培、生态控制、药剂拌(浸)种、无纺布覆盖育秧、性信息素诱杀成虫、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保障了水稻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1 发生特点

1.1 气候条件对病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1.1.1 纹枯病 见病早、危害重,自然发生程度中等—偏重。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盛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3]。纹枯病是喜高温、高湿病害,本地区7月上旬气温为24.1℃,达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的发病温度,7月3日、7月5~7日降雨2次,温湿度有利于纹枯病病菌萌发,7月10日始见病株。8月中旬旬平均气温为30.0℃,达到最适宜的发病温度28~32℃,7月上旬至8月中旬旬降雨量均较常年偏多,降雨日高达27 d,田间湿度饱和,病情快速上升,8月中旬末达第一发病高峰。8月各旬旬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其中8月17日、2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36.7℃、33.8℃,加之8月20日、8月25~27日连续降雨2次,进一步促进病情发展,在8月下旬末达第二发病高峰。

1.1.2 稻瘟病 叶瘟见病早、发生重,穗稻瘟流行程度轻。5月下旬旬平均气温为22.3℃,达到了病菌侵入的适温范围20~32℃,5月30~31日降雨,适宜温湿度有利于秧田苗叶瘟的发生,6月1日见病。6月、7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4.3℃、24.4℃,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下旬各旬平均气温均低于常年,达到了病菌侵入的最适温度24.0℃;6~7月降雨日分别为13 d、19 d,降雨量均高于常年,田间相对湿度充足,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稻瘟病菌的侵染,前期叶瘟较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响水县水稻破口抽穗期,8月下旬、9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6.5℃、25.0℃,较常年分别偏高1.8℃、1.7℃,8月下旬旬降水量较常年少105.6 mm,9月上旬降水量较常年多67.6 mm,但降雨日仅为2 d,其中无降雨日为9月3~10日,不利于穗稻瘟病的发生发展,穗稻瘟流行程度轻。

1.1.3 稻曲病 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响水县水稻孕穗至开花期,8月下旬旬平均气温为26.5℃,达到病菌生长适宜的26~28℃,但降雨量较常年偏少,不利于病菌侵染发病,9月上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5.0℃、22.4℃,不利于病菌发育和侵染,发生程度轻。

1.1.4 “两迁”害虫 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雨量较常年偏多,降雨日为15 d,7月下旬、8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4.9℃、27.2℃,有利于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雨日为10 d,旬平均气温在22.4~26.5℃,为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22~28℃,有利于六(4)代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也有利于七(4)代褐飞虱种群的增殖和危害。

1.2 品种选择对病虫发生程度的影响

一是种植抗、耐水稻病毒病的华粳5号、连粳7号、华粳9号、圣稻22、光灿1号等水稻品种面积大,不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二是水稻品种金粳818、泗稻16等长势嫩绿,有利于白背飞虱迁入为害。三是部分田块种植高感稻曲病的杂粳水稻品种,稻曲病发生重。四是目前响水县大面积种植的粳稻品种均不抗稻瘟病,南粳5718等南粳系列水稻品种高度感病,个别田块发生重。

1.3 害虫基数对虫害发生程度的影响

一是“两迁”害虫迁入量高低是影响发生程度轻重的主要因素。稻纵卷叶螟四(2)代迁入蛾量少,发生程度轻。五(3)代、六(4)代蛾量大,灯下峰次明显,田间虫、卵量高,盛发期长,后期田间蛾量高。白背飞虱迁入迟、迁入量低,但3个代次虫源累积基数高,金粳818、泗稻16等田块局部虫量高。褐飞虱迁入少,田间各代次累积基数高。二是轻型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水稻育苗期、播栽期推迟,抑制了大螟、二化螟等害虫的发生,冬后残留基数少,一代生存环境恶化,螟虫持续轻发生。三是麦收后,及时进行耕翻灭茬,杀灭一代灰飞虱和清除过渡寄主,减少有效虫源。

1.4 耕作制度变化对病害的影响

一是栽插密度高、氮肥用量大,田间郁闭程度高,有利于水稻纹枯病重发。二是麦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化程度不高,有利于水稻赤枯病等病害发生。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系统监测

病虫害系统监测是做好绿色防控的关键,必须贯穿水稻生产的全过程,按照农作物病虫调查规范,每5~7 d调查1次病虫发生种类、受害株、病叶率、病株率和虫口密度,明确主要防治对象,准确判断防治适期,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间隔期。

2.2 农业防治

2.2.1 健身栽培 一是要选用无病健壮的种子,在药剂拌种或浸种前晒2~3 d,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二是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抗耐病水稻品种。三是麦草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四是实行深耕灌水,减少害虫发生基数。五是统一机插,合理栽插密度,增强行间通透能力,适量施用氮肥,减轻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六是采取湿润灌溉,适度晒田的方法,促进秧苗前期早发,中期控制无效分蘖,后期改善根系,保证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水稻抗病害能力,减轻赤枯病等病害发生程度。

2.2.2 生态控制 在稻田田埂上种植大豆等作物,为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控制田间虫卵量,减轻虫害发生程度。

2.3 物理防控技术

2.3.1 苗床覆盖无纺布 水稻落谷后苗床采用无纺布覆盖,阻隔灰飞虱、螟虫等害虫进入秧田危害,也为水稻秧苗生长创造适宜平缓的温湿条件,防止鼠、雀和暴雨等自然危害,培育均匀整齐、无病害的健壮秧苗。

2.3.2 栽植香根草 大螟、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危害部位比较隐蔽,化学药剂对其防效不高,加大剂量使用容易使螟虫抗药水平提高,也会对农田环境造成污染和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香根草作为诱集植物防治螟虫已成为水稻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4-5]。香根草具有引诱螟虫雌成虫产卵特性,可减少大田螟虫和种群数量、减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减少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稻米品质[6]。香根草主要栽植于田边和田埂,按每米3~4株定植,诱集螟虫产卵,减轻其田间危害。

2.3.3 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诱杀害虫是近几年农业农村部提倡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人工合成模拟雌成虫的性信息素,吸引田间寻求同种交配的雄虫,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繁殖后代,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在大螟、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迁入期或成虫羽化始盛期放置诱捕器,按照每亩放置诱捕器2套,诱芯每30 d左右更换一次,诱捕器悬挂在稻田外围或田埂位置,以“外围密,中间稀”的原则悬挂,诱捕器底面漏斗高于水稻10 cm左右。

2.4 生物防控技术

应用生物农药防病治虫:短稳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井冈霉素、井冈·氟环唑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

2.5 科学合理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防治适期最为关键,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剂型先进、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对症用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同时还要轮换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达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2.5.1 种子药剂处理 水稻播种前选用对路药剂进行拌种、浸种,是控制水稻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培育水稻壮苗打好基础。播种前选用甲霜·种菌唑或精甲·咯菌腈等药剂拌种,预防水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

2.5.2 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剂型先进对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控产品,合理防治田间病虫草害 水稻栽插后5~7 d,亩选用30%苄嘧·丙草胺乳油或53%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拌分蘖肥(尿素)撒施,保水5~7 d,水层不能淹过水稻心叶。病虫防治上应用三环唑预防稻瘟病、噻呋酰胺防治纹枯病、苯甲·丙环唑预防稻曲病、吡蚜·异丙威或烯啶·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用甲维盐·茚虫威、阿维·甲氧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同时应用氨基酸、腐植酸或生长调节剂等药剂,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2.5.3 应用农药增效剂 应用有机硅、安融乐等增效助剂,提高病虫绿色防控效果。

2.5.4 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应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科学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按照病虫防治指导意见,统一上水时间、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严格控制用药次数、节约用药成本,提高绿色防控效果。

2.5.5 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 示范区内所有用药包装废弃物明确专人回收,减轻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建议

3.1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绿色防控技术也得到种植户的充分认可,但因成本高、见效慢、操作复杂等,主动使用积极性不高,要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示范应用,提高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度,帮助种植户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

3.2 加强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主要是依托项目支持,普及率不高,政策扶持主要倾向于种植大户,为提高绿色防控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种植户自发在生产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3.3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要进一步优化绿色防控扶持机制,加大绿色防控产品的投入和使用范围,出台全程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激励政策,有效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

猜你喜欢

响水县螟虫平均气温
响水县联合督查企业环保设施安全
响水县成立不锈钢产业商会海外调解中心
立春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s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