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远市多措并举提升科技支撑力助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2021-12-26姜好胜刘建军赵瑞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质植保粮食

姜好胜 刘建军 赵瑞君

(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招远265400)

招远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但极少严寒酷暑,春秋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503.2 h,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为607.3 mm,气候条件适合粮食作物生长。拥有耕地面积67.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8.7万亩,总产量21.8万t,小麦、玉米、甘薯、谷子等是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招远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有关粮食安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绷住粮食安全这根弦,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充分发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和涉农统筹资金的作用,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推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1 “规模化”生产经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规模化经营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一家一户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等问题,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种植,探索建立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如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500多亩、全程托管土地1 000亩,实施规模化种植;招远高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500亩、全程托管土地2 100亩,实施规模化经营。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农户采用领取粮食、面粉的形式,或者折合成现金的形式间接受益。通过实施规模化种植,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同时,也解决了未来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

2 “机械化”耕作收储,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招远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步伐,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拥有拖拉机3万多台、配套农机具3.8万部、精量播种机3 000多台,拥有机动植保机械1.1万台。传统的农业植保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农业现代化的薄弱环节,为改变招远市新型植保机械数量少、作业效率不高、农药利用率低的状况,2015年,招远市建立了胶东地区首家植保机械4S店,引进推广了自走式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喷药器械,成立了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20余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了农业植保现代化水平,实现省工、省药、增效。2020年,招远市海达植保专业合作社和顺丰植保专业合作社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认定为“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

3 “多样化”品种示范,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作物新品种是实现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承担市级统筹涉农资金项目,建立新品种展示和繁育基地,筛选繁育适宜本地的当家作物品种,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3.1 建立新品种展示基地

近年来,在招远市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心位置,选择具有代表性生态类型区域,建立5处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集中展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市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外育种单位育成的70余个品种。包括黑小麦、超强筋小麦、强筋小麦、馒头专用小麦等专用品种,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10余个,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农户和新型主体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及时组织周边农户就近看禾选种,加快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21年,在张星镇付家村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集中展示了烟农1212、烟农572、烟农745、济麦23、济麦44、山农38、中麦578、小麦杂交种、济糯116等品种16个,为筛选适宜良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3.2 建立新品种繁育基地

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普及,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小麦品种,建立了小麦优良新品种繁育基地1.5万亩,重点繁育推广济麦23、济麦44、烟农1212、烟农999等高产、优质、强筋品种,为新品种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4 “智能化”监测预警,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现代农业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4.1 墒情监测自动化

根据全市的土壤和作物布局特点,建设了自动墒情监测点13个,建立了物联网监测大数据[1]分析平台,各监测点自动监测农田环境的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 大田土壤0~20 cm、20~40 cm、40~60 cm的含水量等土壤墒情信息,实时查看田间作物生长状况。监测点每间隔1 h自动向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平台回传监测数据,平台自动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数据曲线、柱状图、预警报告,农技专家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根据田间土壤墒情、作物状况,为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同时,每半个月上报、发布墒情简报1期,科学指导肥水管理。

4.2 病虫害监测预警智能化

根据全市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代表性的区域建立了农业生物灾害智能监测预警[2]站,设立了病虫系统观测圃,建立了智能虫情测报灯系统和智能孢子捕捉系统,自动控制拍摄虫情测报灯诱集害虫成虫和孢子捕捉仪捕捉病害孢子信息图片,每间隔6 h自动上传到山东省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以便农技人员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根据病虫情监控情况、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情况,每7 d上报发布1次病虫害发生信息,及时发布监测预警,科学指导大田病虫害防治。

4.3 施肥灌溉自动一体化

为了实现精准灌溉施肥,解决小麦生长后期施肥难的问题,在小麦上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提质增效效果显著。如张星镇付家和毕郭镇官地等小麦生产基地,均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通过智能控制器,肥料与水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管路直接输送到小麦的根部周围,减少了浪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小麦的需肥特点,制定了小麦水肥一体化施肥制度,种植户可以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和追肥需求,适时进行施肥浇水,实现了按方、按需、定时、定量、均匀精准调控肥水[3],解决了小麦后期施肥困难的问题。基地小麦平均亩增产100 kg,化肥使用量减少23%、节水40%、省工60%,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

5 “专业化”技术支持,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力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保障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的到位率,招远市大力推进产学研推融合,促进新成果、新技术落地,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力量。

5.1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提升粮食高产稳产潜力

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深耕深松技术,实施大犁深耕30 cm以上,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堆沤、增施有机肥技术,作物秸秆全部实现还田,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培肥地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从“大配方”到“精准个性化”配方的提升,将复杂施肥技术物化到一袋肥料解决施肥难题,满足广大农民的施肥技术需求。推广应用了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适时应用微量元素肥料、海藻肥等功能性肥料,为粮食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5.2 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攻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水平

通过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开展小麦亩产800 kg攻关,研究、探索、总结出以“一深、二增、三防、四改”为核心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推进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现场实打验收,烟农999、烟农1212、济麦23等品种先后创造了不同年份、不同地块、不同小麦品种亩产突破800 kg的记录,百亩攻关区亩产达到714.8 kg,千亩示范区亩产达到641.3 kg,2019年全市27.5万亩小麦,亩产达到377.3 kg。

5.3 抓实重大病虫监测防控,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抓好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草地贪夜蛾等病虫为重点的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县镇村3级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态势,指导建立了“集中配药与分区配送、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控”相结合的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模式,采用“植保站+服务组织+经营主体”的技术模式,及时指导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落实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防治区域内农药利用率在4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以上,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招远市先后被评为全国 “统防统治百县”“绿色防控示范县”。

5.4 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带动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先后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烟台市农业科学院、烟台市农技中心等单位联合,建立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基地,粮食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专家教授定期亲临基地,开展数据调查、技术指导,先后示范推广先进科技成果、新技术50余项,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2017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远小麦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科院研究员赵振东院士专程来招远市考察指导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加快了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6 “标准化”社会服务,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招远市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更新设备、设施,组织参加技术培训等形式,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社员和周边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六统一”的高质量“标准化”社会服务。

6.1 统一示范推广高质高效品种

示范推广品质优、丰产性与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6.2 统一应用生产技术模式

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统一应用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模式。

6.3 统一科学优化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6.4 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病虫害防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防治效果明显。

6.5 统一推进标准化生产

大力推广农机标准化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大田作物实现了从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6.6 统一加工销售

投资购置大型粮食烘干机,建设了烘干塔,配套面粉加工机械,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收储、加工社会化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晒粮难问题,消除了后顾之忧。如,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迎夏”商标,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在2019年烟台市“放心的面粉,好吃的馒头”品牌评选活动中获得了金奖。2019年,合作社与新龙亚洲食品制粉(烟台)有限公司签订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合作意向书,确定在普通小麦市场价基础上,加价10%以上收购。

猜你喜欢

高质植保粮食
珍惜粮食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科技创新促艾草产业高质发展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