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四川样板
——基于宜宾屏山县的探索

2021-12-25李同燕哈日石坡子樊玉然

南方农机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特色人才旅游

李同燕,哈日石坡子,樊玉然

(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1 四川屏山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

屏山县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十三五”期间带领全县人民抓经济、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2020年,屏山县不仅正式摘掉贫困县帽子,而且工业总产值从36亿元增加到68亿元,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29 972元和15 634元,两者同比增长7.5%和9.6%。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屏山县显现出文化建设滞后、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等情况。在短期内,这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势头,长远来看,甚至还会动摇乡村振兴的根本。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迫在眉睫。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屏山县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乡村振兴部署工作,特别推出了涉及文化振兴的“优质教育”和“文化惠民”工程,编制完成了《屏山县2019—2023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现30亿元的文旅投资,这些措施强有力地促进了屏山县文化振兴的步伐。

2 屏山县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风貌,再加上不同地区的人文条件,形成了多样性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区域特色,承载着文明的传承和乡民的情感寄托。

首先,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增进居民对乡村的热爱,有助于提升对乡村的整体认知水平,促进乡村主体意识的觉醒。文化振兴还会潜移默化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民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对乡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增加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其次,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会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优秀的乡村文化能起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020年,屏山县通过加大引进人才机制,建立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实施了70多个重大科技项目,成功地将人才转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最后,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乡村文化中的文脉、家风、家训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民主、文明、诚信、友善等都是一脉相承的。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对其进行提炼整合,使其成为乡村的精神基础。同时,还需要将乡村文化多渠道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文化,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1]。

3 屏山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

3.1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图书馆、文化馆作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文明的载体,也是提升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它们能够促进城乡文明的繁荣发展,为人民群众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截至2019年底,屏山县全县户籍总人口31.1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分别是8.2万人和17.5万人。截至2020年末,屏山县仅有一个文化馆、一个图书馆、一个流动科技馆,相较于人口数量,这些公共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较少。同时,村级文化站的数量少且规模小,不能对村民进行全面覆盖,不能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没有充分地发挥其价值,存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首先,宣传不到位,很多村民对图书馆或科技馆的了解少,对看书或了解科技的欲望不高,图书馆或文化馆的资源优势没能被发挥出来;其次,一些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休闲娱乐还停留在打牌、看电视上面,对于一些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绘画大赛或科技展览等兴趣不高,缺乏高雅的娱乐方式;最后,举办文化活动的次数少,没有调动人们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导致农民的满意度很低[2]。

需要注意的是,乡村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经济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无法与城市相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处于边缘性和滞后性的状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内生动力,没有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

3.2 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缺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乡村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主要是对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进行参观游览。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次数达到了30.9亿次,总收入达到1.81万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了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屏山县的旅游业主要依托自然风景、传统手工以及古村镇等,如锦屏山、大峡谷、龙华古镇等,旅游项目、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特色,还停留在旅客一日游的状态,没有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模式,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度弱。经过历史的沉淀,乡村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风俗等无形的文化遗产。屏山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没有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利用程度低,难以凸显文化价值,不利于形成文旅创意产业,旅游的经济转化能力弱。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屏山县整体建筑风格偏向现代化;同时,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喜好,建设仿古建筑,这些措施不利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利于对特色文化的开发。

3.3 教育基础薄弱,不利于乡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乡村教育的协同推进有利于培养乡村人才,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还能起到教育扶贫的作用,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首先,屏山县中小学学校数量少,2017年到2019年3年期间,全县小学和中学的数量是135所和18所,3年内数量没有增长,不能满足需求,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入学难的情况。屏山县缺乏优质品牌学校,无法起到教育引领经济的作用;同时,很多学校还存在学校建设标准不达标的情况,教室环境、宿舍环境较差。其次,屏山县教师数量少,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名师、名校长,教育质量较差。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在学校的变革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2017年,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 26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 032人;2019年,对应人数为1 342人、1 045人;小学和中学专任教师同比增长5.8%、1.2%。虽然教师数量有所上升,但是数量还是不足,2019年,小学师生比相较于国家规定1∶19还存在差距。2019年,在校普通高中师生比与国家标准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差、福利待遇差,学校留不住教师,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利于乡村教育稳定发展。

3.4 乡村人才短缺,乡村文化推广效果不佳

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他们对乡村文化不了解,对乡村文化认可度低,不利于推广乡村文化。

乡村青壮年作为乡村文化推广的主体,他们大多都外出务工,乡村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老人一般存在思想守旧的情况,妇女、儿童对于文化推广缺乏兴趣;文化推广主体的缺失,会降低乡村文化推广的成效。缺少优秀人才引入机制,因为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以及工资福利水平低,很难引进外面的高素质农村管理型的人才,特别缺乏懂得创意、策划的高端人才,很难发挥优秀人才模范的带头作用,不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推广。人才的缺乏使得乡村文化的推广模式陈旧,很多地方在宣传乡村文化的时候,存在模仿和抄袭的现象,很难形成独特的品牌,宣传效果不佳。

4 乡村文化振兴路径选择

4.1 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屏山县强化政府对于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在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满足民众精神需求。

2019年,屏山县增设了一些文化馆、图书馆,同时,还增加了科技创新操作室,注重提升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的功能。2019年,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成功举办“流动科技馆进屏山”的科普活动,反响热烈。2019年,完成18个贫困村文化室的建设,增加文体活动次数,每个村或社区可以开展4次以上活动;开展电影下乡、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

4.2 加大对乡村特色文化的开发,使旅游与文化资源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仅局限于对自然景观的观赏,更重要的是走向多元化,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要。屏山县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时候,要树立鲜明的主题形象,融合特色文化,营造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彝族文化作为民族特色产品,应该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屏山县应该进一步挖掘彝族文化的内涵,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首先,可以从打造彝族首饰、举办彝族风俗活动入手,使彝族文化得以传承。其次,可以创新彝族文化展现形式,如展示住宿文化、饮食文化及语言文字等,增加游客的独特体验,加深印象,大力发展彝族特色文化建设。最后,注重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引导,保证其高质量地发展,助推城乡旅游融合。2019年,屏山县建设10个市级特色村、25个县级特色村。加快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对马湖府古城、五指湖文旅项目和龙华古镇景区项目的开发;同时,完成老屏山记忆公园、锦屏特色小镇等建设,全力打造县城周边特色旅游景点。

4.3 加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后,能在硬件上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也有利于引进名校与名师,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引领作用。屏山县要加快建设名校、名教师等特色教育模式,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2019年,屏山县加大对小、初、高教育的支持力度,对部分小学和初高中的办学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乡村校园建设的标准,从硬件和软件下手,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其次,打造优质教育模板,学校引进优质师资,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2017年至2019年,屏山县小学和中学专任教师同比增长5.8%和1.2%,有效缓解了教师数量不足的困境。最后,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全方位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2019年,屏山县教科文卫全面发展,高考上线人数实现了“十二连增”,整体的教育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屏山县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努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有利于解决乡村教师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避免出现频繁的教师流动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4-5]。

4.4 创新乡村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在创新乡村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方面,要重视本土人才的挖掘,完成乡村人才的自我革新,同时,还需要引进外来高水平人才。内培外引,保证人才的供给,更好地发挥人才先锋队的作用。

首先,对乡村本身的人才进行整合,特别是乡村干部,对他们进行培训,进行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充分利用他们的文化推广才能,加强乡村振兴精神文化建设。其次,开设一些村民文化研修班、职业技能培训班等,提升农民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致富的本领,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素质。最后,对于一些乡村艺人或非遗传人,要进行重点扶持,以人的培养为核心,提升传统工艺的整体品质,保证艺术传承的规范性和长期性[6-7]。2018年至2019年,屏山县共举办农民夜校849期,还邀请格鲁吉亚、德国等国外知名专家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 000余人次,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升。屏山县还注重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地引进高层次乡村文化推广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价值,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十三五”期间,屏山县加大了与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华大学等都建立了联系,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助推文化教育事业的腾飞。

5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屏山县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的科学指导,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从加大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增加乡村教师的福利政策入手,保证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屏山县还应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大对乡村特色文化的开发,更好地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动能。屏山县应继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提高乡村文化凝聚力,增强乡村经济软实力,走出一条文化带动经济振兴、助推均衡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特色人才旅游
人才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