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征红军回师西渡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2021-12-24李保成

党史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东征彭德怀军团

李保成

1936年初,在日军侵华、民族危难,蒋介石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继续“围剿”红军的形势下,初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下,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响应全国民众的抗日呼声,组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作出“东渡黄河,挺进山西”的伟大决策。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从1936年2月20日渡河东征到5月5日胜利回师陕北,历时75天。由于国民党数十万重兵的前后堵截、四面“进剿”,东征红军虽然没有实现歼灭日军的目标,但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余人,俘敌4000多人,扩红(征召新兵)8000余人,筹款50万银元,唤醒民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并在多地建立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其间,党中央和红军总部在山西境内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其中“回师西渡”的英明决策,就是在永和县桑壁镇桑壁村召开的会议上最后形成并发布的。这是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山西境内召开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横扫千军如卷席。东征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左、中、右三路大军势如破竹,长驱东进。东征红军的节节胜利,使阎锡山非常恐惧,不断请求国民党中央军给予支援。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从洛阳等地抽调部队支援阎锡山。阎锡山和陈诚在太原密谋,决定将入晋国民党中央军编为第一路,由陈诚任总指挥,分别部署在同蒲铁路南段和晋东南地区,“围剿”红军右路军,并防堵红军转进河北、河南;晋绥军各部编为第二路,由杨爱源任总指挥,分别部署在晋西、晋西北地区,“进剿”红军左路军和中路军。为策应对东征红军的“进剿”,蒋介石还命令驻陕西的东北军、第十七路军进攻陕北苏区,从西面封锁黄河,企图将东征红军各个击破,围歼于山西境内。

针对东征红军即将陷入封锁包围的情况,毛泽东、彭德怀及时调整部署,迅速收拢兵力,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从4月4日开始,左、右两路军在抗击敌军进攻中,从南北两线向晋西地区集中。仅用半个月时间,即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完成收拢兵力、集中作战的预定计划,粉碎了敌人分割消灭红军的企图。东征红军在晋西地区集中后,敌军紧接着围攻过来。在各路敌军涌进晋西,即将向红军发动进攻的情况下,4月22日,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林彪等人,指示红一军团行动方针。此时,东征红军尚未作出回师西渡的最终决议,华北各省仍然是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但回师西渡也已列为重要议题。4月21日至24日,红军总部连发7份电报,命令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集结于永和关、马头关、清水关一线,夺取沿河渡口,保持两岸畅通,同时又致电周恩来、宋时轮、阎红彦、蔡树藩,准备渡船架设桥梁,做好迎接主力回师西渡的准备工作。其中一份电文写道——

林聂、徐程并告周:

……

(二)一军团坚持现地区,保证清水关、铁罗关两渡口,及必要回旋地区于我手中,周副主席保证船只。

(三)宋任穷指挥二十八、三十军在义泉以西,吸引关麟征而迟滞之,我们率十五军团以三天进至克城镇、午城镇之线。对阎锡山表示西退,仅留宋支队在勍香镇附近监视东北面之敌。

……

(六)在此情形下,石楼水头间,水头大麦郊之间,大麦郊汾西之间,汾西克城镇之间。此四个空隙容许我军全部成一路或分为两路突出封锁线,必须保持康城、勍香上下区于我手中,作为转动之枢纽。

……

(九)万一情况改变到暂时不许可我们在山西继续活动时(没有出封锁线可能时),我们也准备着暂时回到陕甘,经营神府区域、三边区域、环水区域、湿水区域、陕南区域等……

彭、毛

(1936年4月22日24时)

4月25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和红二十八军从康城出发前往永和。4月27日,毛泽东、彭德怀等来到永和县境内,经过土罗、上刘台、大风圪堆、新乡、南寨、堡则、署益等村,到达桑壁镇桑壁村红一军团军团部(阎政权村公所所在地)。

4月27日至30日,毛泽东在永和县桑壁镇桑壁村主持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也有人认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或军团长会议)。

会上,毛泽东等对当前形势和任务作了分析。针对敌军加紧进逼,红军被严密封锁,在晋西活动的余地越来越小、困难越来越大的情况,会议于28日果断作出红军西渡黄河的决定。28日20时,毛泽东、彭德怀在桑壁镇桑壁村致电周恩来、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杨尚昆,正式发布“回师西渡”的指令。电文如下:

周副主席、林聂、徐程、叶杨:

甲、目前情况:

(一)在山西是阎锡山加蒋介石(五十一个团),再加堡垒主义。

(二)在陕西是张学良、杨虎臣在蒋介石令下向陕北进攻,企图封锁黄河,但神府区域、三边区域空虚。

(三)在甘肃是蒋介石之胡宗南、周碞两部入山西,毛炳文调甘南,王均、伍诚仁等在陕南与甘南,张学良原在环水区域之部队,大部调陕西,环水区域及其以西均空虚。

乙、根据上述情况,方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了顺利条件,容许我们到那边活动,以执行扩大蘇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另一方面则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计划,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此处则有派一支队去陕南扩大苏区,吸引敌人之必要。

……

彭、毛

4月29日,毛泽东在桑壁会议上对3月20日至27日召开的晋西会议的决定作了报告。根据萧向荣(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统战部部长)在回忆文章《东征琐记》中的记载,报告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关于国际形势。毛泽东分析了苏联、法国、美国等的形势,指出法西斯的潜在威胁,认为“目前的形势是很紧张的”,强调“和平口号与统一战线是目前形势中主要策略的一环”,必须“反对宗派倾向,反对关门主义,反对右倾”。二是关于实行统一战线的口号。强调要在瓦窑堡会议基础上,补充新的口号: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国红军集中河北,为抗日之先锋;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关于争取迅速对日作战,毛泽东认为,这一口号能够动员全华北以至全国,对于红军只有扩大,毫无削弱。三是关于东征的成绩。毛泽东在报告中对红军东征的总结言简意赅——“胜利了”:壮大了红军,巩固了陕北苏区。四是关于红军的团结统一问题。毛泽东强调,要坚定政治立场,不放弃原则问题,通过争论、说服和批评,达到党和红军的团结与统一。五是关于西渡黄河的战略。毛泽东认为,向东突击是脱离陕甘苏区的冒险行动,没有胜利把握,因此决定转移作战方向。西渡黄河前夕,毛泽东对东征成绩和西渡黄河战略进行阐发,使这个报告不仅传达了晋西会议的精神,也为红军回师陕北作了有力动员。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讨论了红军的团结与统一问题,要使全部同志了解党的政治路线,了解军委的战略路线,把一切问题提到原则上来,避免无原则的纠纷;毛泽东等指挥各路红军向隰县、永和、大宁之间的黄河东岸渡口转移,并在转移中抗击敌人。红十五军团、红一军团、红二十八军相继集结在隰县罗镇堡、永和县桑壁镇、永和关、铁罗关、于家咀黄河渡口,准备回师西渡。

4月30日,桑壁会议结束。毛泽东、彭德怀率红军总部前往桑壁镇前龙石腰村,当晚宿在该村。5月1日,彭德怀等先行前往阁山、于家咀等地检查渡河准备工作。 5月3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离开前龙石腰,途经交口、索珠、阁山前往上退干。

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桑壁会议,让国民党妄想在山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可以说,桑壁会议在党和红军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作用。我们对这段历史进行挖掘整理,深入考证,希望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力拼搏,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东征彭德怀军团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成都东征财务风险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剑指创新,CBE“包装军团”再扩容!
吉利4A军团出战
LG东征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