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灵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曾雍雅

2021-12-24刘吉合

党史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广灵支队根据地

刘吉合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不久,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20岁的曾雍雅,被党组织派到山西省广灵县担任县委书记、县长。由此,曾雍雅成为广灵首任县委书记

。他发展党组织,建立区、村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在广灵燃起了全面抗战的熊熊烈火,为广灵的抗战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展党组织 建立区村政权

曾雍雅到广灵前,日军铁蹄已踏进广灵。他到广灵上任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县委机关建在位于广灵东南山区的张岔。他与县委相关领导一道在张岔秘密发展党员36人,建起5个党支部,即口前党支部、张岔党支部、房庄党支部、上恩庄党支部、下恩庄党支部。

1937年12月,曾雍雅和县委成员组织成立广灵县动委会。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按照该县自然村的分布情况成立了5个区并建立区政权。张岔南山一带为第一区,阳眷(今属河北蔚县)为第二区,东西加斗为第三区,南村梁庄为第四区,暖泉(今属河北蔚县)为第五区,各区都配备了区委书记、区长。区、村组织的建立,为广灵县开展全民抗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工作,曾雍雅等人在广灵开辟了一个基础扎实且有一定活动空间的根据地:以广灵张岔革命根据地为中心,辐射到灵丘、浑源以及河北的蔚县、涞源等县,所辖村庄达300多个,绝大部分村庄成立了抗日政权,甚至有些敌据点也在广灵抗日支队的严密控制之下。所以,该根据地被人们称为“小晋察冀”。

扩大根据地 带出一支“广灵支队”

为了巩固扩大根据地,曾雍雅决定由县委副书记邹嘉甫在张岔南山一带领导抗日游击战争,自己去北山阳眷一带开辟根据地。

在曾雍雅强有力的领导下,邹嘉甫在张岔南山组织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由下恩庄村的魏广任游击队队长、邹嘉甫任政治指导员,这是广灵南山根据地建起的最早的一支地方武装。

同时,曾雍雅在阳眷一带开辟根据地的工作也获得很大进展。到阳眷后,他很快在阳眷周围村镇贴出布告:

山西省广灵县抗日民主政府布告 奉十八集团军转山西省政府电令,辟我县为抗日根据地,为此:

一、全县民众团结抗战,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

二、肃清土匪,建立各区乡政权,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战救亡群众团体组织。

三、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扶贫救災,推动各项抗日工作。

四、对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走狗,一旦查出必须严办。

五、全县民众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敌人破坏,把广灵县建设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县长:曾雍雅

布告一贴出,就在阳眷引起很大反响。接着曾雍雅又召开群众大会,宣讲全民抗战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抗日战争,讲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决心。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鬼子,人不分男女老幼,姓不分张王李赵,村不分东南西北,大家要抱成团,一切为了抗日前线。”

通过贴标语、出告示,深入基层做动员,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参加抗日队伍光荣”竞赛活动,小村出一个兵,大村出一个组,为出兵多作贡献,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经过广泛深入宣传,唤起了群众的抗战热情,阳眷人民纷纷要求参军,有的扛起家里的铡刀入伍,有的拎着火枪参军,有的还扛着挖煤铁铲来了。不到一个月,曾雍雅很快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

曾雍雅早在14岁时就加入了红军。所以,他凭着丰富的带兵经验,对招来的新兵进行严格训练。经过短期培训,很快就把这支队伍培养成了一支纪律严明且具有一定军事素质的队伍。

曾雍雅在北山拉起游击队之后,名声很大。刚开始时这支游击队被称为“广灵支队”,后来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这支游击队的队长和政委都由曾雍雅一人担任,所以就称其为“曾支队”了。不久,根据上级指示,他留下20余名骨干,支队其余200多人被补充到晋察冀一分区主力部队,大大加强了该分区的战斗力,受到司令员杨成武的表扬。随即,他先后又收编、组建起3支抗日游击队。前两支部队兵员输送给一分区二团,第三支500多人的队伍,被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曾雍雅任支队长兼政委,这支队伍也被称为“曾支队”。曾雍雅先后给主力部队输送兵力2000多人。

在发展地方武装的同时,曾雍雅组织动员全县人民积极筹粮、筹款支援前线。几个月的时间,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筹款数十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前线部队。广灵县抗战的局面很快打开。

收编土匪武装 团结更多抗日力量

为了团结更多的抗日力量,曾雍雅先后收编改造了两支土匪武装。

一支是王天存领导的“别动队”。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军的迅猛攻势,国民党部队如惊弓之鸟,更有甚者,日军未到便四散逃窜。王天存把这些散兵游勇收拢起来,补充进自己的队伍,由开始的几百人扩充到1000多人,主要在广灵县北山和河北阳原县一带活动。因军饷没有着落,这支队伍平时的生活全靠抢,抢不来就饿肚子,生活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王天存就派军需官李青川找曾雍雅寻求帮助,曾雍雅得知这些情况后,认为王天存这支队伍虽然属于土匪性质,但他们有向抗日民主政府靠拢的意愿,而且这支队伍武器装备也较为先进。如果将他们收编、教育改造成抗日队伍,可谓一举两得,既消除了土匪扰民之患,又可以壮大抗日力量。于是,经上级领导批准,曾雍雅经过政策攻心、经济援助等方法,最终将这支队伍成功收编,正式编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二团,由王天存任团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

另一支是从河北省张北县开到广灵县北山阳眷一带活动的土匪队伍,共有3个纵队,每个纵队1000多人。土匪头子叫张成德,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团长,这支队伍人员众多且武器装备好。他们在河北、天镇一带常与日军作战。曾雍雅认为,这支队伍也属于抗日队伍,应当把他们收编成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经过深思熟虑,他以县长身份给张成德写了封信。

成德兄鉴:

七七事起,团座常活动于恒山腹地,顺于形势,参与抗日,近期闻知团座率部深入广灵北山,余代表广灵县全体抗日之军民向阁下及贵部表示热烈欢迎。

广灵县乃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一,是通往蒙、疆、俄之咽喉,战略要地极为重要。日寇视广灵为他们侵略华北一大障碍。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吾辈应当首当其冲,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國家民族者重,时为国人报效之机,应携手并肩,枪口一致对外。

盼团座派员来县政府洽谈抗日事宜。

县长曾雍雅

张成德接到信后,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从信中内容可以看出,曾雍雅没有把自己当土匪看,仍按他在国民党军中的职务相称;“团座”这个称呼,在自己的部下叫起来并不算什么,可现在是出自广灵县长笔下,他真有点受宠若惊。张成德经过慎重考虑,便想率部队到广灵县去会见这位识大体、顾大局的县长,于是给曾雍雅写了一封回信,派参谋去拜见曾雍雅。信中最后写道:

中华民族乃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河山为锦绣山河,祖国同胞岂容他人欺负,祖国山河岂容他人染指。成德乃血性军人,一介武夫,国难当头,军人应马革裹尸,唯以死报国。余愿率部奋战沙场,为神州捐躯,名垂青史。

曾雍雅看到张成德豪迈的抗日誓言,顿感“此事成矣”。不日,他专程去张成德部洽谈。经过一来二去的谈判,最终这支土匪武装被收编改造。

蕉山突围战

广(灵)蔚(县)公路西达浑源、大同,东连蔚县、张家口,南接灵丘、涞源,是日、伪军运送兵力及军需物资的一条重要公路。

1938年5月5日,曾雍雅率领游击队,对广蔚公路这条敌运输线进行了大规模破坏。相当长的路段、桥梁被炸毁挖断,路牌被推倒,广蔚公路一时间陷入瘫痪。完成任务后,他们宿营在东、西蕉山村。次日清晨,正当他们准备返回阳眷时,山上响起剧烈枪声。

原来,曾雍雅率领游击队破坏广蔚公路的消息,被当地汉奸告了密。敌人恼羞成怒,从蔚县、广灵集结了3000多人的兵力,带着五六门大小炮和三四十挺机关枪,东西对进,包围蕉山,妄图全歼“曾支队”。

“曾支队”没有精良的武器,只有轻机枪、大刀。几个大队的兵力加起来只有500多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包围,曾雍雅临危不乱。他心里明白,敌人虽然人数多、装备先进,但对蕉山的地形地貌不熟,且有相当一部分伪军贪生怕死,极其怯战,而曾雍雅手下的骨干,大都是从老部队中挑选出来的身经百战的战士,游击队员都是对日军有深仇大恨的农家子弟,在曾雍雅的训练、领导下,个个斗志昂扬,不怕牺牲,敢打敢拼。

在此情况下,曾雍雅充分发挥游击队的长处,利用熟悉的河沟、山坡与敌人展开激战。战斗十分惨烈,五大队队长曹德本在抢占北山小庙制高点时壮烈牺牲。

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王天存和张成德所部得知曾支队被日军包围,立即赶来增援。

伪军见增援部队来了,为保命都停止了射击。一个日本军官看到伪军停止进攻后,气急败坏地命令炮兵向伪军开炮警告。

战场瞬息万变,曾雍雅利用这个空隙,率游击队一鼓作气,狠狠地还击敌人,游击队员个个像猛虎一样冲向敌群,顷刻间,击毙敌军200多人。

丧心病狂的日军,并不甘心失败,又准备向曾支队发起新一轮进攻。当敌人追到徐家湾时,曾雍雅留下一个排殿后,率领部队及时撤离,回到了驻地。

蕉山突围战,从5月6日凌晨一直打到下午1点,最终以杀伤日、伪军近300人,曾支队伤亡100多人而告终。这是一场恶仗,也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突围战。

重返广灵收拾残局 抗日烽火再次燃起

1938年8月,曾雍雅奉上级命令,带领曾支队离开广灵,奔赴新的抗日战场。

1944年2月,曾雍雅在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一天,军区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中央分局副书记刘澜涛、宣传部部长胡锡奎、组织部部长赵振声(李葆华)找曾雍雅谈话,说广灵斗争残酷,派他重返广灵,担任县委书记。

曾雍雅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从第三军分区下辖第二十团带了两个连,直奔广灵。当他们进入广灵后,经过了解,这里的情况让他惊呆了,原来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萎缩得没剩几个村了,有些村政权变成了专门对付和杀害抗日干部、迫害共产党员的反动组织,敌人利用原有和新筑起的土围子,架起了洋枪洋炮。广灵大地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一路奔波劳累的曾雍雅带着两个连,找不到落脚点。他突然想起初到广灵时在张岔南山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于是,他率部到张岔恩庄找到了十区区队长谢国仪,又联系上了广灵县委副书记李发奎。

李发奎向曾雍雅详细介绍了广灵近几年所发生的一切:1940年到1943年,日军实施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3次“跃进计划”,设立保甲自卫团,训练“靖乡青年队”,防范共产党、八路军开展工作,先后制造了张岔惨案、西埔惨案、墨鱼洞惨案、老牛坛惨案。县委书记邹嘉甫牺牲,县委副书记杨普泽等人被捕,县基干游击队队长魏广遭叛徒暗杀。县游击队30余人投敌叛变,组织部部长韩政投敌,原县大队吴存体带领80余人投敌。他们向敌人报告县、区、村干部名单,多次带领日、伪军到张岔南山根据地“扫荡”,给这里的抗日工作带来极大灾难。全县党组织大多遭到敌人破坏,现在只剩下张岔这五六个村的党组织还坚持着开展工作,敌人对张岔四面包围,北面留老疃、东面牛角岭、西面塔上(邵家庄)都设有敌人据点,南面白矿(白北堡)驻着日伪军直辖队,四面的敌人离张岔都不到10里地,敌人经常到张岔烧杀抢掠。

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曾雍雅冷静思索着对敌斗争方略,根据广灵实际作出两项应对措施。一是尽快恢复健全党组织。他把易县六区模范区委书记调来担任广灵县委组织部部长,同时还从外地调来一名同志,担任宣传部部长,调整了县委敌工部、军工部,其他部门负责人也从那些抗日坚定分子中挑选,配齐了县委领导班子。二是根据目前的形势和广灵县的复杂局面提出如下策略:全面落实党的政策,纠正过去“左”的错误,把全县党员干部紧紧团结在县委周围;解散各村所谓自卫武装,打开土围子,团结教育全县广大群众积极抗日,共同对敌;严厉打击镇压变节投敌、顽固不化的叛徒和汉奸;充分发挥从第二十团带来的两个连和十区队的作用,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严厉打击敌人。

曾雍雅深刻明白,要想重新打开局面,必须先把在全县影响最坏、罪大恶极的敌人打掉,才能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

北山上的几股土匪与日、伪军勾结,组织了所谓“卫国保卫团”,在直峪设卡,建立据点,专门进行破坏抗日的活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全县影响极坏,曾雍雅决定先拔掉这个“硬钉子”。他带领第二十团的两个连,从夜晚12点到次日凌晨1点,仅用1个小时就摧毁了这个日、伪军经营多年的反动堡垒。

他又指挥带领部队和十区地方武装,在两三个月内打了30多场硬仗,拔掉土围子和敌据点50多个,抗日政权得到了恢复,较大的村子先后成立了农会、妇救会、青联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甚至有些在治安强化运动中替日本人卖命的伪保长,也被争取了过来。南山、北山根据地又连成一片,形势大为改观。全县恢复党支部47个,党员797名,曾雍雅的名字和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再次在广灵大地传颂,鲜红的抗日旗帜又高高飘扬在广灵上空。

(责编 王燕萍)

相关连接

曾雍雅(1917-1995),江西于都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广灵县委书记、县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冀东军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率部参加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曾任第四十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猜你喜欢

广灵支队根据地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广灵推进光伏扶贫全覆盖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广灵秧歌生成年代考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广灵秧歌百年历史发展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