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洪精神:守护江河安澜的力量之源

2021-12-24郑洁黄必琼

党史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荆江抗洪防汛

郑洁 黄必琼

1998年夏,连降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爆发特大洪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行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百万军民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上江堤,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保卫家园、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牢固堤防。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2020年,我们再次取得抗洪抢险斗争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深入防汛救灾一线,指出:“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重要法宝,也是抗洪精神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在抗洪斗争中,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从千里长堤到首都北京,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沿海省市到边疆地区,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凝聚起对抗灾难的强大合力,彰显出无往不胜的坚定信念。

1998年8月7日晚,在汛情最危急的关头,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听取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的工作汇报,作出《中共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要求把抗洪抢险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这一决定,成为全国抗洪抢险的动员令。随后,抗洪抢险战役全面打响。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家防总统一调动抗洪抢险一切人、财、物,实施了高效的组织指挥。各部门、各地方、各系统通力配合,抗洪工作有序展开。

万众一心,遇难则强。亿万军民抗洪斗争的事实证明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胜利”的真理。面对长江和嫩江、松花江的特大洪水,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单位110多名将军亲赴一线指挥,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30余万兵力,干部群众及交通、通讯、医疗服务人员等,参与抗洪抢险人数达上亿人。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全长182公里的荆江大堤,自古就是江汉平原千百万人民的“生命之堤”,也是保护江汉平原1000多万亩良田的重要屏障。1998年8月中旬,随着长江第六次洪峰推进至荆江河段,并即将超过荆江分洪上限水位。“荆江到底会不会分洪”牵动着人们的心弦。为阻断这滔滔洪水,维护大堤稳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数十万名解放军战士响应党中央关于荆江不分洪的重大决策,发出震撼天地的誓言:“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我在人民生命财产在!”8月16日晚,是荆江最危急、最关键的一夜,在荆江两岸,5万名解放军、武警官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30万名当地干部群众紧随其后,共同用血肉之躯筑成了坚不可摧的“水上长城”。

勠力同心,无往不胜。长江和东北的抗洪抢险进入关键时刻后,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从党政机关到工矿企业,从党员干部到普通老百姓,人们在不同岗位献出同一份爱心。捐款捐物行动之快,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湖南衡阳市退休老职工将一生积蓄10万元捐给灾区;“抗洪英雄”高建成的妻子鲁蓓将9000元抚恤金全部捐出;“我们万众一心”和“携手筑长城”两台义演晚会,分别募款6亿元和10.93亿元……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各级干部,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7月,当江西都昌县南溪圩遭遇20年一遇特大洪水时,各级党组织迅速成立防汛抢险应急工作组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凝结成一张合作抗洪的救援网。2020年汛期,我国多地再次经受暴雨洪水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强调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做好抗击特大洪水准备,防止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各地各部门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党员干部和受灾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汇聚起抗洪救灾的磅礴力量。2021年7月,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难之际,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保卫家园,使抗洪精神在一次次誓死力保江河安澜、百姓安居中接续传承,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抗洪画卷。

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抗洪精神的重要支柱。一个干部一段堤,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排桩。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立“生死牌”,入“敢死队”,成为抗洪軍民的主心骨。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

1998年面对肆虐的洪水时,抗洪战士们怀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破釜沉舟,奋战到底。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董万瑞在九江决口时临危受命,率领3万多名官兵奋战5天5夜,时年57岁的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洪水中,与战士们一起封堵决口;他的儿子、“红色尖刀连”的董三榕,不顾40度的高烧,仅投入战斗8小时就扛了600多包沙袋。驻闽集团军副政委王健少将身先士卒,在大堤上来回奔波扛沙袋,双手双脚磨起血泡也顾不上处理,仅用一晚就带领战士筑起一条1300米长、5米高、4米宽的牢固防线。在长江第六次洪峰向荆江河段逼近的危急关头,当赵勇看见自己名字不在抗洪抢险突击队名单上时,他咬破手指,在手绢上写下“誓死参战”的血书。嘉鱼簰洲湾民垸决口,前去抢险的空军某高炮团一连被洪水冲散,生死关头,指导员高建成脱下救生衣给了不会水的新兵,自己跳下水与战友又救起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巨浪中,高建成先后将两位战友推向大树,自己却因力气用尽而牺牲……“舍生忘死为人民”是每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击洪水、保家卫国时的坚定信念。

罹患肝癌的吴良珠是一名专职驾驶员,在抗洪抢险中的职责是开车将领导安全送达指定地点,领导下车后他却主动投入抗洪一线工作,铲土、扛沙袋、值夜班巡堤。哪里任务最艰巨最危险他就奔向哪里,忍着病痛与洪水顽强斗争,多次晕倒在大堤上或洪水里,一直到他再也无法挣扎着站起身来。9月10日,吴良珠被授予“抗洪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在抗洪抢险队伍中,像吴良珠这样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勇士数不胜数。医生护士临危受命奔赴抗洪一线,每天穿梭在风雨泥泞之中,只为保障广大军民的身体健康;战地记者用笔杆子作为武器,同战士们一同战斗,将灾区信息传递给全国人民,让战士们的感人事迹被更多人知晓。

滔滔洪水不因山河远近而阻隔,不因地势凶险而停滞,不因救援艰辛而减弱。在这关键时刻,无数战士选择义无反顾地冲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洪水决堤,他们不分昼夜围堵失控的江水;洪流无情,他们潜入水底排除险情;群众受困,他们乘着皮筏艇伸出有力的臂膀救起一个个生命。即使被铁丝扎破身体,被沙袋磨破肩膀,被石块砸伤脚背,在洪水面前也毫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成为抗洪抢险的英雄模范。在1998年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高建成、吴良珠、胡继成、王占成、李长志、杨晓飞、陈申桃、包石头、宋波、董光琳、罗典苏、马殿圣等同志,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有了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中国人民就能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次面对洪灾,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斗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坚持不懈、排除万难的决心。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更是一种责任态度。洪魔来临之际,广大抗洪军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保卫荆江大堤,驰援郑州,确保长江安全……这都体现出全体抗洪军民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责任,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彰显了中国人民敢于与灾难作斗争的责任与担当。

坚韧不拔 敢于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是中国人民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是深深镌刻在抗洪救灾军民骨子里的优秀品格。1998年的特大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人被累乏,堤被泡软,抢险物资一次又一次被用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力,没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把握,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就很难面对接踵而来的8次凶猛的洪峰冲击。在迎击挑战过程中,广大军民将不认输、不屈服,坚持到底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品格,誓与洪水决一死战,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洪峰,生动诠释了抗洪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抗洪斗争中,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广大军民迎着困难和危险前进,越是情况危急,就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1998年7月底,在湖南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新港村,长江大堤外坡发生坍塌,村党支部书记戴胜生一声令下:“一定要堵上口子!”党员干部纷纷跳进急流,激战洪水,用身体挡住巨浪,用坚韧挑战生命极限,用不屈抵挡洪水肆虐。8月,长江大堤九江段面临决堤危险,“硬骨头六连”官兵奔赴九江城防大堤抢险,徒手扒岩石,手上磨起血泡,满身都是血痕,但从未有人叫苦喊累。为了填堵塌方,他们超负荷连续作战;为了保护战友,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滚落的巨石。正如他们的连歌所唱的那样,“硬骨头六连硬在哪里/硬在勇猛顽强从不畏惧/刺刀见红杀出威风/恶仗硬仗创奇迹/千锤百炼战旗红/硬骨头六连所向无敌……”

新港镇益公堤,扼守着江西九江东边门户。1998年洪水来袭时,九江市新港镇江矶村党支部书记陈申桃郑重立下誓言:“洪水不退,我不离堤!”他和乡亲们苦干3个多月,战洪水、斗恶浪,排除大小险情100多处,开挖人字沟400多条……2020年,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洪水,已经卸任的陈申桃依然选择守护益公堤,和儿子陈建一起上阵,并肩加入抗洪抢险的队伍。22年前的誓言,如今父子俩一起践行。巡堤查险、加固堤坝、处理管涌……哪里有险情,父子俩就奔向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完善防洪体系,不断提高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在一次次洪涝灾害考验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每年汛前,国家防总都组织通报全国各省防汛抗旱防台风和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的行政责任人,督促落实防汛责任。从大江大河,到重点水利工程、重点防洪城市,再到中小河流,责任层层压实,防汛抗洪一线,各级党员干部巡堤、值守,扛起重任。同时,我国水利建设不断提速,防灾减灾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有力防范应对了一次次洪涝灾害。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遭遇严重汛情。通过科学研判,精准调度,41座控制性水库联合发力,确保了长江安全度汛。2021年汛期,水利部门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全国有3467座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蓄洪水925亿立方米,减淹城镇1038个(次)、减少耕地淹没面积1267万亩、避免了638万人的临时避险迁移,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抗洪精神不仅是在抗洪救灾时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更是华夏儿女在几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上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和发展,是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历史的潮流中,它不断演绎和升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之魂、振兴之魂、发展之魂”。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号召,全党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干成功,就要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钢铁意志。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是党中央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宏图伟略。抗洪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同心同德、团结奋斗,风雨无阻、坚毅前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学习强国”平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路径创新研究》(2020YBMK00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分别系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荆江抗洪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防汛当前莫添乱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频率曲线在荆江三口输沙量计算中的应用
抗洪中的共青团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完工长江航运“瓶颈”初步打通
荆江三口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