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 释放价值
——以小班自然角改造为例挖掘自然角教育价值的实践

2021-12-24殷春欢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小班创设植物

殷春欢

(常熟石梅幼儿园 江苏常熟 215500)

自然角是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保留项目,对于班级自然角来说它是一扇打开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也是幼儿进行非正规性、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场所。一个创设合理、层次规划清晰、自然意味浓厚的自然角常常会吸引很多的孩子驻足观赏,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欲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自然角并不“自然”,不信,请看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自然角的创设

开学初,班级里给每个孩子家长发送短信:各位家长,为了丰富班级的自然角,请家长与孩子准备一些花草植物,明日带来班级,谢谢!于是原本空空荡荡的班级自然角瞬间花草齐聚,热闹非凡(图1)。

图1

场景二: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管理:

一个孩子正兴冲冲端着水壶去给自己的花草浇水,老师看到了赶紧嘱咐“××,别浇了,阿姨已经浇过了,再浇花会死的!”

图2

场景三:学期结束的自然角

学期结束了,很多孩子领会了自己的花草植物,有的花病恹恹地耷拉着,有的植物已经死亡……,孩子对着空花盆满眼失落(图3)。

图3

以上的几个场景时常会出现在我们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在思想观念认识的不到位,始终觉得自然角只是作为一件必要的摆设放置在班级,并没有认真思考自然角与幼儿自然探究之间的有机联系,缺乏对自然角长期有效的管理与开发,因此它也就成为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很难谈得上充分挖掘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自然角作为班级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科学区域向外延伸的部分又是引发集体科学探究教学的媒介,我们思考下的自然角价值挖掘就在于能让教师不断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让孩子通过种植、饲养,不断观察与总结记录,同时参考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与自然角主动互动,激发孩子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生命成长的丰富经验。

一、顺势而为,有机规划班级自然角,挖掘教育元素

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顺应着动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在思考规划班级自然角的前期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然角光照与空间大小如何协调

通过对照小班的原生环境,我们发现本班由于空间设计局限,没有大范围室外露晒空间可用,仅有的能晒到太阳的地方也就是靠窗室内空间,非常狭小。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思考解决呢?通过反复思考,我确定了立体空间多层次互补的自然角空间规划。

首先空间小就意味着自然角的植物不可能考虑大型植物,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在自然角中心多种植应季小型、迷你型的植物,同时拓展自然角上部空间,增加垂吊类植物丰富植物品种,在下部空间无光照空间可以考虑添加不需阳光的菌类植物,通过上中下多方位思考,让小空间也能有多样绿植,同时这也是自然生态的一个缩影。其次阳光少的空间就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耐阴、半阴植物;同时考虑与饲养类动物如金鱼、乌龟等合理布局。

(二)种、养、赏不同要求在空间层次上如何分配

以往的自然角规划中我们总是把动植物归置在一个角落中平面化摆放,这样对于幼儿后期开展观察很不方便。在重新规划中我们考虑将种植设置在自然角的下部和中部,养殖类动物放置在适合于孩子视角高度的自然角一侧,观赏类的花卉植物通过立体分布点缀于饲养和种植区中。通过悬挂、摆放、集中分散的方式打破角落的单一化布局,让自然角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观察与探究理念行为在自然角中如何体现

自然角的重要价值在于以静促动,让孩子在静态的植物中获取动态的观察发现,让自然角成为孩子的学习主体才是最重要的,以往我们经常采用观察、绘画、记录本的形式来展现,这样的形式对于动手绘画能力比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并不适合,小班幼儿在自然角中最重要的就是随时随地地观察与探索,并且他们的探索更多地体现在问题的产生求知上,因此通过合理规划我们创设了:自然生态观察区(玻璃瓶中放置水培绿植与小生物观察水体共生生态;玻璃瓶中添加营养土,放进一条蚯蚓,种植上小绿植,观察土壤生态。);科学实验探索区(将下部无光照区域进行植物光照实验,感受阳光对于植物的影响);动手探索记录区(种子发芽观察记录、爬藤植物生长测量记录,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亲子交流互动区(创设我想知道主题板,将孩子观察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记录下来,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求答案,进一步利用家长资源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等一系列小区域,通过探究性区角的细化划分,孩子探究的目的性增强,问题意识增强,探究的理念与行为也在自然而然中形成。

二、课程延伸,加强互动化管理方式,培养探究精神

《指南》中强调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亲历性”和“探究性”,缺乏了互动也就谈不上探究了,这也是自然角成为孩子课程的延伸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我们创设了适合于他们的种植饲养、观察记录与实验操作方法,积极引发孩子与自然角的互动。

(一)与课程结合拓展饲养探究性

本园课程中有《认识乌龟》《认识金鱼》类科学活动、《小草》《小蝌蚪找妈妈》等语言活动,课程中有很多无法探究、讲述的经验,我们就引导孩子在自然角探究过程中进行补充和满足。比如在自然角观察乌龟的各种动态,在喂养饲料的时候允许孩子尝试多种食物,探究一下乌龟到底喜欢吃什么?胆大的孩子也可以摸摸乌龟,数数乌龟爪子的数量;观察金鱼小蝌蚪的动态,找找小蝌蚪脚在哪里?是和故事里一样先长后腿再长前腿的吗?儿歌的小草是怎么从大地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的?钻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长得一样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察,小班孩子的兴趣点被调动得很高,也能更好地迁移固化幼儿获取的知识经验。

(二)有效观察,提升动手探究能力

自然角动植物丰富,往往会造成孩子的观察行为比较粗泛化,久而久之面对静态化的植物孩子的观察热情也会降低,为了减少盲目被动化的观察,我们通过前面介绍的几个探索区的设置,牢牢把握小班幼儿观察的几个重点,提供给孩子适宜的工具材料比如放大镜、滴管、自制直尺等,让孩子通过简单的操作活动学习测量观察植物的叶片情况、蚕宝宝怎样吃桑叶、土壤吸水的程度、爬藤植物生长高度变化。通过有效的观察,让孩子始终能将科学探究的兴趣点与自然角的各类生物成长相结合,注重幼儿常态化、持续性科学探究态度的培养。

(三)废物利用,环保而巧妙

为了节约资源, 也为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自然角的很多物品都是从废物利用的角度来考虑的。比如幼儿种植用的盆子,是用废旧的油桶、雪碧瓶、牛奶罐、洗衣液瓶子等来做的,我们给它们缠上毛线、刷上颜料、包上一些废旧画报,就变成了美丽的种植器皿。幼儿日常吃饼干的塑料盒、月饼盒、蛋托等,用来装种子进行发芽实验。饮料瓶、矿泉水瓶、酸奶瓶等变成漂亮的透明杯子养殖水培的植物。在创设过程中,我们和幼儿一起探索、一起经历,共同收获了许多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经验。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自然角中的探索,是幼儿探索的热点,学习的视角,作为教师,做好自然角创设,运用多种教育策略,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条件,使幼儿的智慧插上翅膀翱翔。我相信,合理有效的创设会让我们的自然角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美化着幼儿的心灵。幼儿也必定会在这里学会观察和发现;学会探究思考,学会关心和爱护,逐步体验到大自然无穷的奥妙。

三、回归自然,引发生命含义的思考,展现多元化的教育价值

自然角作为生命成长的缩影,时刻影响着孩子,它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孩子对于生命的思考。在自然角种养过程中总有一些动植物生病或者死亡的情况发生,当孩子看到一条蚕宝宝病死的时候难过落泪,这正是孩子对于生命的最初感知;对此我们的自然角除了以探究最为中心外,更需要将一份份生命教育的意义蕴含其中:当蝌蚪饲养长出前后腿我们会组织孩子放生它们到池塘中;种子发芽后我们会及时进行移栽;假期中总有很多孩子想要带回家认养自然角的各种动植物。这样的一点一滴体现孩子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自然角的生命教育价值也就获得了体现。

“生活即教育”,通过自然角与生活有机融合,自然角的价值更加多元化。在班级自然角中我们引导孩子把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品尝到的综合起来,让孩子对于自然角的动植物有更深刻、立体化的印象。例如在自然角中通过与孩子种植葱蒜,认识葱蒜、炒葱花蛋吃,孩子兴趣盎然,再也不讨厌菜肴中出现的葱蒜了。幼儿园种植区的蚕豆成熟了,孩子们去采摘、剥壳、清洗,再一起品尝新鲜的蚕豆,乐趣无穷。

人类作为自然之子,只有回归自然投入自然的怀抱才能更好地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一日生活皆课程,不管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是家庭生活中,让孩子亲近自然能让孩子更加释放天性,更自由自在地成长。

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环境的有机组成,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挖掘与规划自然角的多重教育价值,给予孩子充满感情、富有思考、感受生命的多种真实体验。让自然角说话,让孩子学会倾听来自自然的心声,促进孩子对自身、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合相处关系的思考,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智慧生物。

猜你喜欢

小班创设植物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