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分析

2021-12-24郭培仲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山东济宁272507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农民

郭培仲(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07)

农业经济管理是保证农业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农业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不断增加,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对管理体系和机制进行改革,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扩大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技术支持,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持续上升。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经济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特点,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满足现代农业体系的发展需求。

1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提高农民配合积极性。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相关人员会对当地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业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并制定合理的农业经济发展计划,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使得农户可以开始积极配合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第二,保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获取有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从数据中归纳出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发展问题,为后续农业经济发展制度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第三,打造合适的经济发展环境。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可以向农民群众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模式,使得农业经济可以拥有更加科学的发展环境。农业经济管理也负责解决经济纠纷这一类问题,调节农民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经济纠纷问题,打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

2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当前农户选择购买农机具的人数持续上升,因此农机具的类型也较多,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在网上为农户提供不同类型农机具的参数信息,使农户能够在线上平台了解到农机具的使用性能、价格,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符合需求的机械设备。农户在购买农机具之后可以将其应用在生产活动中,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对机械设备的参数进行调整,能够提高种植效果,对农作物的各个生产环节实施智能管控。

2.2 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种植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新媒体平台是当前人们广泛应用的交流方式,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技术宣传[1]。快手或者抖音都是当前农民较为常用的媒体平台,相关部门可以在其上建立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有关于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消息,让农民了解栽培技术的类型和具体的应用方法。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可以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可以了解到农作物的类型、品种优势以及种植技术应用要点,这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相关部门也可以和地方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进行合作,在媒体平台上发布有关于农业发展或者农作物的公益广告,提升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认知水平。

2.3 信息技术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的应用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较为落后,销售市场有限,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受到了限制。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加工环节、储运环节、销售环节、服务环节形成互联网模式,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农业部门可以加强信息化销售网络体系的建设,帮助农户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同时利用政府部门的网站平台进行销售还可以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帮助农户拓宽销售市场,从而提升农产品销售量。作为农业部门可以对农业生产活动、资源分布以及种植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各方面监控,从而统计出完整的农业数据,对农产品生产产量以及品质进行预估,能够为后续农产品销售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

2.4 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信息服务可以让农民更加快速的获取农业发展信息,使农民也能够了解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从而促使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业部门可以结合信息网站以及科技网站等平台,定期对网络上的数据进行更新,农民通过网站即可查询到农业信息的最新变化情况。在网站中可以展示不同类型作物的具体价格以及当年产量,并将市场上供应和需求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农民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农作物市场需求变化情况。信息服务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信息服务能力能够提升农民的信息掌握情况,对于农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3 保证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有序应用的措施

3.1 打造信息化农业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能够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可以创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中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例如信息发布、农业经济数据收集、技术推广等工作的流程都可以在系统上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审批时间。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让各个部门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和分享农业经济有关的信息,能够让各个部门都投入到管理工作中。

3.2 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要想提升经济运行管理效率,需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队伍,在现代社会中,一个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专业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职业素养,因此在对人员进行培养时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2]。第一,加强人才培训活动有效性,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当前国家所推出的新型财政政策和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让管理人员能够对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有新的认知。在培训活动中应结合农业经济运行管理的实际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管理人员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从而为之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参考。同时需要重视对管理人员实施信息技术培训,使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管理工作,形成信息化思维。第二,重视党建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做好思政工作。党建工作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来讲有重要的保证作用,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可以强化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

3.3 加强信息技术利用效率

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是极其必要的,可以让各项经济活动开展具有良好的数据支撑,引导农业经济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经济运行管理活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农村资产情况、生产能力等,为了保证经济运行管理的稳定性,相关部门可以引进大数据技术,将各项数据输入到系统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农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前制定好风险预防措施,帮助农户规避风险。在引进信息技术后,相关部门还可以及时获取和市场相关的数据,了解农业市场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3.4 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主体角色,为了能够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使用效果,需要对农民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3]。为了能够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政府可以针对当地农民设立线上免费培训课程,让农民在线上参加培训活动。针对培训活动设定一定的技能考核内容,在考核完毕后对表现优秀的农民给予适当的奖励。

4 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农民配合积极性,保证农业经济得以稳定发展,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打造稳定的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下应当合理利用各类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农业生产活动、农作物推广、农产品销售、农村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为了能够保证信息化手段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应当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效率,重视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农民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