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推广中的研究

2021-12-24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徐州221150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灌溉小麦

姚 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150)

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生产效率极高,据国家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中国粮食生产中,小麦种植的面积以及总产量仅次于玉米以及水稻。目前,中国对于小麦的种植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在中国小麦种植中,受温度、降水等因素影响,将导致小麦出现减产。因此,必须对小麦的耕种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提升。从农业信息化角度,对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技术推广研究进行讨论。更新现有的工作效率,以保证对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1 改进目前的种植环境

在小麦种植中,小麦的成长对于田间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对于种植区域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在现有程度上有效提升小麦的成活率。以确保在收获季节单位产能充盈,并对小麦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提升效果。对于小麦的生长而言,选择优良的种植环境需要就光照、污染、土质因素进行分析[1]。

其中,在光照因素中,小麦种植必须拥有充足的光照,以保证小麦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基于阳光生成叶绿素,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并提升小麦籽粒质量。

而在污染因素中,小麦种植地不存在化学污染因素。且小麦地下水系统必须保持纯净。在小麦栽培过程中,通过附近丰沛的水源,可以对小麦的后续成长提供极大的帮助[2]。

在土质因素中,小麦种植区域对土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保证土中的微量元素、有机物含量等符合小麦的生长需求,并分析土层厚度能否达到种植标准。借助信息物技术,可以确保小麦在种植过程中能够分析土壤活性。通过筛选,利用计算机的处理性能,对小麦的生长区域光照、水源等进行分析,提供必要的干预措施。例如,进行定期除草,完成中区域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的处理(如有害杂质化学处理),防止杂草与小麦争抢养分。通过机械翻耕等方式,增加土壤的透气性[3]。

2 推广现代化、规模化小麦种植产业发展

在小麦种植中,推广现代化、规模化的小麦种植产业,可以确保小麦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向。此外,扩大小麦生产规模,完成集约化的小麦生产产业,改善传统小麦生产模式的不足,促进小麦质量以及产能的提升。小麦产业要想确保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就必须借助小麦的现代化发展,成立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动力支持。且小麦在种植推广中,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小麦的田间管理模式能够随时提升。将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应用到小麦生产中,提升当地种植户的种植水准,保证小麦产业可持续性发展[4]。

小麦的种植要求构建可持续性发展,且种植的途径可以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产效益、产品发展效益等。以田间管理为基础手段,提升小麦种植以及田间管理的效率。例如,在推广体系中,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种植情况进行推广,利用网站、APP等渠道,就小麦的种植现状、因素等原因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吸引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下载,根据现有情况而言,农业部门必须加大整个队伍的建设,优化组织结构。打造能从宏观层面分析研究的高水准队伍,在小麦信息化种植管理中,基于中国的推广要求以及标准,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并完善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3 对小麦进行合理灌溉

在信息化田间管理中,确保小麦能够得到高质量生长。在灌溉过程中,需要关注灌水量以及方法,实现有效灌溉、合理灌溉。就灌溉量而言,灌溉量过大的话,就会导致小麦出现洪涝[5]。而灌溉水量过少的话,则会导致小麦枯萎。因此,可以结合多种灌溉方法,如进行喷灌、滴灌、地下管道输水等,结合各方式的优点,选择适宜小麦的灌溉方法。例如,在农业信息化推广下,可以在土壤中设置传感器,与电脑连接。当小麦出现缺水问题时,可以通过地下水管道对小麦进行灌溉,以确保小麦能够及时获取水分。针对于极度缺水的小麦,还可以地下管道输水+喷灌的方法进行灌溉,保证小麦能够茁壮成长。

此外,在信息化应用中,可以对小麦浇水的间隔时间进行设置。小麦间隔时期通常为一个月,且在对小麦进行灌溉过程中,随降水、气温、风速等影响,必须对小麦的灌溉方案进行调整,发挥灌溉作用。在播种前,对小麦进行提前浇水,提升土壤的湿润程度,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以及土壤自身的性质。小麦越冬也需要一定的水源,在冬季时可进行适当浇灌。但在浇灌过程中,可以采用地下管道输水的方法,以防止小麦出现冻害[6]。同时,减少春天浇水次数。在冬天灌溉时,必须注意其日常气温不得低于3℃,严格控制浇水量,防止土壤出现冻结,有效保持水分。在春季,小麦则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因此,必须加强灌溉管理,确保小麦田间含水量处于正常范围。小麦的正常含水量应保持在70%~80%,如含水量低于50%的话,小麦的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将会导致小麦缺水死亡。借助农业信息化种植技术,小麦依托于土层内部的传感器,可以及时对小麦缺水程度进行分析。

4 实现小麦种植科学施肥

在生产过程中,小麦有可能会因自身或天气因素导致发育迟缓或出现萎缩。因此,必须通过施肥补充麦苗,使其有机含量能够得到增强。通过在种植过程中对小麦植株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科学规划,可以确保肥料种类以及施肥频率能够实现连接。通常施肥频率较高的底肥包含磷肥、钾肥等,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实际经验制定施肥方案,切忌在施肥过程中出现肥料的随意使用。针对小麦的吸收,设定小麦吸收阈值。如肥料过多,将会导致小麦苗出现萎靡现象。科学施肥可以确保小麦健康生长,也能够挽救小麦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增加磷肥、钾肥,可以确保小麦单位面积产能,强化小麦的生长质量,实现双重进步。当小麦出现倒伏情况时,可以将磷酸二氢钾兑水进行稀释,喷洒小麦叶面,观察其生长速度,避免小麦出现营养流失。

5 对小麦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要想确保小麦长势良好,就必须对小麦的日常种植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的种植质量以及产能,使其整体能够贴合目前的管理重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必须强调综合治理,需要重点应用农业物理以及生物防治手段。通过化学防治,确保小麦种植产业完成可持续发展,达成全新的基础以及关键点。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合理的深耕、灌溉等方法进行农业防治。同时,亦需要利用物理手段进行害虫的消杀。可以利用多样性的病虫害技术,使小麦种植能够针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依托于信息化处理技术,可以对病虫害处理控制方法进行优化。

6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业信息化小麦田间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种植过程中必须对小麦的成长特性进行筛选。从源头对小麦种植进行控制,确保小麦能够依托于信息化的方案,使自身的种植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改良传统的种植方法,小麦种植技术已然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发展,这是小麦种植效率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目前针对小麦种植技术提升种植生产力以及竞争力,因此应增强农业信息技术以及小麦育种技术结合,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真正实现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信息化。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灌溉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