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探讨

2021-12-24傅晓峰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6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营造造林

傅晓峰

(陕西省国有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辽宁 昌图 112517)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过进行营造林工程,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造林不力、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诸多不足。营造林工程开之前,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实际地勘察,合理开展设计工作;工程竣工后,加强造林施工管理。一旦完成,技术人员也必须在后期采取适当的行动,保护林业资源。从准备、设计、施工到后期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整体种植质量。

1.进行营造林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现阶段,森林质量控制通常处于后期管理阶段,在项目完成后由森林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在工程建设中难以发现质量隐患,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在工程、时间、空间上存在差异。另外,如果是造林工程,第三年养护率达到国家标准,才能真正完成工程,还必须进行造林、培育、灌溉等一系列管护作业。如果在这三年中,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前功尽弃。因此,严格管理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对营造林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主要工序进行严格地检查、监督以及管理,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确保营造林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苗木的生存率。

2.对林业营造林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2.1 设计方面

对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规范的作业设计是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对相关工作的考虑,仅将工作视为项目验收和政策实施的一种形式,并未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和内容。此外,通过因地制宜的深入调查分析,还出现了在运营设计过程中没有提前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形式设计的情况。同时,在造林工作完成后,没有进行适当地自检和审批,没有对所有项目进行相关部门的自检和审批,没有进行操作设计和建档工作,造成营造林质量的不足。

2.2 营造林技术方面

营造林的技术水平对植树造林项目的推进也很重要,这是关系植树造林工程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从实际的造林过程来看,很多建设单位在专业知识上并不具备优势,这将成为造林项目未按要求完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从目前的造林队伍来看,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是施工队伍的数量不符合要求。由于缺乏对施工过程的专业知识,绿化工程的实施依赖于传统的施工经验,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无法提高绿化整体质量。此外,由于当地政府对森林建设不够重视,森林建设项目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增加了造林单位日常森林工程建设和维护的负担,转移了大量人才,这种人才外流对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十分不利。

2.3 林业栽培管理方面

栽培管理也是制约造林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控制好栽培质量,林木才能有更高的成活率。就林业而言,影响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苗木选择方法、苗木种植技术和苗木密度。在造林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种苗计数不准确,没有分析每个造林区域的苗木适应性,对苗木来源和种植的要求不高。这就导致了苗木与当地生长环境不匹配,因此造林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并不大。

2.4 护理管理方面

在实际林业中,一些地区过分重视早期造林项目,而忽视了造林后的苗木管理,这是我国营造林发展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营造林质量因护理、照料和保护不当而受到严重影响。一旦进行了植树造林,如果幼苗不精心培育和管理,植树造林效果必然较差,树木成活率较低,成活后易引发各种病害。此外,在林业的实际发展中,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质量。报告中存在不符合事实的统计数据,也是近年来林业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3.进行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3.1 落实造林工程建设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业经济的情况下,有关人员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对策,在提高造林工程整体质量时,应综合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行动。具体而言,为从根本上保证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在相关人员积极推进造林工程前,应制定科学的整体工程规划,并将科学调查和规划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整体优化造林生产实践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造林工程质量的逐步提高。同时,在对森林自然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应结合自然环境的要求,使造林树种具有以下适应能力:该地区森林的生长条件。同时,应根据以下客观规律,将新技术、新的造林工作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建设实践中,促进造林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促进造林工作的稳定发展,为新时代植树造林,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突出前期科学规划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造林工程质量。

3.2 营造林工程建设坚持与场地、树木相适应的原则

简而言之,适应土地和树木的原则,就是在全面推进造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地理、气候、降水、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条件等,合理选择树种,使所选树种适应自然环境,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促进整个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样,通过全面落实宜居宜林原则,逐步改善林业造林工程的现状,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对营造林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3 在营造林工程中做好整地工作

在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程的过程中,负责人根据植树造林工程的具体需要,开展详细的土地整备工程。将原始土地条件和林业造林项目进行有效地结合,为苗木的培育和生长创造相应的条件。首先,在种苗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种苗的生长要求、气候条件、水分条件和季节条件,在种苗过程中因地制宜做适当调整。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在种植过程中保持幼苗的根系,在幼苗下垂的状态下,应适当浇水和灌溉。其次,由于新栽种苗在生长过程中生理活动较弱,根系生理活动可能较强。根系伤口容易愈合,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促进造林工程建设的全面发展。最后,在完成种植和填土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达到无根无露的目的。最佳控制深度高于幼苗根部2~3cm。

4.加强在栽培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1 良苗的选择。良苗是林木高质量生长的前提和基础,选择良种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树种,选择的树种应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成功引进的外来树种,丰富了森林的结构。

4.2 加强苗木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需要做好苗木管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仿栽培。仿栽培地可以选择在土质较好、靠近水源、无风无阴的地方,进行幼苗栽培。第二,幼苗定植后,给幼苗浇水,盖上盖子,平均每天浇水两次,浇水充足。第三,运输幼苗过程中避免大风天气,运输过程中要浇水,保持幼苗湿润。第四,定植前可将细长的树浸泡在水中,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吸水后可达到细长状态,有利于生根发芽,进一步提高成活率。

4.3 造林养护。加强造林养护是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关键。造林后,应进行除草、松土、修剪、扩穴、固冠、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首先,及时除草松土,每穴施复合肥0.1kg,采用埋地或沟施肥方法。其次,需要在幼苗周围除草。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人工林苗木成活率不达标,及时登记报送,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为种植提供可靠依据。这些工作应在造林后的第2 年和第3 年进行,并在同年秋季和次年春季管理一次。最后,做好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贯穿森林生长全过程,营造林的面积比较大,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治过程必须与防治相辅相成,发现有害生物时,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动加以预防和控制。

4.4 强化质量验收标准,树立职业责任

植树造林对保障种植用地质量具有根本性作用,是关系到苗木成活的重要条件。目前,在我国完成植树造林工作后,检验合格工作仍不符合质量标准,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由于督察部门责任缺失,正式工作和审批工作仓促完成。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造林后期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对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林的质量。因此,检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营造林质量考核办法》等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林木,及时进行登记报告。检查人员要树立职业责任感,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造林工作。此外,对于林业造林的自查验收,必须由审核员自己进行更加严格细致地核查。必须明确分类。登记并提供客观、全面的验收报告,报告必须有格式、图表并且是有效和准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去除影响质量的最后一个因素,保证管理质量。

4.5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森林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质量控制是对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一切科学、严格、高效的活动,也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全面预防、科学的管理活动。由于监管后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有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综合管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目前,我国营造林质量控制存在过分强调后续管理、忽视预防等诸多不足,质量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过程和结果导向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要积极引进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强化全员质量控制。森林质量管理要深入规划设计、苗木培育、运营建设、管护、森林经营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还应将造林质量控制延伸到造林相关部门,实施全行业质量控制,最终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我国各省级林业部门要始终关注重点工程建设,结合国内正在建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完整、科学的森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自动化和动态监控,实现林业各项任务。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强调科技在提升森林质量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的监督作用。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注重各工序和环节的质量控制,改变以往的跟踪检验,转为预防性和过程管理方式。只有做到全人力、全流程、全面生产管理,森林质量才能逐步提高。因此,只有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最终实现造林效益的最大化。

4.6 加强造林质量工作组织领导和多方面质量管理

作为开展造林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加强对造林质量管理队伍的素质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加强业务和施工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营造林质量控制团队的整体素质。首先,政府要切实履行好植树造林的重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植树造林质量管理工作,带头抓好质量工作。二是建立各类质量工作责任制,在各级主管人员造林责任制中,将造林质量指标纳入考核范围,行使一票否决权。营造林的质量控制工作一定要落实。对造林施工人员,深入落实跟踪责任制,对其进行考核监督,明确奖惩,对造林检查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最后,加强造林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和监督,真正营造重质量、重实效的造林氛围。

4.7 完善造林机制,实现科学造林管理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为实现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构建符合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的森林经营体系,不断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的手段,实现森林经营一体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此外,将继续加强森林管理和技术应用后期的管护成本投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切实提高森林管护质量,不断壮大地方实绩。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操作,促进植被持续健康生长。

4.8 营造林建设数据统计有效落实

在林业项目中开展造林建设工作,注意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把造林工作的细节落实到位。林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造林过程中做好森林数据统计,努力提高林业项目建设面积和建设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林业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林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让林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认真履行相应的工作要求,认真细致地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在勘察过程中,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有效提高绿化工作质量。此外,还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计算造林面积和林木成活率,防止林业项目数据报失,更好地保障了森林经营的顺利开展。

5.结语

林业建设首先要明确林业总领域的质量建设标准和发展规划,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在培育林木苗木时,要选好培育好苗木,按标准进行林业验收。森林经营人员也要自觉履行职责,将质量管理融入整体造林工程;不断完善造林机制,将森林经营划分责任范围,确保各部门权责明确,思路清晰;造林建设管理人员要认识自己的重要职责,明确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造林机制,实现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统一。通过林业建设整体质量的提高,保证我国林业造林工程的有效健康发展,为提高林业的经济、生态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营造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数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