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将人生除以七

2021-12-23肖复兴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哥俩马戏团通知书

珍惜时间,规划人生

【主题解读】

每到年终岁末,人们往往会慨叹光阴匆匆,时不我待,“时间”因此成为热词。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吃掉稀世之珍,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和时间相关的题目在中考作文中屡见不鲜,无论是惜时的主题还是于时间的长河中捕捉“难忘的一瞬”,探讨的都是该如何有效地把握住有限的生命岁月,积极地运用时间,让生命层次获得提升。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这正是时间赋予我们所有人个人价值的方式。

【美文一】

看罢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的电视纪录片《56UP》之后,心里不大平静。这部纪录片,拍摄了伦敦来自精英、中产和底层不同阶层的14个人,自7岁开始,一直到56岁的生活之路。导演每隔七年拍摄一次,看他们的变化。150分钟的电视,演绎了人生大半,逝者如斯,让人感喟。

让我感兴趣的是,它选择了将人生除以七的方式,来演绎并解读人生。为什么不是别的数字,偏偏是七?让我也来一回这样的选择,将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的岁月除以七,看看有什么样的变化。

不从7岁而从5岁开始吧。因为,那一年,我的母亲去世,我人生的记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记忆中那一年,夏天,院里的老槐树落满一地槐花如雪,我穿着一双新买的白力士鞋,算是为母亲穿孝。母亲长什么样子,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姐姐带着我和2岁的弟弟一起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全身合影,特意照上了白力士鞋,独自一人到了内蒙修铁路去。

七年之后,我12岁,读小学五年级。第一次用节省下来的早点钱,买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我人生读到的第一篇小说,是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马戏团来到了镇上》。那是马戏团第一次来到那个偏僻的小镇。那两个来自农村的小兄弟,帮助马戏团把道具座椅搬进场地,换来了两张入场券。坐在场地里,好不容易等到第一个节目小丑出场,小哥俩累得睡着了。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那样深刻,小说里的小哥俩,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弟弟,也让我迷上了文学。我开始偷偷地写我们小哥俩的故事。

19岁那一年的春天,我高中毕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初复试都通过,录取通知书也提前到达了。但机缘巧合,我去了北大荒,把那張夹在中央戏剧学院红色大字的信封里的录取通知书撕掉了。

26岁,我在北京郊区当一名中学老师。那时我已经回到北京一年。是因为父亲突然脑溢血去世,才被迫回京的。熬过了近一年待业的时间,才得到教师这个职位。每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回家,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

33岁,我“二进宫”进中央戏剧学院读二年级。那一年,我有了孩子,1岁。孩子出生的那一年,我在南京为《雨花》杂志修改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

40岁,不惑之年。有意思的是,那一年,上海《文汇月刊》杂志封面要刊登我的照片,电报要立刻找人拍照。我下楼借来一台专业照相机,带着儿子来到地坛公园,让儿子帮我照了张照片。那时,儿子8岁,小手还拿不稳相机,照片晃晃悠悠的。

……

61岁,大年初二,突然的车祸,摔断脊椎,我躺在天坛医院整整半年。家人朋友和同事都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起在叶圣陶先生家中曾经看过的先生隶书写的那副对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68岁,正好是今年。此刻,我正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旁边儿子的房子里小住,两个孙子已经前赴后继地出世,一个2岁半,一个就要5岁,生命的轮回,让我想起儿子的小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的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人生除以七,竟然这么快,就将人生一本大书翻了过去。《56UP》中有一个叫贾姬的女人说:尽管自己是一本不怎么好看的书,但是已经打开了,就得读下去。人生除以七,在生命的切割中,让人容易看到人生的速度,体味到时间的重量。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漫漫人生路,能够有意识地除以七,听听自己、也听听光阴的脚步,看看自己、也看看历史的轨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文本解读】

时间如水,缓缓地流动。有时,谈起过往的记忆,往往破碎且模糊,可是,如果像做数学题一般,删繁就简,将人生分成几段,人生会因为这种清晰、理性如视频剪辑的划分和规划,变得像一帧帧影片般明了,文章也因为这种时间的纵深感变得醇厚耐读。

肖复兴5岁丧母,19岁大学录取通知书作废,经历过人生的许多苦难,却以平常心待之。人生如翻书,不断做减法,聆听自己,容纳自己,便会越活越轻松。

猜你喜欢

哥俩马戏团通知书
入学通知书
一张录取通知书
好儿马戏团
哥俩好面包店
马戏团
不能见面
不识货的笨熊哥俩
通知书
小哥俩的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