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消防站推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2021-12-23黎子进

今日消防 2021年7期

黎子进

摘要:文章从推广建设微型消防站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微型消防站在推广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后继运维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发挥应急联动作用不显著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从六个方面发挥微型消防站最大效能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微型消防站;推广建设;措施与建议

2014年,广州市率先在村居和重点单位推行“防消一体化”微型消防站建设。微型消防站在开展日常网格巡查的基础上,坚持“一队多用、一专多能”,配置“小、快、灵”的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同时履行初期火灾扑救和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等工作职责,实现了防消一体化运作。通过推行微型消防站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消防工作基础,有效提升了社会抗御火灾整体能力,为维护辖区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各地区在微型消防站推广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1  推广建设微型消防站的必要性

1.1  微型消防站是消防救援站点不足的有力补充

目前,消防救援站点的分布远远满足不了灭火救援行动的要求,也达不到城市消防站的建设标准。许多消防救援站承担着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辖区灭火救援任务,到达辖区边缘往往要半个小时以上,如果遇到堵车时间会更长,而微型消防站就能很好的解决消防救援站点分布不足、消防车到达现场不够及时的问题。

1.2  微型消防站能大大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五个第一时间”是对灭火救援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一时间达到火灾现场,抢救人员生命财产以及控制灾情扩大在灭火救援行动中至关重要。而大部分城中村由于违章建设,管理不善,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导致灭火救援行动不能高效进行。而微型消防站靠近灾情现场,可以快速反应,极大地提高了灭火救援效率。

1.3  微型消防站可以较好地發挥消防巡查和消防宣传作用

微型消防站队员一般由村居治安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熟悉辖区情况的本地村民组成,他们每天跟辖区居民生活在一起,走街串巷,是最基层的消防宣传者和消防巡查工作者,他们的日常防火宣传更贴近实际,也更能打动人心。发现消防隐患后,微型消防站队员也能更好地做通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化解矛盾,消防火患。

2  微型消防站推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

根据部消防局、省有关要求,各村、社区及重点单位要全部建成微型消防站,但目前仍存在部分村、社区或单位仍未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部局、省政府在创建消防安全社区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每个设有管理部门、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应建1个微型消防站,但住宅小区建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力度不够,推进缓慢,部分小区仍未落实建设任务。此外,行业部门列管的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未强制性要求开展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行业系统管辖的社会单位仍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2.2  后继运维保障机制不健全

部分建成的微型消防站缺乏区、镇街一级的运维保障机制,存在“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未将微型消防站运维保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无相关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和工作运行经费保障,灭火救援器具补给不到位,造成已建成站无法正常运行,名存实亡;一些微型站无值班备勤人员,长期处于“关门停业”状态;还有一些微型站器材维护保养不到位,器材装备毁损没有及时修复,空气呼吸器气瓶没气,没有充装站点支持,甚至配置了一些不合格消防器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2.3  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

一些微型消防站人员的具体职责不明确,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缺少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约束,未落实24小时值班执勤制度,存在队员上班时间在单位或外边巡查,下班时间或周末在家里,有灭火救援任务才及时赶回站点取灭火救援装备的现象;有些站点设置不科学,无设置值班宿舍或站点设置在离办公地点较远的地点,对于随时快速到场扑救的作用有限,影响了处置警情的效率。

2.4  发挥应急联动作用不显著

微型消防站的队员大部分由村居自行负责招聘或兼职使用,未落实定点值班值守模式,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从不同的地点赶往现场,但由于应急通讯联动不健全、未纳入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因此,会出现应急处置不及时,赶赴现场较慢的问题。此外,各微型消防站队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也有差距,因此,各微型消防站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会很大不同,如平时管理不善不严,关键时刻,应急联动作用就会发挥不明显。

3  发挥微型消防站最大效能的措施与建议

当前微型消防站已推广建设了几年,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在推广建设过程中,既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又要增强社会的认同,只有拓宽微型消防站的宽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将微型消防站建设规范,发挥好微型消防站的最大效能。

3.1  扩大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范围

一是查漏补缺,确保全市村、社区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100 %建立微型消防站,并确保实体化运行;二是要按照部局《关于创建消防安全社区活动的指导意见》(公消〔2016〕392号)的要求,协同住建部门,共同督促指导设有管理部门、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建立微型消防站并实体化运作,并逐步完善值班备勤、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及联勤联动等机制。三是从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推动各行业部门谋划抓好行业系统内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微型消防站建设,优先在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系统比较高的场所建立微型消防站,进一步扩大微型消防站的覆盖面。

3.2  健全政策、经费等方面的保障机制

前几年,省、市出台了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及有关积极促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级政府要以这些政策性文件为导向,明确微型消防站建设主体、运维保障等机制,为微型消防站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区、镇街也要统筹安排村居微型消防站建设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落实微型消防站的基础建设、营房建设、装备建设、业务建设和日常工作所需的经费保障,同时,强化典型树立,荣誉引领,完善优待优抚政策照顾,对在灭火救援行动表现突出的,既要物质奖励,也要精神奖励,提升微型消防站队员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3.3  优化微型消防站资源整合

要进一步加强微型消防站队伍建设,按照“以专为先,专兼结合”的原则,整合村居、单位网格管理员、消防志愿者、治安联防队员、物业管理人员、保安、重点岗位员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多种力量资源[1],加强微型消防站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加强培训,确保队员在战时能做到迅速反应出动,高效处置火灾等警情,平时在大街小巷和单位内部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和效能。

3.4  强化值班值守等制度的落实

在经费保障到位和人员配备充足的前提下,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是确保微型消防站高效处置警情的基本要求。消防救援站要指导微型消防站强化制度建设,尤其要加强夜间值班值守,明确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和响应程序,确保在任何时间一旦发现火情,队员能够快速到场扑救。消防部门要完善联勤联动制度,明确各级指挥中心、消防中队和微型消防站的联勤联动程序、调度指挥方式,一旦接到警情,调派消防中队的同时,调动微型消防站先期到场处置。

3.5  提升扑救初起火灾快速反应能力

初起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微型消防站最重要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选聘队员时,尽量选责任心强,热爱消防事业的年轻人员。二是要加强训练和管理,除日常体能和技能训练,也要开展战术研究和战评总结,不断提升灭火救援能力。此外,应急通讯方面的联动测试、消防装备方面的使用磨合等方面也不容忽视。三是加强培训,组织队员定期参加区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知识培训,既要提升认识和使用消防设施的能力,同时也要提升队员的“四个能力”。四是加強辖区情况的熟悉。摸清辖区消防水源、道路、消防器材放置点、消防隐患点等情况,确保紧急情况下做到知己知彼,快速反应。

3.6  积极探索区域联防工作机制

发挥位置相近,资源共享的优势,积极推行微型消防站区域联防工作,将辖区相近的几个微型消防站组织起来,划定一个消防联防区域,统一应急调度、通讯联络,加强联合作战的磨合和战斗支援的演练,逐步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多点出动,邻里互助,协同作战”[2]。此外,要充分发挥单位主观能动性,鼓励村居、重点单位结合辖区(单位)消防安全实际,提升科技手段防控火灾的水平,如在微型消防站内增设中央烟感报警控制系统,动员商户安装烟感探测器并连接到微型消防站内,实现消防站中控报警系统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及时调配人员处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微型消防站的防火和灭火功能。

总之,推广建设微型消防站,既要从建设数量上下功夫,还要在建设质量上加大力度。只有从政策上保障微型消防站队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荣誉感,完善各项值班值守、应急联动等各项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微型消防站“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防消工作一体化优势,才能更好地保一方平安。

参考文献:

[1]付馨颍.微型消防站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7(04):14.

[2]刘激扬.关于微型消防站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消防,2016(10):34-36.

[3]韩帅,朱均煜,肖磊.城市综合体微型消防站战斗力水平评估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06):39-42.

[4]张和旸子,李强,张军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微型消防站效能评估[J].武警学院学报,2019,35(10):29-33.

[5]苗小铁.关于微型消防站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今日消防,2020,5(02):76-77.

Problems  and  tactics: during  the

promo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icro  fire  station

Li Zijin

Fanyu Brigade, Guangzhou Detachment of Guangdong Fire Rescue Corps

Abstract:Building micro fire stations are essential. In this paper, four problems around the micro fire stations promotion and construction have been issued, including the insufficient coverage of station construction, the imperfect security mechanism for further operation, the defective structure on relevant systems, and the inapparent emergency collabora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maximizing the function of micro fire stations have been detailed from six aspects here.

Keywords:Micro Fire Station; Promotion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