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癌肺叶切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23吴云江通讯作者向纪安崔鹏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肺叶肺动脉螺旋

吴云江,张 勇(通讯作者),吴 健,向纪安,2,崔鹏举,2

(1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12)(2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7)

肺癌作为现下比较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诱发原因都是支气管黏膜上皮引起的支气管肺癌,其病发率和死亡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1]。通常肺癌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肺泡本身没有感觉神经,无法造成疼痛感触[2]。随着后期病症的进展和身体机能的消耗,逐渐出现刺激性咳痰和干咳,且咳嗽中伴随着出血的现象[3]。胸部出现隐隐钝痛且没有固定的位置,常在深呼吸和咳嗽以及大笑的时候疼痛加剧,体重急速下降伴随着发热黄痰。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肺癌的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肺叶切除术,大致为将两肺叶或者支气管,上中叶和下中叶实施切除手术,近年来对于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使用逐渐增多,但是没有相对明确的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后再进行螺旋CT检查,入选对象均具有研究知情权且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其他严重性器官功能障碍者;③有精神疾病和交流障碍者。入选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哮喘11例,肺炎病7例,支气管炎5例,其他17例;患者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4.21±3.3)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的扫描,对其病变区域进行病理诊断分析,观察相应的疾病和特征性变化,做出一系列的检查。随后患者采用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扫描过程中使用碘海醇,浓度配置为310 mg/mL,总量占患者体重的2 mL/kg,在强化最佳时,设定扫描探测平面,在腹主动脉上段,值数设置为200 HU 8例,层厚2 mm 6例,间距1.5 mm,床速4.3 mm/s,多层螺旋实际层厚为2.9 mm,有效层厚为3.5为4例的标准进行诊断扫描。

1.3 观察指标

病理诊断显微镜低下观察病变组织类型,排列方式,观察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血管有无侵犯神经癌栓等,使用资深且经验丰富的影像学技术医师进行螺旋CT[西门子SOMATOM Force开源CT(第三代双源CT)]血管成像质量评估分析,将诊断结果按照病情的病变程度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五个期间,0期间表示肺部周围组织没有转移,Ⅰ期肿瘤较少,没有淋巴结转移,可以使用手术完全取出;Ⅱ期肿瘤稍微表达仍然无淋巴结转移,或者是肿瘤较少有淋巴结转移情况;Ⅲ期代表肿瘤难以用手术切除;Ⅳ期代表癌细胞出现专业到侧肺对个部位,肺部周全出现积液,血液转移身体其他部位,癌细胞出现进入血液的情况,可以转移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为脑部骨质和肾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的病变诊断结果

观察两种方法的病变诊断得出,螺旋CT的各病变分期检出率均高于穿刺活检,螺旋CT诊断对于Ⅰ期病症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病变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肺癌在病情的进展中往往会破坏人体的自然生长环境危害肺部内的肺血管以及血管末梢[4]。引发喘鸣、副肿瘤综合征、癌细胞转移症状、恶病质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食欲和身体健康,比较常见明确的肺癌诱因多为吸烟和被动吸烟,吸烟人群的肺癌风险率高于正常人群15~30倍,氡气作为一种天然气体,主要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天然衰变形成的,也是导致肺癌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活中常见的氡气主要在管道、排水沟以及由低级缝隙进入房屋内[5]。不健康的饮食作息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也会加重肺癌发生的风险,另外还有家族遗传史以及基础性肺病恶化导致,都是近年来导致肺癌患者增多的主要诱因,由于肺病自身的生理结构特殊,一般在早期的临床症状中没有明显表现,常常都是后期的病发中才开始注重诊断治疗,严重增高了患者的病发率和病死率,由此可知,拥有良好的诊断技术可给肺癌治疗带来很好的临床影响[6]。

螺旋CT血管成像是近几年随着影响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形成的新型血管成像方法,和选择性的血管造影技术不同,它不需要经导管插管,是利用CT增强快速扫描以及重建技术,进行的血管成像非选择性的血管造影技术,具有便捷性和直观性以及可重复的优势,清晰显示肺动脉,在肺癌肺叶切除治疗中使用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观察到癌肿的病变中央肺动、静脉的周围大小程度和部位,对其后期手术的治疗提供了可观且有效的临床资料,有利于评估出手术的正确方案,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困难程度。在临床治疗上,肺动脉和中央型肺癌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表现为肺动脉和肿瘤之间发生紧贴的现象;第二种是肿瘤包含的肺动脉的并管腔狭窄;第三种是肺动脉受到肿瘤的压迫出现移位的现象[7]。肺癌肿瘤在侵入到肺动脉分支的时候,肿块常表现为包埋动脉分支血管,使其血管出现狭窄,从而造成梗死现象[8]。中央肺癌侵入肺部静脉时后,在CT血管造影中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肺部肿瘤在肺部静脉枝干紧贴,两组之间无法分离,造成血管周围脂肪层逐渐消失;另一种便是肺部静脉枝干被肿瘤包括。在病理学上,肺癌常见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形成一个支气管断截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在诊断上使用了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结果上可以清晰地显出支气管和肺部动脉和静脉的生理结构及其形态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得出,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观察到肺癌肿块管壁变薄以及管腔变狭窄的特征变化情况。肺静脉的变化走势出现多种变化,肺静脉不与支气管伴行的时候,边缘走形常见为牵拉变窄,当肺动脉和支气管牵扯到一起时,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上表现为僵直和断截形态,初期受累的时候主要表现为牵拉变窄,随着肺癌病情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受到进一步牵连时,多表现为断截的形式。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技术在判定血管与肺癌肿瘤的关系中有明显的优势,在成像中能够很明显地判断出肿瘤的癌变位置以、范围及阶段,对于实施肺癌肺叶切除手术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为手术医师提高明确的病症资料,从而制定一个精准合理的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肺癌肺叶切除治疗中实施螺旋CT血管成像,不仅能够很好地诊断出病变位置及大小范围,还能探查到癌肿块的动向、静脉的影响以及支气管和静脉动脉的特征,给肺癌患者后期进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给予非常可靠且充足的资料信息,给予前期的诊断也提供了很好的诊断技术,有利于医师评估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肺动脉螺旋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