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层螺旋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鉴别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

2021-12-23王志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放射科毛刺影像学

王志飞

(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1983年,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 OP)首次被描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的修复性炎症反应,其诱因包括感染、药物毒性和器官移植等[1]。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 FOP),是OP的一个独特亚型,占OP总数的10%~15%,CT上可以表现为肺内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2]。一些FOP病例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因此,FOP很容易误诊为肺癌[3]。笔者对我院近年来经病理证实的126例FOP和1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以探索可以鉴别两者的独立预测因子,从而提高放射科医师对FOP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26例FOP和1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接受手术切除或经皮穿刺活检,有明确的病理结果;②均行薄层CT平扫,图像质量佳;③CT图像上表现为实性孤立性结节或肿块;④未接受化放疗或其他抗炎治疗。

1.2 方法

CT扫描设备: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患者屏气并保持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向下至肋膈角。CT扫描及重建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5 mAs,扫描层厚与层距均为0.5 mm。

1.3 影像资料分析

两名具有胸部影像诊断7年和10年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对126例FOP和1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图像进行解读。分析的CT图像特征包括:病灶位置,病灶轴位最大直径,病灶是否有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病灶内是否合并坏死,是否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灶内是否合并钙化。一位具有胸部影像诊断26年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解读结果进行复核,达到意见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38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143例男性,平均年龄(60.2±10.8)岁;95例女性,平均年龄(62.6±9.6)岁,其中周围型肺癌112例,FOP 126例。相对于周围型肺癌,FOP多见于男性患者,多有吸烟史。FOP患者主诉多有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咳痰、咯血、胸痛及干咳,而周围型肺癌患者多于常规体检中发现病灶。两组患者是否合并COPD病史、体重减轻史并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FOP和周围型肺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照分析

表1(续)

2.2 患者影像学资料

单因素分析显示,坏死和晕征在FOP中更常见。在病灶部位,是否合并毛刺征、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钙化方面无显著差异,FOP与周围型肺癌单从CT图像特征上难以鉴别(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

将统计学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OR=0.168,P<0.001)、有无临床症状(OR=0.161,P<0.001)、病灶是否合并坏死(OR=0.153,P=0.006)及晕征(OR=0.362,P=0.028)为预测区分FOP和周围型肺癌的独立因素。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准确度为76.3%,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70.2%(图1,表2)。

图1 预测模型及其独立预测因子鉴别FOP和周围型肺癌的ROC曲线

表2 预测模型及其独立预测因子鉴别FOP和周围型肺癌

3 讨论

FOP是OP的一个亚型,约占所有OP病例的10%~15%。由于较少见,人们对FOP的放射学特征知之甚少。FOP与周围型肺癌很难区分,鉴于其良性性质和激素治疗的疗效[4],应避免不必要的肺切除。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回顾126例FOP和1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以期有助于FOP与周围型肺癌的区分,提高放射科医生对FOP的诊断水平。

周围型肺癌多见于女性患者,FOP多见于男性。FOP患者多有吸烟史,与周围型肺癌也有显著区别,但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性别为独立预测因子,这可能与我国吸烟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与吸烟史两因素可能存在相关性有关。病因上,FOP可以继发于各种因素,如感染、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等,因此FOP患者多有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咳痰等[1]。

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FOP和周围型肺癌在病灶是否存在坏死和晕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与WU等[5]人的发现一致。最可能的解释是FOP的炎性损伤通常导致炎性碎片充盈肺泡腔,坏死的炎性组织在CT上表现为病灶中央的液化坏死。周围型肺癌具有“持续的血管生成”特征,新生血管携带营养和氧气给肿瘤细胞,使得肿瘤细胞有着充足的生存供给[6]。肿瘤生长过快,体积巨大时,中央部分因为肿瘤血管的形成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速度才会出现坏死。晕征是区分FOP和周围型肺癌的另一独立预测指标。FOP的晕征通常是由于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而由于肿瘤浸润,周围型肺癌也可能出现晕征,但它多见于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腺癌[7]。

周围型肺癌多见于COPD患者,但我们的病例中,FOP中有COPD病史的患者与周围型肺癌并无明显差异。周围型肺癌多可见毛刺征,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的浸润生长致病灶周围间质对肿瘤反应性改变,而FOP的毛刺常由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与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在影像学上很难鉴别。李兆勇等[8]认为,周围型肺癌毛刺征中以短毛刺居多,而FOP以长毛刺居多,我们的研究未对毛刺进行具体细分,因此可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综上所述,因为FOP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存在很大重叠性,再加上部分放射科医生对FOP不够了解,因而很难实现两种疾病的准确鉴别,以至于误诊情况时有发生。若要做到FOP的准确诊断,除了掌握其CT影像特征之外,还需要掌握其病理、临床特点等信息,以实现对两种疾病的精准鉴别。

猜你喜欢

放射科毛刺影像学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