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征及准确性分析

2021-12-23张丽珠温赐祥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病理学肿块恶性

张丽珠,温赐祥(通讯作者)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医学科 广东 珠海 519000)

对于女性而言,乳房有很多意义,首先其是体现女性独特美的重要部位,其次是为下一代提供乳汁的重要部位,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出现乳腺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较大[1-2]。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炎症疾病、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其中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倾向年轻化,提示临床需要加强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4]。既往对乳腺疾病所采取的诊断方式,活检穿刺检查为有创检查手段,患者接受度低,且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检测效果并不理想[5]。影像学检查中,超声逐渐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分为钙化性、特殊病变、肿块型三种类型,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病变弥散,超声声像图的边界不清晰,在2个不同扫查方向上探查,发现病变不具备一定的空间占位效应,即非肿块型病变,其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6]。本文分析对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取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64例女性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为(47.31±4.29)岁;病程最长为49个月,最短为2个月,平均病程(23.34±7.26)个月。

纳入标准:①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证实;②患者病史资料完整;③患者精神状态好,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④患者及家属在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视听障碍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有假乳术史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LOGIQE8超声诊断仪。检查前,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告知其检查项目、具体内容、配合注意事项等,安抚患者情绪,嘱患者摘除项链。进入检查室后,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双侧手臂平伸,抱头,且肘关节保持90°角,暴露乳房、腋窝检查部位。将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12 MHz~15 MHz,探头涂抹耦合剂,放于患者乳房上,以乳头为扫描中心,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扫描,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呈放射状的方式进行扫查,测量病灶大小,并观察其位置、边界、回声、形态、有无钙化灶及血流情况,后根据肿块内血流Adler分级及BI-RADS分类,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并常规扫查腋窝有无淋巴结肿大情况,检查报告由我院2名超声科医生进行判断。

诊断标准:RADS进行分类和描述;4A类,2%<恶性风险<10%(倾向于良性肿瘤,不能肯定的纤维腺瘤、乳头溢液或者溢血的导管内病灶不明确的乳腺炎症都属于此类);4B类,11%<恶性风险<50%(难以根据声像图来明确的良性或者是恶性);4c类,51%<恶性风险<95%。0类评估不完全;1类为阴性;2类为良性;3类可能性病变,建议短期的随诊;4类异常可能,建议活检;5类高度怀疑为恶性;6类为活检证实为恶性。超声诊断中4至5类归为阳性,1至3类诊断则归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观察超声诊断方法与病理学结果诊断差异比较,包括良恶性病变、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②观察6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图像临床表现;③观察64例患者超声BI-RADS分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与病理学结果比较

病理学结果表示,良性病变45例(70.31%),恶性病变19例(29.69%);超声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灵敏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特异度和准确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5.94%和82.22%,见表1、表2。

表1 超声与病理学结果比较 单位:例

表2 对比观察超声诊断效能[%(n/m)]

2.2 6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图像表现

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有29例,其中3例表现为低回声区示强回声,另外26例未示强回声;13例为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表现;10例为导管异常回声,有管壁增厚、管腔粗细不均匀、导管局限性扩张等表现;12例为等回声区内显示散在分布的点状强回声表现。

2.3 超声BI-RADS分类

6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超声BI-RADS分类,0类(病灶类未见明显血流信号)、3类(有发现少量血流,有点状血流出现1~2处)、4类(血流重量,点状血流有3~4处)、5类(血流丰富、较多,血管超过4条)各有患者3例、28例、30例和3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早期局限于乳腺的乳腺肿瘤并不致命,一旦发生恶变,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性就变得松散,部分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淋巴管液和血液进入全身,然后引起扩散,若扩散至脑、肺、肝、骨等部位,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故而强调对乳腺疾病的诊治。

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图像分辨率有明显改进,能够有效观察患者乳腺的囊实性肿块,可以根据超声图像的表现,结合血流的特征,可推断出肿块的良恶性[8]。乳腺癌在超声图像中表现为肿块型,超声图像有明显边界,且有空间占位效应;非肿块型边界不明显,呈弥漫性表现,无占位效应,在检查时发现有多区域结构性紊乱、中等或低回声等表现[9]。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多为乳腺增生、炎性病变,其主要是因为腺体密集拥挤、上皮细胞增多,相互之间挤压导致细胞变性,会形成粘附性较强的细胞团,从而表现出无结构的实性片状分布;局部腺体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多是因癌细胞浸润性生长,会突破导管壁及管外周围,破坏纤维结缔组织,导致周围组织出现纤维增生情况,因微钙化是大部分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恶性征象,需要高度重视是否有导管内癌的可能;等回声区内示散在分布的点状强回声表现,病灶松散,病灶组织特征与邻近纤维腺体相似,会夹杂正常脂肪组织及纤维腺体组织,超声回声比较差异较小[10]。研究结果表示,超声诊断灵敏度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特异度和准确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5.94%和82.22%,提示超声诊断适用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初诊,为更好地提高准确率,可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技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超声诊断方法应用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诊断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结果,适用于初诊,能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病理学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