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1-12-23刘海彬刘亚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胰腺癌胰腺螺旋

刘海彬,刘亚兰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060)(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630)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高死亡率的第四位,也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1-2]。由于在胰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同一般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很容易被患者忽视。胰腺癌的早诊难度大、病情发展快、恶化程度较高,所以胰腺癌的早诊早治有着重要意义[3]。本研究回顾性随机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50例胰腺组织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目的在于对比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以及观察组平扫和增强的胰腺癌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随机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8.98±8.07)岁,对比观察组平扫和增强的胰腺癌诊断准确率。另选50例胰腺组织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8.92±7.97)岁,对比两组平扫和增强各期胰腺组织显示的CT值。纳入标准:以腹部包块、纳差、黄疸等症状入院者;入院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取得病理结果者;神态清醒,意识清楚者;患者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心肺功能障碍者;甲亢患者;过往有胰腺手术者;对造影剂过敏者;已接受过肿瘤治疗者;肿瘤合并妊娠者等。

1.2 方法

检查前1天嘱咐患者流质饮食,检查当天保持空腹,检查前饮用800~1 000 mL的水用以充盈胃和十二指肠。采用联影UCT780 160层螺旋CT扫描仪和工作站,主要扫描参数:层厚3 mm、层间距1 mm,可重建薄层1 mm,螺距是1,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300 mA。CT平扫与增强扫描设置窗位、窗宽分别是WC50~60和WW200~210、WC50~70和WW220~250。扫描体位为仰卧位,脚先进,一次屏气扫描范围从肝上缘至肾下极,先行平扫,后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推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用量2 mL/kg,速度3 mL/s,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时间分别是开始注射碘造影后的30 s、60 s和180 s。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和MIP图像后处理。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由同组诊断医师进行阅片诊断。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胰腺组织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显示CT值并比较观察组平扫和增强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本次数据,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平扫和增强检查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是经病理证实的50例胰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76%(38/50),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6%(48/50),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平扫和增强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 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CT值对比

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显示CT值分别为(37.12±4.49)HU、(109.23±10.08)HU、(56.29±10.16)HU和(61.19±9.12)HU;对照组分别为(30.15±3.17)HU、(53.64±3.24)HU、(39.65±3.26)HU和(45.65±3.25)HU。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多层螺旋CT检查各个扫描时期的显示值,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各个扫描时期的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显示值对比(±s)单位:HU

表2 两组检查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显示值对比(±s)单位:HU

组别 例数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观察组 50 37.12±4.49 109.23±10.08 56.29±10.16 61.19±9.12对照组 50 30.15±3.17 53.64±3.24 39.65±3.26 45.65±3.25 t 7.797 33.238 9.858 9.973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胰腺癌的早期隐匿性强,无典型症状,病程短且发展进程快,易发生远端转移和侵犯血管,恶化的程度高[3]。在临床上胰腺癌的表现为黄疸、纳差、腹痛、消瘦等症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早期很难和其他消化道疾病鉴别。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且呈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发展,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早诊早治就显得尤为重要[3],且有效的早诊早治可以延长患者生存空间[4]。李登峰[5]等数据研究发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仅为5%,即使经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仍然低于8%[3,5]。蔡洁[6]等也发现2005—2015年我国胰腺癌的总体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2.78%,总体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2.24%,重视胰腺癌的防控工作,早诊早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超声、CT、MR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但是胰腺的特殊的解剖学结构,位置深,前方还有肠气影响胰腺的观察,超声诊断较难;MR虽然可以多参数、多平面的成像,但是对患者屏气要求高,扫描时间长,生理伪影较多,对耐受差的患者不友好。多层螺旋CT弥补了超声和MR的不足,空间分辨率高,屏气时间短,不受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生理还可以薄层重建肿瘤部位,能够清晰地展现肿瘤的大小形态,分析肿瘤表面轮廓周围组织或血管关系、受侵情况[7],还可以做CPR(曲面重建)获取诊断医师认为较为合适观察病灶的特别斜位图像,以便诊断和鉴别。张阿萌[8]等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可为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和自身免疫胰腺炎提供鉴别诊断、病灶定位帮助。裴新龙[9]等也发现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可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自身免疫胰腺炎,并且可为临床可手术切除性提供影像学参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3]也认为多层螺旋CT是一种安全、无创且相对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检查方式。

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组的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76%(38/50),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6%(48/50),结果表明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胰腺病灶的显示率,提高诊断准确率。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各个扫描时期的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胰腺癌组织的各期CT值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可以通过对比胰腺组织的CT值进一步提高胰腺癌诊断率。综合来讲,多层螺旋CT扫描胰腺癌的病灶显示较好,增强扫描效果更加明显,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胰腺癌胰腺螺旋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