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

2021-12-22张林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对策

张林

摘要:核电厂机组大修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实施大修质保监督管理的宗旨是增强大修质量,利用质保监督制度持续寻找其中的漏洞与不足,能够大大降低质量受损的概率。我国目前投运核电厂约有20家,在实际运行期间,核电厂需要对相关生产单位实施调度指挥与管理,设立安全质量部门监督机组质量。由于核电厂配置的机组类型不一样,在相同的质保监管背景下,需要明确各机型的要求,全面履行大修质保监督职责,促使机组安全、高效地运行。当地核电厂在结合以往经验的前提下,对大修质保监督模式实施创新与改革,制定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核电厂大修质保监督管理制度的全面升级及优化。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研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随着核电厂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电厂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核安全要求的逐步提高,核电厂的技术人员会逐步发现并认识到核电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随着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数量和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老化情况也逐渐凸显,因此运行核电厂基本上每年都会向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提交一些安全重要修改申请,以消除核电厂实际状态与初始设计及相关法规标准间存在的差异,消除核安全的薄弱环节。对于提交的这些安全重要修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类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掌握核电厂的实际状态,提高核安全水平,也利于加强核安全监管工作。

1研究背景

核电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从文化、制度、技术创新各方面推行,找到實实在在困扰安全履职的根本原因。某核电经过探索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规范人员行为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但是,电厂仍然存在由于环境、情绪等变化带来执行人员走捷径、想当然、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不符合预期的事故或事件发生的现象。在现场执行过程中,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对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管控起到关键作用,安全五问(安全五问主要内涵是:以提升安全绩效为目标,以培育质疑的态度为核心理念,通过五个关键问题的自问自答来界定问题、分析风险、确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和人因陷阱,打通安全“最后一公里”)就是为了打通了安全“最后一公里(即现场执行过程)”,将管理期望和目标落实到每个员工,落实到现场执行人员的具体行为表现上让“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成为自觉行动。

2电厂运行状态

电厂运行状态(plantoperatingstate,POS)是具体的系统配置、控制和保护逻辑、持续时间等的综合体现,确定电厂所处的POS是进行概率安全分析(probabilisticsafetyanalysis,PSA)的前提。在功率运行时,虽然电厂的参数略有些变化,但所使用的设备和处于备用状态的缓解设备基本相同,因此,在功率工况下进行PSA通常只设置1个POS;然而对于低功率和停堆工况,由于余热衰减、设备停运或因检修解除备用等各种原因,电厂的状态变化较多。随着这些变化,成功准则、时间余量及可用设备的组合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PSA的过程中,有必要将低功率和停堆工况分为若干个POS。根据热量载出方式、反应性控制方式、冷却剂循环方式3方面的主要特征,将电厂运行全工况划分为功率工况POS0、POS1~POSn(低功率和停堆工况,其中n为低停工况下细化的电厂状态数),此POS划分方法对任何堆型均适用。

3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1缺少维修规程

(1)核电厂内将单个设备故障会导致停机、停堆以及功率大幅度波动的设备划分为关键敏感设备,因此所有关键敏感设备的检修都需要专门编制专用的维修规程。根据2018年的统计结果,仍有部分关键敏感设备没有对应的专用规程。(2)还存在非关键敏感设备复杂预防性维修项目未编制有效的维修规程。该设备未划分为关键敏感设备,但维修工作较复杂,如涉及多个专业、需要较强的维修技能、需要使用专用工器具、需要使用多种工器具完成的维修工作。

3.2规程内容与现场不符

(1)根据同类型设备编写的通用的维修规程,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设备局部结构与厂家维修手册和结构图纸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类规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型号、尺寸拆分升版,细化规程内容,以符合现场实际需求。(2)现场未严格按照维修规程执行,工作中发现规程内容有错误或与现场不符

后,工作组反馈不及时或反馈内容不面,导致规程适用性较差。

3.3规程内容未涵盖设备预防性维修全部项目

(1)维修规程编写时,未参考设备预防性维修全部项目,导致维修规程内容未涵盖预防性维修全部项目。(2)设备预防性维修项目已修改但维修规程未及时升版,导致规程与预防性维修不匹配。

4建议分析

4.1多维度的维修规程编写和执行交流(比武)活动

维修时通过维修平台,在业余时间分享维修规程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利用处室安全周例会、科室安全周例会的会议平台对提高维修规程质量和严格执行维修规程的重要性进行了持续性的宣贯和要求。组织开展公司内部的维修编写质量的技能比武。

4.2建立运行操作风险分析单数据库

部分电厂存在依靠人员经验、技能进行运行操作风险识别和管控,不同的人员对同一操作识别出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很容易导致风险管控失效。为防止重大风险发生,控制风险事件的动因,达到减轻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目的,需要将消除风险的倾向融入到日常的运行操作之中,从而优化运行操作的安全裕度和可靠性,因此对已识别的运行操作风险建立运行操作风险分析单库对具体操作步骤进行风险分析,包括:停堆、停机、功率变化、违反技术规格书、设备损坏、工业安全、辐射防护、火灾风险、环境安全,通过对这类操作单关键步骤的识别并制定应对措施,完成对操作单的优化,即达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目的,又可实现运行操作的持续优化。

4.3运行操作风险分级控制措施

对可能遇到风险的运行操作提出应对方法与策略,将风险管控贯穿于所有的运行操作过程之中,运行人员应在进行任何运行操作前都进行风险分析,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想,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已分析出的中、高运行操作风险均需一步控制,针对运行操作高风险的项目,操作前需识别关键步骤并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编制并使用运行风险分析单,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操作单或技改来降低运行操作风险,形成行运行操作风险的闭环控制。除上述措施外,通过对非停风险运行操作的强化培训与中、高运行操作风险项目的观察指导来增强运行人员的技能及风险思维,并通过对运行操作项目计划窗口优化及周期优化来减轻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各地核电厂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相关制度的优化升级是一项长期工作,若要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督管理,需要创建专业、规范的质保监督机制,打造专业的监督团队;需要加强安全监督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明确新思路、新战略的情况下深入探索、积极实践、认真归纳,以彰显安全监督在核电厂大修管理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丽馨,陶书生,王倩,张浩,焦峰,许友龙,吴彦农.核电厂运行事件报告准则研究及应用[J].核安全,2019,20(05):27-33.

[2]黄兵,张祥贵,杨宏野,陈彬.核电厂运行操作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管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0(19):216-218.

[3]王富民,齐涟.核电机组运行许可证延续实施过程中汽轮机改造热力设计研究[J].中国核电,2019,14(04):556-559.

[4]修炳林,姜波,郭永阔.基于运行事件分析的核电安全管理探讨[J].核科学与工程,2019,41(03):581-587.

[5]万超.核电厂运行值的人员安全行为管理实践[J].科技视界,2019(12):182-183.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