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焦虑是人心智成熟的起点

2021-12-22杨文滢

记者观察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派克斯科特潜意识

杨文滢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抉择,相伴而来的焦虑、困扰也愈来愈多。一直以来,我都相信阅读是治愈焦虑和心灵创伤的良药。近来,读了《少有人走的路——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后,更加感受到深入内心的文字给予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

刚拿到这本书,我也正处于应对生活和工作问题心力交瘁之际。蓦然间,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好想静一静,喊停人生给自己一片喘息的空间。所以,我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专心看这本书,远离手机。我发现一旦不自觉地去拿手机,就离不开手机,然后焦虑和繁忙就会接踵而至。

生活在城市里,我们都不会太轻松。而立之年,同龄人都已渐渐步入婚姻,身边的多数职工小家庭里,年轻人一方面要应对频繁加班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承担抚育孩子、操持家务、照料老人的重任。生活看似机械、重复,但出现的问题和即将面临的压力又常使我们陷入焦虑与苦闷中。

常听人说,做母亲是女子的第二次“重生”。在自己做母亲的第一年里,跌跌撞撞的打拼与成长让我深感为人父母的不易,尽管过程中的欢笑、欣慰多过委屈和泪水。记忆中,最难熬的是产后月子抑郁那段日子——母乳喂养奶水不足的忧虑、哄睡频繁起夜的烦躁、配方奶粉营养不均衡的纠结、各种矛盾积累已久的情绪爆发,最终出现持续性失眠……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突然成为母亲的角色转变,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许有人会想到做全职太太,告别职场的激烈竞争回归家庭,但其实全职妈妈更容易陷入整天围着孩子打转、鸡毛蒜皮、琐事缠身的焦躁与不安中,轻松从何谈起?走向职场要面对外部的压力,还要处理好家庭的矛盾,比如常见的婆媳矛盾、亲子关系、生活理念不一致带来的两代人的生活矛盾等等。

有幸读斯科特·派克写的这本书,其中穿插着一个个有关心理学的小故事,有的沉重,有的治愈,有的遗感,有的庆幸。《少有人走的咯——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是斯科特·派克60岁才完成的呕心之作,让人感动、敬佩之余,它更像精神海洋的一座灯塔,让人顿悟如何在现实矛盾中抉择,如何在焦虑、茫然中获得精神的超越。

心理学范畴的著作中提到这样的观点:焦虑是从潜意识里爬出来的东西。正如本书中提到的,我们要用积极的意识去引导潜意识,并使二者有机融合,进而追求“自我”与“灵魂”的统一。

那么什么是潜意识?它是怎样存在的呢?

领悟书中关于“意识与察觉”的相关内容,就要对潜意识和意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与意识不同,潜意识从不睡觉。比如,心脏可以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不停地跳动,呼吸也可以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一直进行。

相比而言,潜意识缺少意识的清醒,它只是不停地工作,对所有的外界刺激不分青红皂白地作出反应。当我们看电影时,能融入情感,体验恐惧、兴奋和悲伤,尽管我们的意识让我们知道我们所观看到的其实只是演员们扮演的角色,那些爱恨情仇不是真的,不过是演员们根据某个剧本演出来的。但即便我们能有如此意识,我们仍不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消失。可见,潜意识的存在似乎比我们的意识更为强大。

联系实际,我们的许多焦虑很多时候都来自潜意识的想象。比如不少人害怕去医院做检查或者稍有不适就觉得自己患了某方面严重的疾病,其实潜意识里你一直在暗示自己“身体可能已经垮下了”;如果你碰巧是大龄单身,很羞隗于被人提及这一点,潜意识里你会认为“自己的确出了问题”,否则便不会那么介意别人说什么;还有人习惯于与人攀比,潜意识就会产生自卑感,从而沮丧、不安。

因此,与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作斗争,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什么是你在潜意识里所想象出来的威胁。心理问题治疗中,焦虑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即不断地在思想和感觉之间运用干预,把潜意识训练成一个更积极的信念。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语。人的思想是强大的,思想触发情感,情感决定行动。

言语也是有力量的,要相信你告诉自己的一切。“我是”是宇宙中最有力的两个字,无论什么跟在这两个字后面,天长日久就会变成了你的状态。“我是最好的”,那么在所有方面你才会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斯科特·派克在书中也深其道——“你只需要付出努力,不用操心结果”“你应该把自己交出去,安静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信任潜意识,因为它可以把你带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实际上,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付出努力,然后坦然等待命运的来临。

说到此处,不禁想到优秀的诗人余秀华。

这样一位因脑瘫连拿笔写字都非常吃力的普通农妇,凭借对诗歌的狂热喜爱抒写了一本又一本感人肺腑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月光落在左手上》等等,她被誉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在她跳跃的诗歌文字中,我们似乎看不到她任何的焦虑、痛苦和不安,她忧郁的内心只为写出触动她心灵的故事。

何谓精神的成长?就是追求身体、心灵和灵魂的统一。余秀华就是这样,完全放下潜意识里的自我,才更能看到灵魂的光芒。她从不担心自己的诗歌有没有人喜欢或者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一切优美的文字表达都遵从于她的内心,纯粹而干凈,只为做自己,不去操心其他更多的东西。

斯科特·派克笔下那生命的根,就是“灵魂”。当—个人选择心灵成长作为毕生目标,灵魂的独特就开始慢慢彰显。自我的心理问题如同淤泥,当淤泥逐渐被过滤澄清后,深处的灵魂才会闪耀光芒。

人生是一场修行,如果我们没成为一个持灯的人,那就以书中文字的星星之光为精神向导,以一个自信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和一颗平静的心灵正确面对焦虑,勇敢、无畏前行。

猜你喜欢

派克斯科特潜意识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派克大衣因纽特人的温暖
The Common Us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Abbreviation in Daily Life
The Common Us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Abbreviation in Daily Life
走来走去的树
湖人主帅斯科特下课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