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制造业计划推动背景下杭州技能人才供给现状与优化建议

2021-12-22陈德泉徐梦佳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陈德泉 徐梦佳

[摘要]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杭州实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驱动战略、围绕“芯屏端网云智”产业、加快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集聚的关键。新制造业计划推动背景下破解当前杭州面临的技能人才供给规模不足、等级结构不均、技能人才质量不高等问题,是杭州市精准对接数字经济发展,高质量供给智能制造,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新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数字经济

[作者简介]陈德泉(1965- ),男,江苏南通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徐梦佳(1992- ),女,浙江上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研究项目“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技能适应研究”(项目编号:2022N123)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21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1YQ0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4-0093-05

一、引言

2019年杭州GDP为1.54万亿元,制造业的比重仅占31.7%(2018年为32.8%,2017年为34.9%),作为实体支柱的制造业,逐渐有“空心化”倾向。据此,杭州发布了《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同时提出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落实‘人才生态37条’的精准供给”。综观全省,自“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相继出台《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激励机制、平台载体、培养机制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有效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行业企业发展缺乏的不是创意、技术、资本,而是高水平技能人才。面对新一轮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新形势,处理好技能人才供给与杭州市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杭州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占据发展先机,提升自身競争力,还有利于杭州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新制造业计划与技能适应的耦合关系

1.新制造业相关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以“Petty-Clark Law”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已成为许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时遵循的依据,其变迁理论主要指三个比例的提升:服务业占比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上升、资本有机构成上升。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呈螺旋式上升结构。2019年杭州市首次提出“新制造业计划”这个概念。新制造业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目标,加快培育、引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其核心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逻辑链条,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来代替传统大批量生产。换言之,传统制造是从“供给”到“需求”的生产过程,而新制造则是通过消费需求分析,实现“按需生产”。

2.技能适应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对“技能适应”尚无统一定论。大多针对技能短缺、技能失衡、技能错配等一些表征做出探讨。英国国家培训署认为:技能短缺是外部职位空缺和内部技能存在缺口的状态,这是市场供需之间暂时的非均衡状态。OECD在2016年的技能系列报告“Getting Skills Right”中提出,“国家和个人发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定义,新制造业计划推进背景下的技能适应是指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下,劳动者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作用下供给与需求达成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主要涉及劳动者个体因素和劳动力市场环境因素。

3.新制造业计划与技能适应的关系。研究新制造业计划与技能人才供给适应的相关内容,可以明晰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帮助我们准确判断并正确认识新制造业发展对杭州技术技能人才供求变化的影响,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提高技能人才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打造一支高精尖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利用大数据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三、新制造业计划推动背景下杭州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1.新制造业所需技能人才供给规模不足,技能短缺问题突出。2019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大幅提升,同时数字经济持续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率15.1%,占GDP的24.7%。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职工向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流动,促使该领域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据《杭州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2—2019年间全市从业人员数从644.43万人上升至720万人,增长比为11.73%。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明显,占比从45.0%下降至35.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大幅增加趋势,占比从44.1%上升至56.5%。

但是当前从业人员数量仍无法满足行业需求,整个劳动力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以《2018年上半年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举隅,在用工监测上,以杭州为典型代表的全省缺工企业数量较往年增长了3.04%,缺工率上升0.33%。各类技能人才供给量远远低于技能人才需求量,相较往年,技能人才紧缺程度有所加剧,其中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尤为严重。

新制造业计划对杭州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同时涵盖技能低、中、高端人力资本:新制造业计划首先会淘汰中低端人力资本,后期还可能替代中、高端人力资本,尤其是那些工作程序规范、工作内容制式化的常规岗位。高素质劳动者的缺乏必将掣肘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和升级,影响杭州市乃至全省的经济转型,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技能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技能失衡现象严重。一是技能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鉴于产业发展特点、人才引入机制等因素,杭州技能人才地区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城市经济整体前进的步伐。以分地区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为例,相较2019年,2020年余杭区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649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43.5%)位列第一,高新(滨江)区紧随其后,增加值为1202亿元,而排名第三的西湖区增加值仅为309亿元,出现了断崖式递减(见图1)。二是技能人才行业结构分布不平衡。受到社会传统观念、行业专业限制、个人选择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杭州专业技能人才在产业行业上分布不均。根据《杭州市统计年鉴2020》调查反馈,第一产业单位就职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34.5%(同年第三产业该比例为84.5%),而第二产业自金融危机以来,人才结构不合理程度有所加大,高技能人才主要聚集于传统制造产业,新兴产业人才总量不足。就制造业而言,研究生及以上比例仅为3%,高中及以下比例高达66%,当前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历层次总体较低。三是技能人才等级结构不平衡。2021年,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当前杭州技能人才总量为173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9万余人,占34%。杭州市认定的高技能人才仅2000余人,其中C类以上人才158人,占比仅为7.9%。总体来说,杭州市初级技工、中级技工和高级技工之间的构成呈金字塔型,高级技工极度紧缺,初级技工数量过多,与发达国家的椭圆形结构形成鲜明对比。且在技工的文化水平上,高中毕业生占人才构成的主体地位,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占比不高。

3.技能人才供给渠道狭窄,技能人才质量不高。当前杭州市培养技能人才的途径主要有院校培养、企业培训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作为不同的主体,两者没有形成运转高效、机制灵活的合作模式。一是院校培养欠精准。当前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无法瞄准市场需求,与产业的匹配度较低。实训设备、教材、课程、教法更新与生产实际脱节,部分中职学校还未建立与现代制造业及标志性产业相匹配的专业链和专业群,难以适应新技术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培养内容相对滞后,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期望值差距较大。二是企业培养积极性低。企业长久以来都遵循“重用轻培”的观点,致力于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没有考虑整个经济社会包括行业长远发展要求。即使企业与院校合作了,也不愿意耗费太多资金、资源培养学生和员工,使得产教融合往往流于表层。此外,企业主要通过上岗培训、技术研发、学徒教育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不利于较高层次的技能提升。三是政府统筹投入不够。人才培养总体还停留在校企自发合作状态,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购买服务、投入补偿奖励政策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实质激励机制缺失,税收、土地、金融等组合政策难以出台,导致技能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四、提高技能适应水准,高质量供给新制造业的建议

1.借助政策紅利,扩大人才供给规模。一是政策保障,推进人才引育。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现代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独立的、专业的领导、决策、计划与调控,确保现代技能人才的开发适应并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通过关注技能形成领域中企业治理制度、社会保护制度与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均衡。通过推进多元人才计划,吸引高技能人才落户。余杭区围绕“住房保障、人才引进激励、吸引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出台的“黄金十条”政策为落实打造人才强区提供了范本,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滨江区则根据政府、企业、人才三者的关系提出了“两鞋论”,为政府提供精准服务,引导企业识才用才,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通过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等方式,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自由转换的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大力发展职教本科,着力构建一体化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部分中职高水平专业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构建中高本一体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使政策法规有效引导技能人才发展落到实处,发挥技能的最大效益。换言之,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聚焦提升青年群体的技能水平,以提高杭州市整体技能人才供给质量规模。三是育训并举,推动在杭职业院校大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开发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层次类型多样的培训项目、课程、教材。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入合作,联合培养与杭州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储备技能人才,尤其是要组织好对当前杭州市未升学的“两后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

2.培育数字智慧新市场,优化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一是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供求定律以及成熟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自动缓和技术工人的困境。通过建立杭州市劳动力市场数据分析中心,收集和发布有关全市范围内的技能供求的实时信息,将技能错配程度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帮助人才供给方提高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更新产业技能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其他产能过剩行业转移人才,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转行进入新型制造业和其他人才紧缺领域,以防其基础性工作被现代机器逐渐代替。二是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三大科创高地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等,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和信息收集,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对接,实现需求端与供给端有效匹配,适度超前布局培养新制造业所需的紧缺人才。三是促进高技能代际传递。重点立足于杭州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一批重点产业人才示范基地,开展市内跨区技能合作,实现高级技能代际传递。并从宏观上协调各市区县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各地人才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断优化人才地区分布结构。

3.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围绕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实现高技能领军人物重点抓、产业技能人才行业抓、地方技能人才属地抓、企业技能人才共同抓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深化学校、政府、企业、行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重视对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实现实操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能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并明确其数量和质量目标。充分调研社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类型的合理比重,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二是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培育高端技能人才。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选拔知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将其列入高技能人才发展队伍中;将企业技师、高级技师与技能劳动者结对培养,提高整体技能水平。此外,将部分项目打造成人才培训平台,取得长远效益,如把培养的人才输送至其他企业,获得人才红利,克服培训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不对称。三是完善高级技能人才考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院校、企业、行业之间认定衔接,逐步实现学校评价、企业考评、行业考评与社会培训、鉴定的互认互通。加快制定以新制造业为核心的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和配套的职业技术技能等级晋升制度,以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身对于技能提升的向往,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面对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杭州正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挑战,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杭州实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驱动战略、加快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集聚的关键,为杭州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提供了强有力的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未来,在杭州积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进军的征程中,还需对标国际,打造智慧技能数字系统,制定数字转换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研究和行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提高职业教育系统对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注释]

①OECD.Getting Skills Right:Italy[M].Éditions OCDE:OECD Publishing,2017:17.

[參考文献]

[1]董伟,张美,王世斌,等.智能制造行业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匹配分析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1-138.

[2]杭州市统计局.2020年杭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3]卢志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2):85-89.

[4]陶海青.探索技能短缺治理新途径[EB/OL].(2017-05-19)[2020-12-19].http://science.china.com.cn/2017-05/09/content_9473109.htm.

[5]张学英.人工智能视阈下基于劳动就业迭代的技能形成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18-25+57.

[6]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组.透视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对浙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J].浙江经济,2005(11):25-27.

[7]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8年上半年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EB/OL].(2018-07-31)[2020-11-13].http://rlsbt.zj.gov.cn/art/2018/7/31/art_1402842_19753445.html.

[8]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8部门关于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EB/OL].(2021-3-20)[2021-05-15].http://www.zjzcj.com/web/show.php?id=50732.

[9]浙江政府网.2019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EB/OL].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0/1/23/art_805866_41852514.html.[2020-01-23](2020-11-13).

[10]Francis G,David A.Skill Shortage and Skill Deficiency:A Critique[J].Work,1992(29):113-125.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数字化—数字经济及其它
数字经济环境下中国跨境贸易税收问题研究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
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