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LP教练技术在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探析

2021-12-22常小芳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就业指导

[摘要]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国家和高校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这一群体的特点及就业困境,探讨了将NLP教练技术引入就业指导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融入课程、解决普遍性问题和精准指导、解决个性化问题等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力求完善高校对特殊就业群体的指导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NLP教练技术;特殊群体;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常小芳(1989- ),女,河南焦作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开封47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立项课题“后疫情时代非专业素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SKGH-484,项目主持人:常小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4-0063-05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加之近两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力促毕业生就业,尤其关注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2021年,教育部指出要“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援助”,继续实施“一人一策”的特殊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政策。与之相配套的是高校要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运用专业的指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服务。

一、NLP教练技术的内涵

“教练技术”是帮助人们在不同层面更加高效地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方法。NLP(身心语言程式学)是一套利用语言和心智进行沟通和达成特定目标的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破解成功人士的语言及思维,形成一套有规律、可复制的特定程序,用于解决同类问题,以期获得同样的成功。简而言之,教练技术告诉了人们“正在做什么”“需要做什么”;NLP技术则帮助个体明确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达成目标”。两种技术结合,就是NLP教练技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它根据个体所处的不同层次,如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观、信念、身份等来对个体施加积极影响,从而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目的。这一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一门研究如何开发个体潜能的新学派,在帮助人们进行自我启发、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年来,它也开始被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中。

二、NLP教练技术在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校特殊就业群体毕业生是指在就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关怀的一类大学生,他们或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不良就业心理等的影响而在就业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一)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特点及就业困境

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根据其特点不同,大致可分为: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就业困难群体、升学焦虑群体、身体残疾毕业生群体等。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不仅实质性资源匮乏,而且经常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就业困难群体则分为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有业不就”群体和因个人就业竞争力较差导致的“有业难就”群体。升学焦虑群体则是指因升学备考压力大而产生持续性紧张焦虑状态的毕业生。除此之外,特殊就业群体还包括身体有残疾的毕业生和部分受工作特点制约的工科类专业女大学生等群体。无论哪种类型的特殊群体,他们均是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就业持一种消极态度,成为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对此,政府和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其多一分关注,帮助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

(二)NLP教练技术在就业指导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方面,NLP教练技术应用在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具有理论可行性。从精神层面,NLP教练技术的信念和精神是相信被指导者有能力也有资源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其理论内核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初衷——开阔视野、看到更多可能性、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行动层面,NLP教练技术则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专门技术和技巧来帮助被指导者正确认识自我、澄清目标、发掘潜力,并充分支持个体挖掘可用资源,保证行动能够在最优状态下进行,最后达成既定目标。

另一方面,NLP教练技术在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具有实际可操作性。NLP教练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在企业管理和培训中发挥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一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迁移应用性。清华大学就将其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形成了一整套应用模式,称之为“职业生涯教练计划”。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认知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能力,学生满意度达到了90%。事实上,作为一种开发人的技术,NLP教練技术为就业指导提供了多种可行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工具和技术。其所传达的理念、价值观和策略,对于解决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则更有针对性。

三、NLP教练技术在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策略

(一)融入课程,解决普遍性问题

对于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是基础。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在最初阶段就尽量减少就业困难群体的产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质和外在环境,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付诸行动。而NLP教练技术也正是基于“找到目标—执行计划—达成目标”这一逻辑形成的一套方法。然而,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持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态度虚度光阴,甚至美其名曰“佛系”求职、求学。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目标,但是执行力较差,懒惰、拖延使得他们无法达成目标。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可在课程中引入NLP教练技术。由于NLP教练技术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有需求、有目标才能想方设法达成目标。所以,对于那些无欲无求的“佛系”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帮助其找到真正的需求点,抓住痛点解决问题,目标就很难达成。因此,首先要运用NLP教练技术助其找到十分认可的、合适而有意义的目标。这是NLP教练技术的重要步骤,即“设定目标”。对于找不到目标的大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NLP教练技术中的“问题状态设定法”“设置标杆法”“关键品质法”以及“扩张力成果设定法”等技术,引导学生发现内心深层次的需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潜在动力,帮助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从事的工作又是什么”。

除了设定目标技术,NLP教练技术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目标的执行力。很多大学生之所以无法执行目标,源于目标的设定没有遵循一定规律。NLP教练技术将提供“SMART法则”“精心设计的成果”等一些重要技术帮助大学生修正目标,从而把自身需求或模糊目标修正为清晰合理的目标。以“精心设计的成果”技术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性较强、即学即用的技术,远比长篇累牍的空泛陈述更能解决问题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所谓“精心设计的成果”技术,就是从五个方面来帮助个体重新修正目标使其具有可执行性,即设定目标要尽可能使用正面的词语、用感官对目标进一步明确和评估、由本人启动并实施而不是他人强迫、保留现实中的正面意义和信息、与周遭环境和谐相处。学生自主从以上五个方面审视自己的目标和期望获得的成果,逐步细化目标,直到形成可执行的计划,计划越详细,越能从心理上给予自己实现目标的信心。

类似于上述技术和工具,NLP教练技术中还有很多可应用于职业生涯课程的技术,如用于提高执行力的“回应和伸展”“对比分析和交叉制图”技术,用于增强自信心的“内心导师”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地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中,从而增强该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二)精准指导,解决个性化问题

特殊就业群体虽然是以实际困难为依据进行的分类,但追溯这些困难的原因,又可以根据这些原因进行分类指导。例如,就业困难群体和升学焦虑群体可能共同存在心态方面的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有残疾的毕业生群体可能共同存在自卑畏惧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和部分工科专业女生又可能共同存在认知误区和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是进行就业指导的逻辑起点。而NLP教练技术正是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且解决问题的每种工具都有详尽的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多次练习方可掌握运用。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NLP教练技术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1.端正就业心态,合理情绪管理——“状态管理”技术的应用。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内在状态会对他的外在表现产生重大影响。个体的内在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相应地,也会对个体的行动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例如,“考试综合征”就是消极的内在状态对行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升学压力较大的学生,其真实水平会因为心理素质差而发挥失常;就业焦虑的学生会因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在面试等重要场合发挥正常水平。因此,对于这些短期内不能调整好心态迎接挑战的学生群体,在就业指导中可以运用NLP教练技术中的“状态管理”技术,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状态管理”技术又可以细分为多种工具,其中“卓越圈”技术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NLP工具。它的核心在于帮助被指导者掌握如何使自己进入最高效的状态,每当需要激发高效状态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地运用这一方法。“卓越圈”技术有非常详细和可操作的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难掌握。

2.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教练—模仿”技术的应用。“教练—模仿”是NLP教练技术的基本方法,其中,“教练”过程的焦点在于明晰被指导者正在做什么以及需要做什么;而“模仿”过程关注的是被指导者如何做。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被称为“教练—模仿”双环模型。换句话说,NLP教练技术的目的就是培养被指导者的双环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教练”和“模仿”过程,最终实现最优表现。对于即将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角色的毕业生来说,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茫和焦虑。如一些“慢就业”毕业生群体意识不到自己在什么时候该进入“毕业状态”,只顾当前享乐,不关注今后发展;有自卑畏难心理的毕业生群体则长期处在优柔寡断、畏手畏尾的状态下,迟迟不敢下决心做出职业抉择,以致耽误时间、错过时机;就业能力欠缺的毕业生群体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就业状态,但对于求职就业却无从下手,缺乏基本的求职方法和技巧,也不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这些毕业生的共同点都是表现出了迷茫、无助和无所适从,缺乏的是榜样的作用。“教练—模仿”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那些成功应聘者的行为模式,并进行模仿学习,逐渐将其应用到自己以后的求职就业中,发挥榜样的力量。

3.寻求外在支持,进行心理建设——“合作学习”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些不愿寻求外在支持或孤僻无助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在进行帮扶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有利于他们在群体中找到支持。团体辅导活动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而且对于不愿主动寻求外在支持,将寻求支持视为一种懦弱表现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改变他们错误观念的有益尝试。在团体辅导中,让他们领悟到外在支持的强大力量,意识到寻求外在支持是高效工作的助推器。在就业的过 程中,外在支持除了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外,很大程度上会为毕业生带来更多选择和机遇。在NLP教练技术中,“合作学习”就是利用了群体效应的有益之处,使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团体辅导活动中也可以鼓励非特殊群体的加入。因为“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同龄人之间的“比较共进”,追求的是高效的策略在两个或多个人之间进行传递的效果。也就是说,就业困难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過程中从非就业困难学生身上学到有益之处,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人的行动策略,从而从观念和行为层面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4.有效行动,反思提高——“感知位置”和“内心导师”技术的应用。在就业的过程中,既有自负的学生也有自卑的学生。例如,一些“95后”“00后”毕业生因成长环境过于优越,鲜少受挫,一旦他们在就业中遇到较大挫折,形成的心理落差就容易使其产生抱怨、埋怨、愤怒和不理解等情绪,难以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自身缺点,更不愿改变所谓“天之骄子”的想法,导致屡屡碰壁;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经过一两次求职失败就断定自己再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了,于是听天由命、不愿再去尝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事实上,求职应聘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人单位在选人的过程中所看重的因素有所不同,录用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求职失败很正常。如果不懂得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则很容易陷入失败的旋涡中。自负或自卑的毕业生都属于没有在就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能理性摆正位置,则情形将很快得到转变。在一对一就业指导中可以运用NLP教练技术中的“感知位置”技术开展行动。“感知位置”指的是站在一个特殊的视角观察事物,分为四个位置,分别是:第一位置——自己,即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第二位置——他人,即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指的就是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旁观者,即抽身出事物之外,以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旁观者清”;第四位置是前三个位置的综合,即团队意识、整体意识。无论是自负还是自卑的学生,都可以运用“感知位置”技术,重点运用“第二位置”和“第四位置”,从对方和整体的角度审视问题,通过转换一种视角和体验,从而对事物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上述毕业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是主观因素造成的,那么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自卑心理则主要是由客观因素带来的,在与他人长期的比较过程中,产生自卑、无助,甚至不公心理,而身体有残疾的毕业生这种心理可能更为严重。这种心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这类人群首先需要得到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人文关怀方面的帮扶,除此之外,還要通过精准就业指导加强他们的心理建设。在NLP教练技术中,“内心导师”技术是一种帮助个体建立自信并拓展信念的方法。所谓“导师”就是指能够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影响我们行动的人。在就业的过程中,这个“导师”可以是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或亲朋好友等曾经对学生本人提供过支持的人,学生对其给予的某些方面建议深信不疑,这些人就是“内心导师”,当导师不在身边的时候,能够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在我遇到这个困难的时候,导师会给我怎样的建议和信息呢?”这一技术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做自己内心强大的支持者,重拾信心,不断反思,获得提高。有了强大的心理建设,很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5.唤醒自我意识,完成意义建构——“唤醒”技术的应用。唤醒是指帮助人们在愿景、目的和精神层次成长和进化。它能够帮助被指导者跳出固有思维,打破旧的习惯,超越受约束的境地,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NLP教练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被指导者看到新的可能性,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对于高校所有特殊就业群体来说,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都要锻炼他们直面自己内心、唤醒自己信念、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多自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唤醒技术是NLP教练技术的终极技术,通常影响着个体的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变,其主要的工具包括“活在当下”“积极的梦想”“超越双重约束”等,是对个体认知的一种改变,难度很大。因此,对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求很高。能力强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深层次谈话,运用唤醒技术,帮助学生走出迷茫,积极建构自己的职业生涯意义感。

总而言之,NLP教练技术要在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考虑其本土化问题、师资培训问题等,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在课程的设计、应用和评估上还需下一番功夫。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20-11-26)[2021-10-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012/t20201201_502736.html.

[参考文献]

[1]顾璟,华雪君.教练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可行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97-198.

[2]韩威,魏搏,蔡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83-85.

[3]康瀚文.NLP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37-38.

[4]李凡.NLP教练技术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5):51-52.

[5]马速.NLP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3):41-44.

[6](美)罗伯特·迪尔茨.从教练到唤醒者——NLP人生成功宝典[M].黄学焦,李康诚,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7]张一弛,宁悦,何爽.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构建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0(24):166-168.

(栏目编辑:袁慧)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职能的延伸及完善
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保护研究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