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1-12-22周仕敏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高校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广西高校运用新媒体的现状,阐述广西高校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提出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策略:强化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提高针对性;重视内容和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增强吸引力;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推動长效化。

【关键词】高校 新媒体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006-0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类新媒体强势崛起,其因受众范围广、内容感染力强、呈现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等特性,迅猛发展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渠道。例如,以“两微一端”、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的重要聚集地。同时,便捷、开放的互联网使其社会舆论生态成为文化冲突、价值碰撞的虚拟公共空间。网络文化、外来文化和以此形成的“速食文化”“泛娱乐化”等接踵而来,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类不良思潮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进行传播,颠倒黑白,扰乱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他们思想困惑。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广西高校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如何,又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一、广西高校运用新媒体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全区21所高校1093名师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涵盖“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民办高校,同时对每一类型的高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开展深度访谈。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所有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渠道,且师生普遍密切关注校内新媒体平台。在校师生关注学校或社团媒体平台2个以上的占比达76.3%,其中关注4个平台以上的师生占比为35.59%,从不关注的为7.59%。在所关注的新媒体排行中,微信公众号成为主要平台,占比94.46%。平均每天用在浏览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的时长在30分钟到1小时左右的师生约为97.44%。

在利用新媒体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致使师生淡漠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布的内容吸引力不够,缺乏师生群体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表现为信息发布表达形式严肃,缺乏共鸣;二是传播与互动各自受限,表现为诉求反映不及时、互动信息人为(行政)操纵明显;三是设立的新媒体渠道和平台主体太多,表现为同质化、无用化严重。

基于广西高校运用新媒体的基本现状,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战略高地,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迅速抢占新媒体主阵地化被动为主动,掌握主流话语权,净化舆论环境,教育引导高校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促进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提高政治定力、维护党的伟大光辉形象、抵制劣质思潮的不可或缺手段。

二、广西高校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做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主要任务及目的,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点,调整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式。

(一)深化和细化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党史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广西高校以学习红色历史为主线,以红色教育基地的实物、实例为载体,通过拍摄党史故事、红色歌曲快闪视频、政校企共建等方式,对师生开展系列党性教育,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内容上,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中心主题,把握住当前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和趋势,运用大学生偏好的交流方式和网络语言,丰富和细化重大历史题材、耳熟能详的地方党史故事、英雄人物等党史资料,使其贴近大学生生活,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拍摄短视频和微电影、编写小百科等,更可尝试性地创作有声故事书、漫画、动画等党史宣传教育作品,并与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结合,构建党史宣传教育内容体系,使党史文化入脑入心。

比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党支部与该院电力工程学院党总支、南宁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党支部、南宁移动政企客户部党支部联合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将VR党建工作站搬进大学校园,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系列活动,让师生接受沉浸式洗礼;百色学院2021年开设“学习中共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学四史,做有为青年”等19门“红色微型选修课”,选修学生4315人次,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效地将“四史”教育与各类课程有机融合,推进党史学习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广西大学开设党史学习专题网站,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校内外“送学上门”活动,深入党政机关、学校、企业、农村讲好党的故事、英雄故事。

不断深化和细化运用红色资源的渠道和形式,从而推动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活的“教科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校园“热起来”,让红色学习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形成践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线上和线下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宽广,学习方式更多样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精心组织,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有效融合,汇聚教育宣传最强合力。

为了确保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广西对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进行细化,下发指导性文件和通知14个,对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指导。同时及时汇总全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信息,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4月2日以来,广西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自治区宣讲团赴各设区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高校、中学等开展集中宣讲;组织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特聘教授(专家)宣讲团、区直有关单位宣讲团、各市宣讲团等赴基层一线开展互动宣讲,推动形成上下结合、分层次、全覆盖的宣讲格局。广西还专门成立15个巡回指导组,负责联系指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学习教育,及时研究推进工作,协调解决问题。

线上,用好校内外新媒体平台资源,如“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学习App,学校官微、易班、微党课、党史学习教育系列vlog(视频博客)等平台,建设一批师生易于接受、喜闻乐道的专栏专窗,搭建在线“云展馆”、竞赛和测评通道、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党史教育内容与学生学习进度“云”存储,跟踪了解学生学习偏好和深度;通过与多个不同的网站平台合作的方式,开通党史宣传教育账号,提高互动与交流的机会与占比,设计讨论话题、案例解析的方式与党史教育结合、推送红色故事。线下,校内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党校课程学习,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接地气入人心的趣味性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面对面学习交流,及时上传更新学习心得体会,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校外与红色基地等开展联合活动,线上“云参观,云学习”,线下实地参观,从多方面打造活跃的学习环境。

比如,以“学习‘四史践使命、传播青春正能量、争做校园好网民”为主题,举办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区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引导师生创作体现本地革命文化特色的网络文化优秀作品205件。举办广西高校师生“网上重走长征路”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其中,参加对垒赛、打擂赛等“四史”知识竞答活动13.6万人次;依托易班网和新媒体矩阵开展党史学习类線上活动1162次,覆盖约92万名大学生。举办“感党恩跟党走”广西高校红色故事大赛,参与师生超过20万人次,以赛促学。高校采取动漫、说唱、微课、讲解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党史故事讲述相关活动2707场次,参与学生56.9万人次,加深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历程的了解,增进情感认同,强化对党忠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广西61所高校开展线上情境体验活动,组织33.7万人次学生模拟体验湘江战役、爬雪山过草地等VR虚拟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党史的要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获得感。广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专家录制党史学习教育优秀微课200余堂,面向基层开展党史宣讲820余次。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利用广西红色教育资源,线上线下结合,从而高效教育引导师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

(三)特色和亮点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广西各高校迅速行动,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挖掘内涵,开展多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分类放置党史相关书籍,以“四史”等必读书目为中心,结合广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党史资源,举办党史专家专题讲座,组建党史学习指导宣讲团,组织开展学习心得分享会,通过系统学习,从党的百年艰辛历程、丰功伟绩、历史经验中悟思想、明方向、汲力量。抓牢抓实思政课主阵地,办好社会“大思政”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活用新技术新手段,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走“新”又走“心”,将党史讲活讲透,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出党史学习答题,开设“诵读红色家书”音频展播,开展“红色经典”文艺汇演、“红歌献给党”等主题活动,开设“云打卡红色基地”沉浸式实境党课、“红色基因代代传”情景公开课等,让党史学习教育扎根在大学生学生的心中、脑中。6月1日,广西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形势与政策”舞台情景剧《青春·信仰》公演,创新了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光……” 6月28日至7月10日,广西医科大学学校食堂特别供应“舌尖上的红色味道”,让师生体验一顿特殊的红军餐,以一份菜品纪念一段历史。食堂门口还树了一块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食粗茶淡饭,铭百年历史”的展板,红军餐有红米饭、南瓜汤、酱萝卜干、素炒青菜、清蒸红薯、清蒸玉米、绿野红军菜、老面馒头等,3元任选3个菜。让学校师生员工通过吃红军餐寻找记忆中的红色味道,赓续红军长征中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汲取更坚定的革命奋进力量。

通过这些丰富的红色载体,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从而引导师生深入了解党的优良传统,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推动党史学习入心入脑。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提高针对性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我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拓展和延伸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个人可在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下进行留言、评论、点赞、转发等操作,组织者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搜集检索功能,在管理后台查看、统计、整合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研究制定教育内容,实现个性化推荐,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改变个人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与习惯,打破传统单向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模式,增加互动与交流的机会与占比,提高师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如通过研究分析师生日常浏览习惯、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数据,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对象、内容、方式的精准推送,切实提高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树立大数据思维,重视大数据分析,加快观念转变,打造符合本校校情、能发挥本校特色优势的新媒体平台。

(二)重视内容和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增强吸引力

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需要组织领导与个人自主学习相配合。就高校而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其中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并精心筑造新媒体平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战略新高地,引领方向。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主要为“90后”“00后”,他们是网络原住民,新媒体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平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这也促使高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容制作还是方式选择,要做到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洞察他们的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要学会转换身份,做到有的放矢,要挥发好新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道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在学生间传播开来,让他们产生共鸣共情,促进他们自主吸收和理解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从而学会用辩证思维和科学态度来分析了解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接受精神洗礼,不断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三)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推动长效化

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需加强监督与管理。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党史宣传教育,须谨防心存不良之人利用便利传播谣言或谋取私利。加强监督与管理,可从人才与平台两方面着手:其一,选拔培养优良的人才队伍。党史学习教育离不开道德高尚、品格优秀同时拥有应用多种互联网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通过整合优化校内从事媒体宣传工作的人员,选拔任用一批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的能手,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意度和新颖度,使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正能量”和生命力。其二,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官方平台,打造强大的新媒体融合传播矩阵。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有效推动媒介资源的整合,选取最强传播阵容,既突出政治站位,又能发挥出最佳的党史学习教育作用。

总之,互联网条件下利用新媒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一条生命线、守好一个阵地、铸造好一支队伍。坚持一条生命线,就是要坚持“党史姓党”这一党史工作的“生命线”。守好一个阵地,就是要守好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就是要守好“三网一端”等网络宣传平台。铸造好一支队伍,就是要配置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队伍,牢牢把握宣传教育的领导权、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何鹏举.新媒体环境下党史学习研究[J].才智,2021(9).

[2]张巨成.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党史[N].人民日报,2021-04-22(9).

[3]段冠强.新媒体时代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共党史教育路径探究[J].山西青年,2020(4).

[4]李宗海.依托新媒体推进党史宣传教育创新[J].新闻战线,2018(2).

[5]王美莹.新媒体背景下强化中共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举措研究[J].智库时代,2017(8).

【作者简介】周仕敏(1987— ),女,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技术和信息化中心。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高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