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君妍的没骨花鸟

2021-12-22文化产业杂志王露

文化产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专项基金长青花鸟

《文化产业》杂志 王露

人物简介:

刘君妍,本科、研究生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承马新阳教授。2021年,作品《菜花》被上海市上海文化专项基金长青新人展收藏。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2021年7月,其作品在上海周浦美术馆“时代•亮点——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被选为入展作品;2021年9月,其三幅作品在上海文化基金长青文化专项基金上海市第二届长青国画新人展被选为入展作品,其中《菜花》被上海市文化专项基金长青新人展收藏;2021年10月,其作品在上海锦沅第六届沪台青年艺术家交流展被选为入展作品,并售卖。

《文化产业》:您从何时开始喜欢绘画的?为什么最后落脚在没骨花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专业吗?

刘君妍:从我记事起,对画画就有着特殊的情感。我的母亲看到了我对绘画的热情,便把我送进了少儿素描兴趣班,直到大三的时候才真正接触到了花鸟,自然鲜活的生命鼓舞了我,充实了我的生活,慢慢将我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体会到所谓中国画的意境。可以体会自然,从认识和观察中通过艺术的构思以及形象的塑造将我所想表达的东西充分体现出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画中,这便是我学习花鸟画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专业属于小写意没骨花鸟画这一范畴,没骨画在中国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没骨画在清代恽寿平的推动下发展到了高潮,又逐渐衰落直到现如今的多种绘画方式的呈现。笔墨的灵动是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关键。现在很多没骨画画得板结,过于追求肌理效果,这样容易消磨掉一开始对事物的感受力及意境。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便是继承传统与创造革新,吸收前辈画家带有生命力的艺术技法,来充实自我!

《文化产业》: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有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人吗,您学到了什么?

刘君妍: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我的硕导马新阳教授,她已经是当代小写意花鸟界有影响力的画家。我的老师她在作画时安静从容,从她的画里透出一种禅意,那股脱略形迹飘渺无痕的美感。无论从画工技巧亦或是为人修养,她都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各方各面,似乎中国画那深邃悠远的玄思意趣都在她的一笔一画中被缓缓道来,使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那么困难的事,也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中国笔墨的世界。

《何如秋实》

《写生花卉》

《文化产业》:这些年,在学习与创作中有什么瓶颈,是如何突破和调整的?

刘君妍:大大小小的瓶颈期肯定有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本科毕业设计的那段时间。刚接触到大型创作,脑子里只有个框架,但落实下来却十分困难,画画也很难进入状态,整个人陷入焦灼状态。当时我的导师给了我很好的建议,让我先放下笔,多分析别人的创作作品,去剖析他们的画面构成,攻克自己对大画面把控能力的薄弱之处,看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也可以去多临摹,体会他们的心境。

《文化产业》:在您作品中我看到了花鸟以及自然场景的细腻刻画,可谓生意盎然,可以聊聊您最满意的作品的创作构想和创作经历吗?

刘君妍:我最满意的作品便是我毕业设计上的一件创作,导师题名为《何如秋实》。我采用成熟的向日葵这一题材,正是想表达人如葵,只有在真正成熟之际才会低调、内敛、谦逊。可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次创作通过没骨小写意的语言来进行大的主题性创作与实验,打破了传统小幅的没骨小写意,运用更加大胆的颜色以及重色来表现向日葵萧条、成熟的姿态。大幅的向日葵创作让我对大型创作把控画面的能力更进一步,也让我对干、湿、浓、淡的笔墨技巧和开合、主次、疏密、虚实的构图技巧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把控。打破传统没骨小写意花鸟,使我在本次创作中,有了对传统花鸟更深的了解与学习。

猜你喜欢

专项基金长青花鸟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闪念大柳塔
关于向“甘泉”公益专项基金捐赠的倡议
“甘泉”公益专项基金专题:关于向“甘泉”公益专项基金捐赠的倡议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专项基金 管理工作的通知
花鸟卷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设立网络安全专项基金 促进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