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手机新闻的健康传播分析

2021-12-21葛畅

中国市场 2021年32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传播途径新媒体

葛畅

[摘 要]人们对健康方面的内容一直十分关注,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健康传播则在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新时期下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对健康传播的渠道和载体实现了有效拓展,其中以手机为载体通过新闻实现健康传播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手段。文章就主要针对手机新闻的健康传播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新闻;新媒体;健康传播;传播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193

健康传播本质是将健康与传播实现有机结合,借助相应传播工具与传播渠道实现健康相关知识的有效传播目的。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广泛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手机具有便捷、移动等特点,基于手机新闻将健康传播相关知识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拓展健康传播的方式,这对健康传播发展发挥着重要价值。

1 健康传播概述

对于健康传播来说,它是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由美国的学者杰克逊于1992年提出。他将健康传播认为是一种把医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大众易读和易理解的一些健康知识转化,并以态度与行为改变实现疾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的降低,这是一种对一个社区以及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准推升为目的的传播行为。在健康传播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议题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艾滋病疾病的预防,还涉及药物滥用的预防、癌症早期的发现、医患的关系研究和计划生育等内容[1]。现阶段,通过健康传播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传播学中一门受到广泛认可和独立性分支的学科。

2 基于手机新闻的健康传播优势

2.1 内容多元,操作便捷

对于手机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新媒体形式,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借助手机新闻为健康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手机实现了对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功能的融合,其新闻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这些形式能够单独和配合使用,对健康传播知识能够实现直观和多元呈现,对很多抽象和难以描述类的健康知识原理,通过图片或者动画讲解,能够对健康信息实现直观和生动呈现,促进读者对信息多维的阅读,促进他们的理解与掌握。由于手机新闻实现了人们感官的有机结合,因此它对健康传播具有很好的效果。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新闻具有更多的受众,在传统健康的新闻传播材料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宣传单张、海报和报纸等进行制作、设计、排版和印刷,也很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借助手机新闻就能够实现快速地编辑和随时发布,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中具有便捷的操作[2]。

2.2 受众广泛,有效性强

在人们的生活中,对手机的使用率十分高,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手机和传统媒体相比在健康传播中具有更高的广泛性。和传统媒体健康传播中的宣传单张发放、海报张贴等形式相比,手机新闻形式更加符合现阶段人们的阅读习惯,它能够按照受众的需求以及特征对新闻传播的方式与内容进行制定,实现健康传播的个性化。所以,手机新闻是一种更加优势的健康教育途径,它对健康教育的传播受众扩大、为受众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健康传播的有效性。

2.3 互动性强,阅读率高

在传统的健康传播新闻材料中,受众在没有看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随手扔掉的习惯,或在某角落放置后遗忘等,这都对健康传播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人们对手机存在使用的习惯,由于各方面需要,用户要随时、随地携带手机,当手机信息存在提醒,而用户就会接收信息和阅读信息。相关研究表明,超过95%的手机用户在收到短信以及推送信息后,都自觉去查看和阅读,而手机呈现的高到达率和阅读率是别的传播媒介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在手机新闻中,有效改变传统媒体中新闻信息单向传授的关系,受众能够在新闻下方进行留言和互动,人们可以发表自己对新闻阅读的意见和主张,别的受众和作者也能够对评论者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对健康传播具有促进作用。

3 手机新闻的健康传播存在的挑战

在健康传播中,手机新闻具有显著优势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健康传播有效进行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挑战。手机新闻的传播对传播者以及受众角色实现弱化,对内容的生产与传播门槛降低,其新闻信息庞杂,这对健康传播就产生诸多不利。首先,手机新闻中健康传播的信息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很容易出现迷惑、谣言等内容,且缺乏对手机新闻内容有效监督,公众对相应健康需求的情况容易被商业行为利用,进而可能会造成大众出现非理性的行为,甚至还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社会失序等情况。其次,手机和网络等在一些高年龄和低收入或者偏远的地区人群中普及度并没有传统的媒体高,而这部分人往往又是健康传播重点的人群,这些人群往往并不能得到他们所需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时此类人群对信息存在辨别能力的低下,很容易会被一些虚假性健康消息迷惑,因此这也导致手机为媒介进行健康传播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3]。另外,在手机新闻进行健康传播中,往往还会涉及一些个人的健康信息分享,而这些对个人隐私、法律与伦理等问题的涉及,是对人们的一种潜在隐患,因此手机新闻对人们提供健康积极教育与指导的同时,对人们也产生一定负面的体验。

4 基于手机新闻的健康传播

4.1 丰富健康传播的内容,促进民众接受

手机新闻和传统新闻具有显著的不同,它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特点,为了促进更好实现健康传播,手机新闻就需要丰富健康传播的内容,促进民众更容易接受。首先,在手机新闻的内容中,要根据受众特征实施有效制定,要对受众的特征实施综合掌握、分析和细分,按照人群不同的特征和需求进行手机新闻监控杆教育内容的提供,如对慢性病的人群要提供一些慢性病的防治和养生等信息,对儿童家长要注重提供对儿童的合理用药和膳食平衡等相关信息。其次,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促进他们对健康教育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就要注重受众体验,对手机新闻的内容要实施創新与丰富,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能够促进信息的形象化和生动化。最后,在手机新闻的内容中,要将日常生活当作依托,在公众日常的生活中有效融入健康知识,从生活细节体现健康技能的操作与使用,从而促进受众对相应知识的掌握与运用[4]。

4.2 加强传播队伍建设,提高媒体公信力

在健康传播中,想要公众对手机新闻具有良好的信任感,需要手机新闻媒体具有良好的公信力。而公信力需要媒体长期对受众提供可信、真实、权威和有价值性的信息,在受众的心中逐渐建立一种信任度。手机新闻想要获取受众信任,就可以和传统媒体进行合作,以政府、健康教育的相关机构等为主导进行信息新闻发布的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媒体的权威和前沿知识生产的系统,有效打造出一种更加先进和更加开放的健康传播的系统。另外,健康传播相关人员是健康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想要确保手机新闻信息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他们做好自我素养的提升,提高健康传播内容的严谨性和实效性,同时还需要健康传播的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掌握良好新媒体技术和医药健康知识,充分借助手机新闻优势,对传播方式积极改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健康传播内容的生产,且通过互动、反馈,来及时发现和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3 通过线下推广活动,提升健康传播影响力

在媒体新闻传播中,能力主要划分为传播力与影响力。对于传播力来说,主要是借助各种传播方式或者组合对信息实现向外地扩散,来获取新闻新词传播的效果所体现的能力。而对于影响力来说,主要是媒体在对新闻传播中,在受众的思想中具有相应的固有印象,是媒体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因为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十分廣泛,所以手机本身具备很高传播力,而如何在公众中对其影响力实施扩大,成为健康传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实现对手机新闻影响力的扩大,相关媒体可以在线下开展一些丰富的推广活动,在对健康知识传播和教育的同时,促进受众对手机新闻媒体的深入认识,获取民众的认可[5]。同时,手机新闻媒体也可以借助名人效应,通过意见领袖力量,来发挥他们对信息传播号召的作用,促进民众对手机新闻媒体更加关注,促进健康传播更好开展。

4.4 完善信息评估的体系,促进内容质量提升

在手机新闻对健康传播中,为了更好实现健康传播的效果,还需要完善信息评估的体系,促进内容质量提升。在信息评估的体系建立中,要从多方面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把关,且指标要包含四方面:主要有接触环节、认知环节、说服环节、二次传播环节。在接触环节中包括粉丝量和阅读量等指标;在认知环节中,包括信息的原创率和内容的规范性等指标;在说服环节中,包括作者的专业性和知名度等指标;在二次传播环节中,包括转发量和评论量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能够为手机新闻的健康信息传播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比如各指标的排名情况和指数的解读等,为手机新闻的制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促进健康传播的内容质量有效提高。

4.5 加强新闻信息监督,设置监管举报的途径

因为手机新闻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门槛低等特点,手机新闻的信息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也就导致民众对相关健康传播知识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产生怀疑,影响健康传播的效果。为了促进手机新闻健康传播内容质量保障,就要加强新闻信息监督,设置监管举报的途径,受众发现虚假和错误的内容就可以及时举报,避免出现大范围的传播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相关部门要注重对有关的法规制定与出台,对网络监督和被举报的健康传播内容及时处理,并对相关谣言与诈骗信息有力打击,规范和净化手机新闻环境,对健康传播提供良好的条件。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手机新闻对健康传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样它在健康传播中也存在诸多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手机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就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完善和规范基于手机新闻的健康传播,这也是目前健康传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余蓝绮.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分析与比较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58-59.

[2]黄笑. 浅析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商情,2016(18):134.

[3]陈丽娟,徐红,李雨洁.医疗类纪录片的健康传播价值分析——基于框架理论的视角[J].传媒观察,2019(3):66-72.

[4]程飒.国外经由社交媒介进行健康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7(2):152-175.

[5]王丽超,高炜.《内蒙古日报》健康传播报道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349.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传播途径新媒体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我国健康期刊出版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