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兴安岭香薷人工栽培试验

2021-12-21徐冰玉张桂芹刘宁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6期
关键词:香薷种量采收期

徐冰玉,张桂芹,刘宁

(黑龙江省林科院佳木斯分院带岭院区,黑龙江 伊春 153106)

香薷(Elsholtziaciliata)唇型科,香薷属,别名野苏子、小苏子、山苏子[1]。一年生草本。香薷为民间常用中药,全草入药,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2]。花、茎、叶有浓厚的芳香味,可提取香料;种子可榨油[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香薷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目前,黑龙江省香薷属植物还处于野生状态,人工栽培方面的相关研究未见详细报道。开展人工栽培研究,提炼人工栽培技术,为香薷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地概况

栽培试验在伊春市大箐山县带岭镇(46°50′8″~47°21′32″N,128°37′46″~129°17′50″E)秀水苗木基地开展,距局址2 km。带岭地处中温带,属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温暖,全年平均气温1.4 ℃,平均最低月气温-19.4 ℃,极端气温-40 ℃(1月上旬),平均最高月气温20.9 ℃(7月),极端气温37 ℃;年≥10 ℃积温2156 ℃;全年无霜期115 d。年降水量平均为661 mm,土壤为暗棕壤森林土。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种子萌发特性

分不同时期采集种子,通过发芽试验,了解种子发芽、成熟期及最佳采收期。

2.2 播种技术

通过不同播种时期、不同播种量、不同覆土厚度、不同留苗量条件下植株出苗情况、生长情况等的对比试验,提炼香薷播种技术。

2.3 栽培管理技术

包括立地选择、病虫害防治、采收适期(分药用与留种)等方面,提炼田间栽培管理技术。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3.1.1 种子成熟期、采收期的确定。分别于2016年、2017年分5个时间段采种,阴干后室温贮存,2017年11月末做发芽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香薷种子采集时间对发芽的影响

结果表明:前一年采集的种子没有发芽的,当年8月末采集的种子颜色呈现黄绿色,发芽率仅为17%,9月中旬以后采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标志着种子已成熟,但10月下旬种子已大部分飘落,不易采集,因此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10月中旬。

3.1.2 种子发芽率测定。2016年10月初采集野生香薷种子,采集方法:厚塑料布置于植株一侧,将植株弯向塑料布摇晃即可,去除杂质,荫干,常温下贮存。香薷种子为小坚果,黄色,矩圆形。经测定种子千粒重为0.18 g。

12月22日干种子清水浸泡一昼夜,查数100粒为一组,共查6组,准备培养皿6个,其中3个铺滤纸,3个铺纱布,均用清水浸湿,每个培养皿放一组种子。12月23日每组种子用镊子均匀的摆放在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发芽时间和发芽数,结果见表2。

表2 温、湿度对香薷种子发芽的影响

结果表明:只要温度、湿度适宜,香薷种子可在1~2天内发芽,且发芽率极高,可达97%以上,在14 ℃的低温条件下,发芽时间延长,但发芽率也可达90%以上。因此无需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同一温度条件下铺纱布的较铺滤纸的发芽相对晚些,应与种子吸水的多少有关。

3.2 播种技术研究

3.2.1 播种技术试验。前期试验已证明香薷种子不仅易于发芽且发芽率较高,无需对种子进行后熟处理,因此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试验。

3.2.1.1 种子:陈种子常温下贮存一年后播种;干种子不经水浸直接播种。

3.2.1.2 播种方式:撒播、条播。

3.2.1.3 覆土方式:覆土1~3 cm。不覆土直接镇压、刮板后镇压所有试验用种量均为1 g,并在5月19日播种。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香薷播种试验出苗情况

结果表明:陈种子播种未出苗,与前面所做的不同时期采集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香薷种子在常温下贮存一年已失去生活力。采用干种子播种,出苗时间晚且出苗期延长,导致苗木参差不齐,出苗率也降低。覆土厚度达到3 cm时出苗时间晚且苗木不整齐,据此说明虽然香薷种子极易发芽,但小粒种子播种覆土厚度是关键。

3.2.2 不同播种措施对苗木生长的影响。香薷全株均可入药,因此苗高、分枝数越大,单株干物质越重,同时有研究表明,花穗的芳香物质含量最高,香薷花穗均位于新梢顶部,因此通过试验,摸索出不同播种措施对上述生长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播种时期(春播、秋播)、不同用种量(0.5、1、2 g)、不同留苗间距(5、10、20 cm)对香薷生长指标的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播种措施对香薷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秋季播种的苗高、分枝数、花穗长度均好于春播的,但差异不大,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时期;用种量对三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随着用种量的增加(生长季不间苗),分枝数和花穗长度呈下降趋势。苗高当播种量达到2 g时植株高生长最低,这与密度越大植株越拔高不一致,分析原因应是密度过大,植株生长所需的土壤养分和光照条件受限,因此播种不宜过密;留苗间距5 cm的三个生长指标的生长量均最差,因此间苗时苗间距在10~20 cm为宜,间距过大土地利用率低。

3.3 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3.3.1 地块选择。香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农田地、荒山荒坡均可种植,也可在蜂场周围翻起草皮撒种,深秋开花,是晚蜜的良好蜜源。

3.3.2 播种时间与播种方式。香薷春播、秋播均可,秋播在土壤封冻前,以10月中下旬为宜。春播以5月上、中旬为宜。因是小粒种子应细致整地,采用垄播、床播均可,用种量以每亩2.7~5.4 g为宜(每平方米20~40株,出苗率按90%计,每亩用种子约1.5~3.0万粒,千粒重0.18 g),大田最好采用条播,便于管理,荒山撒播即可。覆土厚度以1 cm为宜,也可不覆土直接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3.3.3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出苗前后,以水分管理为主,过湿种子易腐,过干出苗不整齐。当苗高5 cm左右时可间苗,苗间距10~20 cm。苗期主要害虫是地老虎,咬断植株的茎和根部,造成成片缺株,可用95%的敌百虫溶液做毒饵诱杀。病害较少,但若苗木过密或栽培地较洼,在7~8月的高温高湿季节,极易导致根腐病,可用浓度45%~55%的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拔除病株,防止蔓延。整个生长季定期除草。

3.4 采收与留种

3.4.1 采收。当香薷植株的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时即可采收,因是浅根系植物,采收时全株拔起(刀割根部也会带出),抖落泥土后置于阳光下晒至全干,即可做为商品出售或通风干燥处储存。

3.4.2 留种。在植株采收的时候,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健壮植株保留到9月末(前面已通过发芽试验确定了种子成熟期为9月中旬以后,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10月中旬),全株拔除,切去根部,置于通风处晒干,抖动植株使种子脱落,得到的净种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待用。

4 小结

以小兴安岭野生香薷为试验材料,对其开展人工栽培研究,从种子萌发特性、播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几方面开展试验,掌握了当地香薷种子千粒重(0.18 g)、种子最佳采收期(9月中旬~10月中旬)等基础数据;通过种子处理方式、播种量、覆土厚度、留苗量等的对比试验,提炼出人工栽培配套技术。为芳香植物资源的产业化栽培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香薷种量采收期
油菜机械离心式集排器排种量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黄连香薷饮中4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
香薷挥发油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作用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临川区一晚(中稻)杂交稻直播不同用种量试验初报*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
香薷传统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