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同时测定斑秃丸中11种活性组分

2021-12-21霍甜甜李宜鲜

食品与药品 2021年6期
关键词:苯乙烯项下丹参酮

霍甜甜,李宜鲜

(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9)

斑秃丸是由地黄、熟地黄、制何首乌、当归、丹参、炒白芍、五味子、羌活、木瓜九味药物组成,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生发的功效,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国药典》[1]中仅规定了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在鉴别项下规定了当归、丹参、炒白芍和制何首乌的薄层色谱(TLC)质量控制方法,其余药材未见涉及。但TLC不能准确定量,且实际操作过程较复杂,耗时长,受实验环境影响较大。有文献报道对该制剂白芍所含芍药苷进行定量研究[2];对熟地黄、地黄所含主要成分梓醇、麦角甾苷、吉奥诺苷B1、马替诺皂苷,制何首乌所含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白芍所含指标性成分芍药苷同时进行定量测定研究[3]。前者测定成分较单一,后者仅控制地黄、熟地黄、制何首乌和炒白芍的组分含量,涵盖的药物组分较少。

多指标成分测定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控制中成药的内在质量[4-10],且尽量选取不同药材中的组分进行测定,可更加全面地反应药品质量,以保证疗效。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试验选取地黄和熟地黄中的毛蕊花糖苷[11-12],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13],当归中的阿魏酸[14],丹参中的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15],炒白芍中芍药苷[16],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17-18],羌活中的异欧前胡素[19]作为斑秃丸的指标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首次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斑秃丸中的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IIA和五味子乙素11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为更加全面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2998二极管阵列检测器);XP105电子天平(瑞士 Mettler 公司);XMTD-204数显式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跃进);Milli-Q 超纯水处理系统(德国Millipore公司)。

1.2 试药

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201943,含量95.1 %),毛蕊花糖苷对照品(批号:111530-201512,供含量测定用),阿魏酸对照品(批号:110773-201915,含量99.4 %),丹酚酸B对照品(批号:111562-201716,含量94.1 %),五味子醇甲对照品(批号:110857-200507,供含量测定用),大黄素对照品(批号:110756-201913,含量96.0 %),异欧前胡素对照品(批号:110827-201611,含量99.4 %),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批号:0764-200005,供含量测定用),丹参酮IIA对照品(批号:110776-201721,含量99.5 %),五味子乙素对照品(批号:110765-200205,供含量测定用),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二苯乙烯苷对照品(批号:16081510,HPLC纯度≥98 %,成都普菲德);斑秃丸(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10丸重1 g,批号分别为B08030,B06026,B06019,B12053,B04013,B04008,B01005);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ela Venusil MP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 %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10 %A~15 %A;5~20 min,15 %A~55 %A;20~35 min,55 %A~75 %A;35~40 min,75 %A~80 %A;40~50 min,10 %A);流量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5 ℃。

2.2 溶液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IIA、五味子乙素的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50 %甲醇溶解,并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520,0.546,1.036,0.679,0.080,1.047,0.178,0.605,1.341,0.108,1.592 mg/ml的单标贮备液。再依次取上述各贮备液适量,置于同一10 ml量瓶中,用50 %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混合对照品溶液(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IIA、五味子乙素的浓度分别为51.982,21.840,103.600,6.789,47.878,20.940, 7.127,18.160,6.705,3.248,7.960 μg/ml),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30丸,研细混匀,取约1.0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 %甲醇25 ml,密塞,摇散药粉,称定重量,加热回流提取1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 %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2.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按斑秃丸处方比例及工艺,分别制得缺地黄与熟地黄、制何首乌、当归、丹参、炒白芍、五味子、羌活的阴性样品,按2.2.2项下方法制备,即得。

2.3 方法学考察

2.3.1 专属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样品溶液各10 μl,按2.1项色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见图1。结果显示,各成分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在与上述11种对照品色谱峰相应的保留时间处,阴性样品溶液没有对应的色谱峰,即阴性无干扰,表明该方法专属性良好。

图1 斑秃丸中11种活性组分含量测定的HPLC图谱

2.3.2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2,5,10,15,20,25,3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及峰面积。以进样量(X,ng)为横坐标,相应峰面积(Y)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各成分的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可知各成分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表1 各成分线性关系

2.3.3 精密度试验 取2.2.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 6 次,记录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IIA和五味子乙素的峰面积,测得11个组分峰面积的RSD值依次为1.46 %,0.57 %,0.28 %,0.66 %,0.91 %,0.74 %,1.49 %,2.01 %,0.84 %,0.35 %,1.52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取丸剂(批号:B08030),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分别于 0,4,8,12,18,24 h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测得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和五味子乙素峰面积的RSD依次为1.08 %,1.69 %,1.02 %,0.84 %,0.57 %,0.75 %,1.52 %,0.76 %,0.68 %,0.89 %,1.33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制备后室温下放置24 h内稳定性良好。

2.3.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丸剂(批号:B08030),按2.2.2项下方法制备 6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测得斑秃丸中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IIA和五味子乙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90,0.397,2.364,0.146,3.942,0.642,0.198,0.487,0.111,0.116,0.188 mg/g,RSD依次为1.90 %,1.84 %,2.34 %,1.58 %,1.07 %,2.32 %,2.11 %,、0.86 %,1.36 %,1.44 %,2.47 %,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3.6 加样回收试验 取同一批各成分含有量已知的丸剂(批号:B08030),研细,分别取6份粉末,各约0.5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含芍药苷0.894 mg/ml、毛蕊花糖苷0.186 mg/ml、二苯乙烯苷1.173 mg/ml、阿魏酸0.074 mg/ml、丹酚酸B 2.088 mg/ml、五味子醇甲0.309 mg/ml、大黄素0.101 mg/ml、异欧前胡素0.240 mg/ml、五味子甲素0.052 mg/ml、丹参酮IIA 0.057 mg/ml、五味子乙素0.103 mg/ml)各1 ml,按 2.2.2项下方法制备加样回收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芍药苷、毛蕊花糖苷、二苯乙烯苷、阿魏酸、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异欧前胡素、五味子甲素、丹参酮IIA和五味子乙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4 %,102.61 %,96.95 %,98.23 %,95.64 %,99.53 %,97.90 %,99.02 %,103.55 %,102.31 %,100.24 %,RSD分别为1.54 %,2.75 %,1.11 %,1.78 %,2.24 %,1.45 %,3.04 %,2.70 %,1.87 %,2.88 %,2.47 %(n=6)。

2.4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取7批斑秃丸,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外标法计算各成分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斑秃丸中11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n=3)

3 讨论

3.1 梯度洗脱条件筛选

本试验首先考察了流动相甲醇-水、乙腈-水[1]、乙腈-甲醇-水3种流动相系统对各成分的分离效果,结果乙腈-水系统对各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各组分色谱峰间分离度均大于1.5;再考察了水、0.1 %磷酸溶液、0.2 %磷酸溶液和0.3 %磷酸溶液作为水相时对各色谱峰的影响,结果0.1 %~0.3 %磷酸溶液均能改善色谱峰的峰型,最终选择乙腈-0.1 %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试验过程中,尝试通过增加流动相中乙腈的比例,使各成分均能更早出峰,且各峰分离度均大于1.5,但在专属性试验过程中发现,部分成分的色谱峰受未知峰的干扰较大,专属性不强;尝试将图1所示20 min后的目标成分色谱峰出峰时间提前,结果7号和10号峰易受未知峰的干扰,无法达到基线分离。经进一步研究,采用2.1项下梯度洗脱条件时,各目标峰峰型和分离度均良好,专属性试验无干扰,因此选择该条件作为最终的色谱条件。

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按回流提取法提取供试品,考察了提取时间为20,40,60 min时的各成分提取率,结果当提取时间为60 min时,各成分的提取率均能达到97 %以上,因此确定最佳提取时间为60 min。考察了水浴回流提取和超声两种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当提取1 h时,水浴回流比超声提取率高,因此采用回流提取法;考察以30 %甲醇、50 %甲醇、80 %甲醇和纯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各成分的提取率,结果30 %甲醇提取的杂质较多,综合考虑各成分的提取率,选择50 %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3.3 检测波长的选择

由于11种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各不相同,在试验初期尝试选择不同的吸收波长分别测定各成分的含量,但使用不同波长对仪器的要求较高,普通的紫外检测器无法达到要求或需要不断切换波长。吸收波长在220 nm和各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之间切换时,大多数组分峰面积变化不明显,可满足定量要求;影响较大的阿魏酸、二苯乙烯苷两种组分,选择220 nm和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定量测定,结果不同波长下测得的两种组分含量差别不大,即均符合定量要求,最终选择220 nm作为检测波长。

综上,本文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斑秃丸中11种活性组分含量的方法准确、简便、快捷、实用性强,可为斑秃丸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完善,及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猜你喜欢

苯乙烯项下丹参酮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全球苯乙烯行业或面临重组
2020年国内苯乙烯市场不容乐观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货贸项下外汇业务
服贸项下外汇业务
UCP600项下电子签字剖析
信用证项下的退单争议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