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助力“双循环”战略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12-20张雅淇杨荣美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双循环

张雅淇 杨荣美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国家审计监督效能进行梳理,分析国家审计监督对助力这一战略的促进作用,并为提升监督效能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审计   监督效能   双循环

一、文献回顾

(一)“双循环”战略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早于2020年5月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甄新伟(2020)从五个维度阐释了“双循环”的内涵。程实和钱智俊(2021)认为“双循环”演进的深层逻辑为,以升级产业为主导,以激活消费升级为目标,协同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促进“内循环”,并最终以“内循环”拉动“外循环”。

为有效布局“双循环”,学者们提供了多种路径,首先是在扩大消费方面,以扩大内需为主。李玫昌(2021)指出以需求导向为目标,整合零售企业供应链资源,线上线下资源融合,丰富农村消费场景。李小玉、陶虹佼等(2021)通过对江西省农村消费情况分析,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杨远根(2021)分析了国内大循环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发现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是畅通国内循环的重中之重。在供给方面,张厚明、关兵(2020)以解决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来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王静(2021)提出了有效应对供应链“逆卷化”风险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周剑明、王鹏(2021)认为,新发展格局给产业链带来诸多挑战,产业结构应当适时升级改革,以满足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二)国家审计在经济中的作用

文献表明,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对发展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唐凯桃(2018)指出国家审计助推供给侧改革,对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陈炜煜、顾煜(2020)强调要消除审计监督盲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及时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各领域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王美华等(2020)指出应通过审计全覆盖实现问题充分披露、推进“经济体检”常态化等方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二、国家审计与“双循环”战略之间的作用关系

(一)国家审计监督效能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监督活动能及时预防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敏锐捕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提供有利环境。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效能:

1.经济政策的督促者。经济政策的执行主体是各级政府,政府运行能力与运行质量的高低会影响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结果。国家审计可以通过监督经济政策落实情况与政府领导干部行为提升政府运行效力。在监督国家政策方面,根据跟踪审计不断追踪政策落实情况,并贯穿经济政策的开始制定到下达与执行再到最后公示,全过程监督有利于发现并纠正每个环节存在的漏洞,保证政策执行质量。在监督政府领导干部方面,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监督其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行为,避免公共权力的滥用,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避免不作为行为。

2.财政秩序的维持者。杨翟婷、王金秀(2020)研究认为,国家审计作为独立的监督主体,在提升财政收支的合规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任剑涛(2011)指出,国家审计能关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防止财政资金在下达过程中被公权私用,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提升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其次,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严格督查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保证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维持财政秩序。

3.金融风险的防范者。周立和王子明(2002)以1978—2000年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快速有质量的增长。然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进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审计监督的一大功能是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对潜在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御功能,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领域,影响着未来经济建设的成果。这就要求国家审计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营管理、资产配置等内容,阻断金融风险传导机制。

4.经济健康的体检师。国家审计不仅能够从宏观跟踪经济政策执行情况,以推动经济变革,还能从微观关注各项资金的配置,提升资金的绩效,通过监督如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以有效规避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市场运行机制,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二)“双循环”战略的实现路径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旨在提升我国经济实力,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创造及时发现和扼杀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拓宽新增长空间,降低对外需的依赖,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向多边经济的转变,因此“双循环”战略的重点在强化内循环。需要指出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再一次闭关锁国,而是意味着减少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将经济重心更多放在国内,充分调动我国内需潜力,更好地融合和联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李扬(2021)认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阶段,因此发展“内循环”就要激活生产、合理分配,促进流通、扩大消费。

1.激活生产,解决的是供给问题。幸运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和储备了诸多优势,包括雄厚的物质资源和产业基础、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为激活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应该重视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重塑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升级;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引入高新技术,促进技术结构升级;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級,打通生产的各个环节。

2.合理分配,应该做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资源既包括用于生产的原料、人力资源和产业链条,也包括新型技术要素。发展落后地区对于这些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打破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鸿沟,以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就更应该加大对于交通和通讯的建设,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传授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大的生产效益。

3.促进流通,关键是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经济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促进市场的透明化、公平化、法制化,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引导公平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对商业模式、产品、技术的创新,推动市场向创新模式发展。净化经济环境,要有效监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关注金融风险对市场经济的危害,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4.扩大消费,解决的是需求问题,这也是供求循环中最重要的组成。我国超红利的人口规模和多达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产阶级群体,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动力,但與此同时,由于我国较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导致不同阶级人群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均衡。扩大消费关键是要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刺激消费需求。消费能力与个人收入水平直接相关,提升消费能力就要解决人民收入问题,除了国家对一些弱势群体的补助,还需要拉动就业。此外,人民的消费能力还与财产安全有着莫大关系,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保证金融市场的活力,是对人民财产的有效保障。刺激消费需求,需要做到产品多样化、消费场景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大基建投资,比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科教文化、通讯设施等,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方式。此外,积极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降低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更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扩大农村需求的方式。

(三)国家审计对“双循环”战略的监督效能

国家审计监督效能主要包括以上四个方面,这与“双循环”战略实现路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抓住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双循环”战略。

“十四五”时期,供给侧改革成为发展“双循环”的重点,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重心是“三去一降一补”,其中补短板依然是当前尚未解决的难题。短板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政策发力。国家审计作为政策督促者,亦能在“双循环”战略的落实中发挥作用,进而助推“双循环”进程。

国家审计监督“双循环”财政补贴资金的运用。有学者指出财政能够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不断增进社会福利。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畅通生产消费的堵点。畅通生产需要构建数字新基建,优化配置生产资源,重塑产业链,调整发挥国家审计在提升经济质量中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内在关联。调整产业结构,攻克技术难题,这对于经济弱势企业而言,离开财政的贴息补助,没有货币政策的定向扶持,将难以开展。畅通消费需要激发消费需求,升级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与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关,这就要求政府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升对低收入水平人群的补贴。然而财政资金体量庞大,容易出现不当使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合理高效地将财政资金用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离不开国家审计的保驾护航。

国家审计净化“双循环”战略的经济环境。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广阔,如资源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等,资源、产业、财政都是“双循环”战略实施的基础,因此“双循环”战略的落实是建立在安全健康的经济环境之上。国家审计能够监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稳定,这为实施“双循环”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家审计对“双循环”战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一)国家审计体制与经济体制不匹配

国家审计通过保证经济政策和制度的执行,防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的风险,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市场经济随着经济结构变化不断完善,国家审计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维护者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党的十九大对审计体制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然而在落实中受到众多因素影响。首先,未能及时建立健全与新政策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办法和新规则。其次,我国审计工作的依据是法律,目前不合时宜、制约发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未及时清理完善,约束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如审计法在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法律衔接上仍然不够。国家审计机关的执法权属未能明确,导致其对被审计主体问责时处于被动,执行监督权力面临重重阻碍。

(二)国家审计在技术运用方面存在瓶颈

审计工作离不开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依靠传统技术方法工作量大,面对繁杂的信息容易出现人为失误,增加了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尤其是国家审计面对的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社会审计的对象复杂性和难度系数较高,风险也比之繁多,因此为了保证“双循环”战略的成功,国家审计的技术要更加先进,技术的运用要更加成熟。首先,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理论上讲是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然而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当中初步应用,国家审计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构建还不够成熟,实践经验不足,技术瓶颈还未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程。其次,目前数据保密性不严格,在传输、存储中可能会受到外网干扰丢失、泄露,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为此需要付出较高的数据保存成本和防攻击成本,这是审计技术的固有风险。最后,大数据审计的价值要想充分发挥,对被审计单位与相关部门也提出了要求,只有审计单位与相关部门实现数字化转型、业财一体化,才有助于大数据审计的应用。

(三)复合型人才紧缺

审计监督的主体是审计人员,人员专业素养影响审计监督的效能。当前审计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审计思维模式,致使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一方面,国家审计上升到了国家治理层面,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审计人员对国家治理有充分的解读。且国家审计工作领域在不断丰富延伸,这决定了审计人员不能仅懂得审计知识,还需注重多学科的学习。比如,财政收支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财政预算的编制有较好的理解,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懂得环境治理相关内容,然而当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审计人员只对审计相关的知识体系有所建树,对其他学科的掌握还不是很够。另一方面,审计技术方法不断更新,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的人才欠缺,导致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操作风险加大,因此复合型审计人才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四)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

审计结果是审计监督的成果展现,“双循环”作为一项经济政策,可通过政策跟踪审计监督政策落实情况,揭露政策本身或者是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反馈调整;也可以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考核相关人员履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针对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这些意见和问题是审计结果的展现。只有这些意见被充分吸收采纳,“双循环”战略政策对我国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才会有效发挥。如果审计结果不被利用,那么审计督促的成效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然而,当前审计结果的应用并未得到重视,审计人员的权威性因此受到影响,审计的监督效能也发挥不够。

四、国家审计助力“双循环”战略发展的路径

国家审计监督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面对以上问题,应该结合时代要求与优势,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及时找到改进措施,加速审计监督效能的提升,并将审计监督效能提升落到“双循环”战略中,助力这一战略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一)完善审计体制

审计体制最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审计监督无空白。二是审计执行无障碍。针对审计监督空白,有关部门要及时更新审计领域相关的制度法规,弥补实践工作中的监管漏洞,建立健全与当前“双循环”战略相适应的新审计办法和新审计规则。针对审计监督障碍,要求协调并清晰划分审计与金融、国资运营等部门的管理权限,明确审计监督的边界,要求被监督主体自觉接受审计,保证审计证据的获取过程无障碍。此外,应围绕党的十九大对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制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体制,充分发挥审计在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的跟踪监督职能,从而推动“双循环”战略的发展。

(二)改进和引入新型审计技术

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较为特殊,审计难度较大,因此对审计技术提出较高要求。当前,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为审计技术提升带来福音。应该加速构建数字化新基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涵盖金融、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财政资金等各方面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共享中心,为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提供有效途径。要将区块链技术与国家审计有效协同,保证相关审计数据存储与共享方面的安全问题。通过区块链实时采集归类相关审计数据,及时分析得出审计结论,将事后审计转变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监督效能发挥在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

(三)培养“双循环”战略下的审计人才

这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审计人才的主要输出来源是高校,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对审计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最终的归属是社会,学生与社会需求成功对接,是衡量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现实中高校老师专注于自己所在专业理论的研究,由于与社会实践脱节,忽视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他们传达出的思想仅仅提升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实践中对于涉及的其他学科理解有限,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教育内容多元化,打破学院之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交流,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通专结合培养模式和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的转变。此外,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于新兴技术的了解与学习,审计技术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体系在不断淘汰,很多高校并未跟随时代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资金。大多有阅历的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接受与学习能力的降低,使得他们观念上抗拒教学内容的转变。此外,新型审计技术的引入需要高额资金,使得学校难以负担。为此,高校应积极引入学习与适应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由经验老道的教师与年轻教师搭配,共同完成教学设计。而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扶植力度。

(四)重视和充分利用审计结果

一方面通过审计结果向领导干部传达出实质有效的信息,从而提升审计结果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审计委员会督促相关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落实程度,充分发挥审计的后续评价职能,提高相关部门对审計意见不重视及对相关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处罚力度和其的违规成本。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邮政编码:730020,电子邮箱:1679552364@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玫昌.“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零售企业供应链整合机制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 2021(16):130-133

[2]唐凯桃.国家审计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会计之友, 2018(2):120-125

[3]王静.产业链供应链“逆卷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21(7):91-104

[4]张厚明,关兵.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J].湖湘论坛, 2020(6):64-69

[5]周剑明,王鹏.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压力与对策[J].经济纵横, 2021(6):94-99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