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泸西县者白北沟煤矿地质特征及煤层特征浅析

2021-12-20曹军张华川

西部资源 2021年5期
关键词:泸西县煤矿

曹军 张华川

摘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工作研究,查明了矿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矿区的构造形态及断层,控制可能影响开采的构造情况,评价矿区构造复杂的程度。矿区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对研究区内其他矿产进行了简单评价。

关键词:泸西县;煤矿;构造形态;煤层特征

1.区域地质特征

者白北沟煤矿区域内出露之最老地层为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并组成区内褶皱基底,盖层沉积有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其中震旦系、泥盆系的各组地层展布在背斜轴部,三叠系地层分布于向斜轴部,二叠系及石炭系系展布于背向斜两翼,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于河流两岸及山间凹地与山麓地带。

者白北沟煤矿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在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罗平—师宗褶皱束内、富源—弥勒断裂与师宗—弥勒断裂相交的北东狭长条带,位于南盘江复向斜隙缘。由于本区处于师宗—弥勒深大断裂带附近,区内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众多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极其发育;由于受断层的切割和破坏,致使煤系地层产状局部近于直立;除局部残存的背斜、向斜构造迹象外,总体呈单斜构造。较大断裂构造以南北—北北西向压性走向断裂及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斜交断裂为主。压性走向断裂多出现在褶皱构造轴部或陡倾斜的翼部,断裂面一般北西或向北倾斜。压扭性斜交断裂,切割走向断裂,致使两盘地层顺时针扭动的特点,平面牵引现象特别明显,并伴有晚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区内主体构造线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体为北东—南西。区内断裂构造异常发育,大小断层数以百计,对煤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且其规模较小,主要表现为地表柔皱及深部“S”形褶曲,对煤层的影响较小。

区域岩浆活动较弱,有少量的火山喷发,主要由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凝灰岩、火山集块岩、角砾岩及少量与玄武岩同源异相的绿岩侵入岩体组成,由于岩浆岩喷发时间早于煤系地层形成时间,对矿床的开采及煤质的变化无影响。

2.矿区地质

2.1矿区地层

矿区范围内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宣威组,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及第四系。

(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该地层出露于矿区外围西北部为深绿、灰绿、墨绿色玄武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致密块状结构;顶部为层状玄武质凝灰岩。地层一般厚200m,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是区域性含煤地层,呈带状北东向分布,南起弥勒县拖白,北东至圭山并延至富源煤田。岩性由细粒砂岩、粉砂岩、泥质岩及煤组成,含较多菱铁质条带和结核,层理清晰,产动物化石。含煤20层~30层,一般25层,煤层总厚4.81m~13.16m,含煤系数为4.37%~ 11.96%,其中矿区内可采煤层为K7a、K91、K93,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和煤线,根据岩性组合、含煤性将宣威组划分为三段。地层总厚100m~120m,平均厚11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下部以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产海豆牙化石。底部岩石渐变为浅灰绿色至灰色,含植物碎片化石,夹较多钙质条带,当钙质条带终止即为与下伏地层的分界。中部以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中至厚层状、水平层理,局部波状层理,地表球状风化较明显。上部以灰绿色细粒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具斜层理和水平层理,地层厚度60m~ 110m,平均厚8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第四系。由杂色坡积、残积、冲积物组成,厚度变化较大。分布在沟边、缓坡和低洼地带,厚度0~10m。

2.2矿区构造

矿区处于南盘江复向斜边缘,位于圭山煤田18井田的北东端,具体位于圭山矿区18井田1011~1031勘探线之间,构造为较简单区段,为一向南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构造以断裂为主,次为褶皱。断裂发育,对煤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给开采带来一定影响。

矿区位于师宗弥勒断裂带和富源弥勒断裂带之间,以与地层走向近一致或呈锐角相交的走向断层为主,横断层少见。矿区范围内主要发育断层1条,现就断层特征简述如下:

F89走向正断层:该断层由北东向南西贯通矿区,横穿18井田,往北伸入16井田,往南延至19井田。走向长度大于7.5km,断层落差为250m~700m,断层倾向109°~133°,倾角38°~79°。主要表现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致使上盘宣威组煤系地层缺失大部,故对下盘深部的各主要可采煤层在倾向上的连续性破坏程度高。地表有38个观测点控制,断层深部有45个钻孔控制,断层已查明,对矿区可采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者白北沟煤矿总体为南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有一定变化,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3.煤层

3.1含煤性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

宣威组地层一般厚100m~120m,平均厚110m,含煤层30余层,煤层由上而下有编号煤层K1、K2、K3、K4、K5、K6、K7a、K8、K91、K92、K93共11层,煤层总厚4.81m~13.16m,含煤系数为4.37%~11.96%。

3.2可采煤层

根据矿区以往地质资料、矿区相邻钻孔资料及本次工作情况,采矿权内确定全区可采煤层2层,由上至下编号为K7a、K91煤层。各煤层情况分述如下:

(1)K7a煤层:位于宣威组地层中部,下距K91煤层7.46m~ 16.35m,一般厚13.16m。矿区内煤层共有控制点10个,其中巷道控制点有8个,钻孔控制点2个,全部可采。一般煤厚1.22m~4.50m,平均2.24m。含1~2层细薄的泥岩夹矸,夹矸厚度0.02m~0.05m。煤层结构简单,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2)K91煤层:位于宣威组地层下部,下距K93煤层7.68m~ 17.83m,一般厚14.24m。矿区内煤层共有控制点7个,其中巷道控制点有2个,钻孔控制点5个,4个点可采。一般煤厚0.39m~2.00m,平均0.81m。常夹有1~3层高岭石泥岩夹矸。煤层结构复杂,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層。

4.煤质

4.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矿区煤的条痕为黑色,以玻璃光泽为主,沥青光泽次之,呈粉状或鳞片状,性脆,易破碎,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有薄膜状、网格状方解石,断口主要为参差状、不规则的棱角状,硬度中等,性脆,易破碎。(2)宏观煤岩特征:矿区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为暗淡至半亮型煤,各煤层均夹有少量丝炭与镜煤条带,条带状、线理状结构。

4.2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矿区的煤质化验资料,对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评价。化验资料叙述如下:

(1)工业分析。

①水分(Mad):K7a煤层:原煤水分为1.32%;浮煤水分为1.07%;原煤属特低水分煤;K91煤层:原煤水分为0.88%~ 1.18%,平均0.98%;浮煤水分为0.97%~1.09%,平均1.03%;原煤属特低水分煤。

②灰分(Ad):K7a煤层:原煤灰分为26.62%;浮煤灰分为8.12%;原煤属中灰煤;K91煤层:原煤灰分为13.80%~ 20.75%,平均16.36%;浮煤灰分为8.01%~9.58%,平均8.64%;原煤属低灰煤。

③挥发分(Vdaf):K7a煤层:浮煤挥发分为23.92%;属中等挥发分煤;K91煤层:原煤挥发分为16.77%~24.00%,平均20.54%;浮煤挥发分为16.07%~23.60%,平均20.88%;属中等挥发分煤。

(2)元素分析。K7a煤层:浮煤炭元素含量为81.87%;氢元素含量为4.53%;氮元素含量为1.57%;硫+氧元素含量为3.91%;全硫含量为1.83%;浮煤为0.84%;属中硫煤。K91煤层:浮煤炭元素含量为81.12%;氢元素含量为4.58%;氮元素含量为1.56%;硫+氧元素含量为3.16%;全硫含量为0.49%~1.96%,平均为0.89%;浮煤为0.14%~1.01%,平均為0.45%;原煤属低硫煤。

(3)有害元素。K7a煤层:原煤磷含量为0.034%,属低磷煤,砷含量为2μg/g,属特低砷煤;K91煤层:原煤磷含量为0.019%,属低磷煤,砷含量为3μg/g,属特低砷煤。

4.3煤的工业用途

K7a煤层为特低水分、中灰、中挥发分、低固定碳、中硫、低磷、特低砷、中等软化温度灰、中等流动温度灰、强黏结、中高发热量煤。

K91煤层为特低水分、低灰、中挥发分、中固定碳、低硫、低磷、特低砷、中等软化温度灰、中等流动温度灰、强黏结、高发热量煤。

4.4煤的可选性能

(1)K7a煤层可选性评价:K7a煤层的原煤灰分为13.92%,用-1.4小比重液回收的精煤灰分为8.05%,原煤灰分下降幅度为33.0%,原煤全硫含量为0.41%,洗后为0.31%,略有下降,说明原煤的全硫成分是以有机硫为主的低硫煤。

大的筛分浮沉试验样的测试成果表明,采用中煤含量法评定,用-1.4比重液回收的理论精煤数量为67.15%,精煤灰分为8.32%,中煤含量为29.80%,属难选煤,用-1.8比重液回收的理论精煤数量为96.95%,精煤灰分为11.85%,中煤含量为0,属易选煤。根据K7a煤层50mm~0.5mm浮沉试验成果绘制可选性曲线见图1。综上所述:矿区K7a煤层的洗选性属易选至难选。

(2)K91煤层可选性评价。K91煤层的原煤灰分为15.82%,用-1.4小比重液回收的精煤灰分为7.81%,原煤灰分下降幅度为53.0%,原煤全硫含量为1.58%,洗后为1.02%,略有下降,说明原煤的全硫成分是以有机硫为主的低硫煤。

简易筛分浮沉试验样的测试成果表明,中煤含量法评定,用-1.4比重液回收的理论精煤数量为64.84%,精煤灰分为7.97%,中煤含量为27.28%,属难选煤,用-1.8比重液回收的理论精煤数量为92.12%,精煤灰分为11.59%,中煤含量为0,属易选煤。

5.研究区其他矿产评价

5.1煤层气

(1)瓦斯分带。根据瓦斯成分测试资料,矿区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带、氮气—沼气带与沼气带并存。(2)瓦斯含量。本次勘探未进行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但收集到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对者白北沟煤矿K7a、K91煤层作的瓦斯基础参数测定资料。K7a为2.75m3/t;K91为4.88m3/t。

煤层气的富集受煤层厚度、结构、构造、埋深等因素控制,仅用以往所测煤层瓦斯含量对整个矿区瓦斯总含量预测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欠准确性,待在今后的勘查或开采中,积累经验加以确定其开采价值,本次初步确定勘查区煤层气资源开采价值不大。

5.2非金属矿

矿区外内广泛分布石灰岩,当地多用于烧石灰或加工作建筑材料,矿区外围建有数个采石场,其产品用于修建公路或作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1]王桂梁,龙荣生,徐凤银,等;矿井构造预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3.

[2]罗万全,解俊等;云南大关县石灰煤矿特征及煤层对比[J].云南地质, 2017, 36(3): 398-402.

[3]王二利,王亮飞等;冯家塔煤矿三采区煤层对比特征[J].陕西煤炭, 2014, 33(5): 86-88.

猜你喜欢

泸西县煤矿
泸西县饲料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Attribution Theory
泸西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探讨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煤矿开采工艺的探讨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