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

2021-12-18刘高岚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又能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对促进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措施加以论述,旨在借助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有效互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14-03

作者简介:刘高岚(1976—),女,硕士,江西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高校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辅助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能全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并且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推进,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正确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从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角度对教学改革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效果,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关系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准确定位,促进二者在教育实践中协同发展,能进一步提高育人效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下文对思政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挖掘,并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优化开展。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保持正确的方向,能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进行系统的挖掘,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影响力,从而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1]。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优化大学生思政建设质量

在高校建设实践中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基础工作,从多角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创新,能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统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高校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并有意识地从思政教育改革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进行开发,能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文化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有助于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励和文化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师生群体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形成良好的情感教育功能,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精神共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境界的逐步提升,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互动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2]。

二、有效促进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政建设协同发展的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存在一定的协同互动关系,高校在育人工作中,要想提高育人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开展,就要有意識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政建设的协同发展,发挥二者的互动作用和协同作用,增强学校教育质量[3]。

(一)与时俱进更新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思政引领作用

高校探索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大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力量整合,不仅涉及对校园文化的传承,还与文化的创新存在直接的关系[4]。高校在实际推进育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并有意识地结合时代背景,引入创新文化元素,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挖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合理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领下,促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文化建设中倡导和传播主旋律,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推陈出新中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做出积极的引导。

例如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尽量筛选能体现思政特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代精神文化,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思想,凸显文化建设的特色,充分发挥思政引领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筛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关的内容,在校园中采用校园广播故事会的方式向学生分享,使学生能受到中华传统美德思想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还可以挖掘与新时代工匠精神、航天精神相关的内容,以新时代先进的精神理念丰富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综合影响力,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先进文化熏陶下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促进思政教育与文化建设协同,形成融会贯通效应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而言,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文化环境的熏陶,也离不开高校思政建设的合理化支持。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对思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有意识地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在融会贯通中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首先,挖掘深层校园文化,夯实思政教学基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时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联系紧密,一般具有高层次、高活跃性的特点,能对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状态进行集中的反映。高校校园文化中既蕴含着师生群体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也蕴含着师生对现实生活的追寻,因此能表现出一定的哲学思想。从这一点进行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将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主要目标,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补充,促进大思政发展格局的构建,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综合效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

其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促进思政工作形式的创新。在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基础,积极探索多元化、趣味化文化活动的构建,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这一点上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承担促进思政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任务,能对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灵活化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最后,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构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增强高校育人的综合影响力。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政教育有效互动的过程中,高校重点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分析,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影响力,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品牌效应,在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兼顾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成长需求得到满足,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切实维护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6]。

(三)建立健全协同互动工作机制,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高校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协同互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工作机制。一般情况下,对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互动机制建设的构建可以凸显思政教育科学严谨的特点,从多角度对组织机制进行创新,能为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增强互动的和谐性和有效性,能为学校育人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的组织实施与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内容和主要方法保持一致性和协同性,从而促进二者实现有效互动,凸显协同育人效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高效化发展的进程。

首先,高校应该积极构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互动的动力支持机制,有意识地从利益驱动、政策推动以及心理影响驱动的角度使二者呈现出协同互动的发展状态。在利益驱动方面,学校可以尽量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政教师提供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调动教师参与二者协同互动的积极性;心理驱动主要是借助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提高校园思政建设和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参与者的思想信念,激发他们参与多元互动的热情;政策驱动主要是学校可以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互动的视角,制定相关政策规定,为二者实现良性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高校需要构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促进二者积极互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显著增强思政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长效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应该尽量从二者协同互动的角度提供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完善思政教育机制,强化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对教师的互动观念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师生能共同参与到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互动工作中,提高互动效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优化开展奠定基础。

最后,高校要构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互动的保障机制,从精神保障和物质保障角度入手维护协同互动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注意完善二者协同互动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尽量发挥监督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的作用,为思政教育與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互动体系的构建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保障协同互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

(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和思政文化,实现共同育人目标

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高校要注意有意识地结合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方向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为思政建设工作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推进,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应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在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使文化内涵与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等有机融合,营造适合高校师生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在高质量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支撑下,也能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创新,从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进育人工作的开展,保障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应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进行准确的定位,借助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促进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新时期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二者的协同发展和有效互动形成良好的学校教育力量,逐步增强学校育人综合效果,使高校教育质量得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桐卉. 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教育策略[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32(09):44-45.

[2] 许平. 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9(02):21-24.

[3] 郭苹苹. 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1,37(S1):51-55.

[4] 刘茜,周家华. 思政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1):8-13.

[5] 钱树斌,宋恬.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28(01):70-72.

[6] 张岩,李新纲,齐文彬.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 教育观察,2021,10(02):36-38.

(荐稿人:肖齐,江西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