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路径探索

2021-12-17亓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爱国主义立德树人

亓丹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立德树人、坚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亦可把控思政课程思维导向、明晰思政课程话语主题、贴近思政课程话语对象。不可忽略的是,顶层设计规划不敷、教师认知水平偏低、学生接受程度偏低等问题存在,业已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形成梗阻,亟待进行疏通破解。就此,创新提出提高课程讲学现实性、彰显思政课程魅力性、发挥思政教师主导性、塑造个性化教育体系系列路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一、引言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协同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提振爱国主义思想作出系列重要部署。职业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肩负培育应用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接班人才的重要责任。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为核心、最为深层的价值观念即是爱国主义教育。是以,在职业院校之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既具一定必然,也具相当必要。思政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教育主要手段,促使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也成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必然路径。在某种程度上,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教育领域的常态主题,也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有鉴于此,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研究主体,探讨如何将其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职。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把控思政课程思维导向

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中国基本社會主义国情,结合思政课程共同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思政话语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可通过强化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形成中国化话语教学特色,把控思政课程思维导向。一方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爱国主义强调严格跟随社会主义道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而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即是在思政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同时,也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话语教学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时刻跟随时代发展趋势,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于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充分把控思政课程思维导向,强化思政教化效用。

(二)核心:明晰思政课程话语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求外化于表,更要内化于心,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话语体系构建,形成极具时代特点的思政话语体系。抑或可以认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之中,可通过建构蕴含时代特征、实践特质的教学话语体系,明晰思政课程话语主题。一方面,明确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学主题。社会发展持续创新态势之下,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处于深化及完善过程,这就对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对应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思政课程时代内涵,积极应用新型教学媒介,以掌握时代思政话语主题。另一方面,规划蕴含实践特质的教学话语主题。爱国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源于实践、归于实践的特征,其在思政教学话语主题具备显著的实践特质。将具有实践特点的爱国主义纳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可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实践历程,表述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形象、彰显中国气派,充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可。

(三)重点:贴近思政课程话语对象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以人民为中心,将其融入思政课程的重点是使爱国主义思想能够贴近职业院校学生,使其匹配群众话语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将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思政课程教学之中,可通过感情充沛、切合生活、平等交流的话语体系,贴近职业院校学生,并为职业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支撑。一方面,引用具备感情色彩的话语表达。思政课程本质是培养学生做人准则,唯有围绕学生主体进行针对性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知识深入人心。将爱国主义内容充分与思政理论课程融合,可在教学进程中打造富有感情的话语形式,以情动人,深入学生内心,实现学生情感共振。另一方面,善用回归生活的话语表达。爱国主义存在诸多事实案例,使用事实讲述相比以往教学套话、空话更能贴合群众的话语风格,进一步实现以实育人、助力学生解读现实。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现实梗阻

(一)顶层设计规划不敷

部分职业院校并未考虑职业院校实际发展状况,盲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内容,引致思政教育效果不足。究其根本,是因为现时有关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顶层设计并不全面,并未建立完善化的教学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在这一背景下,盲目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极易导致爱国主义以及思政课程的实施流于表面形式,失去原本教育意义。另外,由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已经基本形成固化教学模式,教师普遍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讲学,而目前思政课程的理论教材中并无直接爱国主义内容部分,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产生阻碍。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是有关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的顶层设计规划并不到位,相关课程内容并未形成系统规划方案,引致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无法落实。

(二)教师认知水平偏低

就现时思政教学现状来看,职业院校已然初步在思政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内容。然而,相关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流于形式、过于僵化的问题,也存在填鸭灌输、缺少互动等缺陷。一方面,职业院校师生普遍对爱国主义融入思政教育的含义、目的及其具体路径存在认知偏差。具体而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在实际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思政课程普通教育内容。在职业院校学习阶段,仍需以专业技术培养以及专业知识培养为核心目标,仅需完成思政教育一般考核即可。如此一来,思政课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实效性难以提高。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尚未认识到借助思政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未认识思政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缺乏这一方面的正确认知,将极难胜任思政教学工作以及完成对应教学任务。

(三)学生接受程度偏低

就现阶段职业院校探索在思政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内容的探索现状来看,即使在融入爱国主义内容以后也是进行大量理论教学,停留于板书的讲解层次。事实上,现时多数学生年龄普遍分布于00后,对于板书一类的纯理论讲学接受程度偏低。整体而言,“00后”大学生具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思想价值取向,但是在个人价值研判方面可能存在物质主义倾向。就学生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印象而言,多数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仅有30%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目标是促使当代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的主旨思想。由此表明,目前高校思政工作尚未与学生思想观念相互契合,进而导致无法依据学生思想观念针对性开展思政工作,致使思政教育观念与学生思维嚴重脱节。如此一来,在借助思政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学生接受程度偏低的现象。

(四)主体教学主体不显

现阶段对学生着手进行个性化培养,就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在融入思政课程时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当代学生在思政教学中缺乏学习目标,并未积极参与到思政课程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学习。当前,多数学生认为自身在学习思政课程中并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学生表示自身并没有学习思政课程的动力;少部分学生表示学习思政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获取学分。依据个性化培养的发展规划来看,显示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及教师需要研究学生个性特征,继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教学爱国主义内容。例如多数学生喜欢使用网络沟通,但是高校并未结合网络化开展思政爱国主义内容教学。从网络教学调查报告来看,32.1%的学生并不认可学校选择的“通知”形式,认为学校应当充分结合现代化沟通方式;34.7%的学生认为无法和思政教师产生良性沟通;表示能够实现高效交流的学生仅为10.2%。从整体表观上看,在面向00后学生着手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各方面并未发挥学生主体性,难以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创新路径

(一)提高课程讲学现实性

高校思政课程在不断的发展历程当中,已经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思政课程体系之下细分的不同课程,在整体思政教育体系当中的作用并不相同,教学目标也有所差异。 在当前现代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下,以往的学习形式致使思政课程学习存在枯燥性、乏味性。此背景下,当通过加强教学现代性,助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向现代化进发。一方面,在讲述著作内容或引导学生阅读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凭借视频、图片、声音的教学优势,可以直接刺激受众感官,能够显著强化师生思政教学互动性。进而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实际阅读方式选择时,引入职教云、慕课等网络平台,通过现代化方式深入讲解爱国主义经典案例,进而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率。

(二)彰显思政课程魅力性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方式,即是利用课程教学进行全方面的深入讲解,这就需要充分彰显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魅力性。第一,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在教学全过程的领导地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环节的特点,在适当的节点引入合理的社会主义爱国内容,继而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的魅力,使学生能够明晰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思政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需要充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价值重要性。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即是推动学生利用哲学原理解决现实问题,感知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联系,继而深度明确爱国主义思想之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性。第三,选择适当的爱国主义实践案例进行融合。思政教师需要充分认知思政内容乃至单元内容,选取最为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解,促使大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内容的真实性、紧密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发挥思政教师主导性

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在思政课程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需要充分提升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关教师以及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国家民族发展视角,以培养综合全面性的人才为目的,全面认知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摒弃通过一般考试的错误观念,为融合做好基础准备。其次,需要合理引导学生正视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多数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较为浅层,甚至部分学生由于社会不良思想影响,造成些许偏离。是以,思政教师需要针对爱国主义内容进行合理解释,继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最后,思政教师需要教授正确的学习方式。囿于高校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内容不足,因此思政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

(四)塑造个性化教育体系

对于培养“00后”大学生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晰学生个性化表征,加快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设立。具体而言:高校方面需要组织建立多元化思政教学活动,并开展丰富的文化理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表现平台,提升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及其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个人兴趣。同时,需要加强校园思政文化培育,打造适宜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外环境。可在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高校文化等各个方面着手建设,但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营造学生喜欢的环境。通过与学生思想契合的环境打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依托互联网进行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避免教学内容仅为文字,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特别是应当以学生兴趣好好作为切入点,打造能够吸引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内容影响,合理避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综上而言,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具有更加显著的思政教育能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促使爱国主义内容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能够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然而,现实之中仍然存在顶层设计规划不敷、教师认知水平偏低、学生接受程度偏低等诸多问题,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产生阻碍。就此,创新提出提高课程讲学现实性、彰显思政课程魅力性、发挥思政教师主导性、塑造个性化教育体系系列路径。事实上,对于任意一位教育工作人员而言,除考虑在思政课程讲学过程中合理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必须时刻注重以身作则,使用自身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促使爱国主义厚植于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林素琴.职业院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83-88.

[2]陈艳.论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3]付红军,周卫剑.构建深植红色基因的大思政课程体系[J].人民教育,2021(3):47-49.

[4]李玉龙,王丽新,张东.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21):98-102.

[5]赵富学.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7):30-36.

[6]钱俊伟,钱永健.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6):159-166.

[7]王晓霞.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贯穿与践行[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13-214.

[8]贾红杰,张况,韦柳丝.爱国主义教育视阈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2019(27):93-95.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爱国主义立德树人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