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12-17权林涛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权林涛

摘    要: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了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传授书本知识,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来预计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剧本”式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质疑提问的权利,失去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真正的课堂应该是给予学生火种,而不是火把。教师要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种子,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时候仍然要心存疑问,怀抱好奇。学生一旦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好奇心使然,他们就会处于最佳的思考状态,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生活中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时间,而发现问题需要的是灵感。“苹果落地”如果砸上的是别人而不是牛顿,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能会延迟百年。所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于学生、于国家、于社会而言都应该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问题要比解决更具有创造性。但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他们大多数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部分学生虽然能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却不能主动提出问题,遇到问题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和勇气,在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其实质就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设置悬念,刺激学生兴奋点,让学生“乐提”

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的情绪得到快乐释放。只有学生不畏惧老师,不畏惧课堂,敢于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问题才会从学生的大脑中迸发出来。当然教师也要能够把控好课堂的节奏,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锅粥”。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扮演好在课堂上的角色,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好助攻,让学生愿意提问,樂于提问。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我在教学导入环节,会根据教学内容抛出一些学生似懂非懂、不可思议的新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让学生想问、乐问。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悟空化缘得到一块大饼,休息时悟空将大饼平均分成4份,人均一块,可八戒非得吃两块,说一块不够他塞牙缝。沙和尚不知咋办,正想把自己的那块分给二师兄,但悟空灵机一动,把这块饼又平均分成8块,给八戒两块,八戒满意地接过大饼吃了起来。唐僧笑着点点头,可沙和尚想了半天也没整明白,为什么师父会笑?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僧在笑什么?猪八戒多吃了吗?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猪八戒分了两块还是没有多吃?孙悟空真聪明,他是怎么分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欲望,同时伴随着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再比如,在“年月日”教学中,利用每4年才会有一个2月29日编撰一个小故事:熊大每年都会给自己举办一个生日派对,今天又是熊大的生日,一大早熊大就开始张罗,但熊二却不乐意了。因为熊二已经3年没过生日了,他得等到明年才能过生日,而且他清楚地记得,今年自己都7岁了,可爸妈只给自己过过一个生日,他觉得爸妈偏心,于是伤心地哭了起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熊二4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吗?教学中,利用这样的小故事,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带着有趣的问题融入课堂,进而乐于提出问题。

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立足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提”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主体”交流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得益彰,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将“教”凌驾于“学”之上,要注意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融入学生,把握好“慈母”和“严父”的角色转换,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的动作、语言、表情要有亲和力,有时候一个肯定、赞许的眼神能让学生感动一生,使学生能获得幸福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地予以否定或肯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优秀的教师一定会采取措施,营造问题环境。如,在班上设立问题积分榜,以小组为单位,每提出一个问题记2分,一周一评比,获得个人积分前三名的学生和获得积分冠军的小组有优先免抄作业、提前放学等特权。从而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最终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在面对疑问时就会主动出击,想办法去解决疑问。而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遇到新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的漩涡中,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获取科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进而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就会油然而生。

三、在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就是不善于学习。

(一)在情境中提问

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习重难点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撕掉数学的神秘面纱,尽可能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引发学生提问。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我们除了利用PPT展示建筑、车标、国旗、民间剪纸艺术等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美,还可以利用人体结构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关系。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的眼睛、耳朵、双手不对称,那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再让学生思考,我们人体的哪些部位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又是呈轴对称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理清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再比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课前我会先设计好表格,请小组合作利用模型摆一摆:在一条长30米路的一边,每隔3米种一棵树,会有几种不同的间隔?分别应该栽几棵树?引导学生填好表格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你发现了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还有其他发现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让学生找出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总结出方法或公式,学生自己讨论并发现的规律,理解得会更深刻。在上述教学实践中,学生当堂就提出了“鼻子”既是轴对称图形,又呈轴对称关系;在封闭的环形操场周围栽树与在笔直的公路两侧栽树是有区别的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冲突,最终教师通过引导探究,学生恍然大悟,从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放置于生活中才会有血有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优惠促销问题”时,就可以很好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置场景:国庆节期间,各大超市都推出了“优惠活动”,大红枣原来每斤40元,现在买3斤送1斤,妈妈如果一次性购买3斤。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预设:现在1斤多少钱?便宜了多少钱?现在购买的总量的钱数,原来能买多少斤?还剩多少元?这一个个与我们实际生活联系的数学问题,不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更加明白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道理。

(二 )在实践中提问

教学实践论指出:“动手体验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亢奋。”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學“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先进行猜想,然后动手操作验证。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验证过程的理解,又通过相互交流,使学生完善了自我认识。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学具的时候,教师想了几个不同的方案(拼图、测量等),课上就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三角形,通过独立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猜想进行了科学论证,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探究发现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科学方法论的教育,经历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三)在求同存异中提问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开放性题型,促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最终把机械模仿转化为主动探索,发散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可设置两个问题:1.有60朵花,每个花瓶插满需要8枝,至少需要几个花瓶?2.有60朵花,每个花瓶插满需要8枝,能插满几个花瓶?让学生通过比较,进行深入思考,有什么不同点吗?让学生聚焦问题的“不同之处”: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的区别在“需要几个”和“插满几个”。通过分析,学生发现解决办法是相同的,但结果截然不同,第1个问题用“进一法”,第2个问题则用“去尾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发散,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强弱,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去呵护、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小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问意识[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10):292.

[2]李卫健.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01):79.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