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新课标要求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2021-12-17郯添锴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新课标数学教学

郯添锴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难度系数相对比较高,教师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动态生成课堂内容的过程中立足学生身心成长的现实条件,确保新课标的有效融入,保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对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十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了解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调整教学思路。教师要紧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扮演好促进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精心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知识内化以及应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

一、新课标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标备受关注,许多教师着眼于新课标来调整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方向。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来指导学生,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这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关键,教师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教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获得更多直观的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观体验,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注重创造性教学策略的整合运用,让学生在全程参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而获得更多的数学体验,重拾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實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与低年级数学相比,高年级数学的逻辑性更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许多困惑。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创造性的教育资源,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明确教学的重点及核心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吸收速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的数学教师没有着眼于新课改之后的教学要求进行分析以及改进,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对学生的启发,学生主动动手的意愿以及机会不够理想,难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同时也造成一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

(一)忽略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对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少,没有意识到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还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全权决定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学生比较被动,缺乏一定的能动性和自信心,教师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及优化升级,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进度偏快,学生浅尝辄止,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师也没有结合教学现状精心创设教学条件,学生参与动手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点违背了教学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最为关键,教师没有严格按照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分析及调整。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教学的实践要求以及价值,认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反思能力比较差,如果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会导致正常的教学节奏被耽误,无法保障教学秩序。因此,直接省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这一重要环节,即使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非常感兴趣,并且动手能力较强,教师也没有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和设计,这导致课堂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无法充分凸显数学教学的逻辑要求及本质目标,难以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忽略对学生的恰当启发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以及引导最为关键,这一点对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没有设置数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尽管教师在课堂中会主动设置不同的情景以及问题,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这一点违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造成一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尽管素质教育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减少对学生的机械性管理,让学生自由发挥,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但是小学生的学习经验比较少,学习能动性不足,非常容易出现各种行为偏差,再加上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偏高,因此,如果教师无视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就会导致学生比较被动,学习时浅尝辄止。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非常考验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及领悟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不容忽略,有的教师认为教材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此,直接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比较少。这一点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同时也使学生逐步丧失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动态生成不够理想

作为新课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动态生成非常关键,它有助于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凸显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但是,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忽略了动态生成,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比较被动和消极,学习效果较差。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明确各个阶段的重点以及难点,真正实现动态生成。但是有的教师以教学节奏的把控为基础,不断加快教学进度,没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要求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及互动。因此,学生出现了消极的情绪,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探索,对数学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也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

三、将新课标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为了确保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及节奏,有效满足不同阶段的教学改革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参照,在教材的指导下主动改革教学模式,保障高年级数学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学生的动手操作最为关键,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明确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成长和有所顿悟。

(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关注对新课标的有效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参与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能够明确个人的主体地位,理顺个人思路,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及沟通,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以及意见。学生要意识到个人的重要性,在学习上要更加主动,要学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简单的模仿以及调整。这一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尽量避免传统育人模式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教师要以问题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为基础,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自主参与不同的操作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及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现举一反三,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二)加强启发教育

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加强对学生的启发教育以及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师要关注对教学环境的有效分析以及逐步优化,重视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辅助作用,关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以及恰当引导,设置不同的悬念,结合不同的教学进度来引导学生,关注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知识点的有效串联了解数学学习的奥秘。其中重难点的分析以及调整是重点,教师要了解不同教学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以及学习进程,凸显学生主体价值。数学教师要拉长战线,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加强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恰当启发以及引导。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公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以及存在疑惑的地方,以此作为教学启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自信、樂观,这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数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动态课堂生成比较复杂,教师需要注重环环相扣,了解多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要求,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沟通,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来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课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改革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内容都有重要影响,学生也能够在动态生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胆探索,个人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创新,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关注对教学节奏的合理调整,了解不同教学板块的重点以及核心要求,确保动态生成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凸显学生主体价值,不断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探索。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新课改的本质要求,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了解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调动个人的思维进行自主探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环环相扣,保障整体教学进度,真正凸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数学教师要深入剖析教学改革的背景,揭示新课改之后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本质及真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有效对接和灵活组合,确保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配置。

新课标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符合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对丰富教育资源、突破传统的育人模式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不同的细节影响要素,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及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扈善国.如何将新课标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2(86).

[2]赵忠友.将新课标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9(12).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新课标数学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