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链接生活

2021-12-17戴梦娇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戴梦娇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用数学生活化的方式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同时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拓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优势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场景的方式诠释数学内容,既为教师数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手段,也符合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应用的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思路,积极开展数学教学指导工作,利用数学生活化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生活典型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典型场景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典型的场景让小学生融入数学学习中,通过典型场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链接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认识。生活典型场景的选择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生活典型场景的选择、分析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进行数学化的设计工作。

以“多边形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先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水渠横截面与拦水坝横截面的内容,让学生看到水渠、拦水坝的工作场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从生活学习角度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否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出水渠和拦水坝横截面的面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生活场景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此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围绕学生学习进行讨论,并提供更多实物教学。如,展示学校池塘的视频,通过电子白板提取的方式,将池塘的形状描绘下来,然后放到带有小方格的平面图中,并提出问题:池塘的面积如何才能更好地估算出来呢?树叶的面积如何估算出来呢?自己的手掌如何估算出来呢?通过生活典型场景设计让学生从中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小学生在生活典型场景中了解数学内容,并建立起数学知识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生活典型场景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导学、课中教学和课后总结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活典型场景的特点,积极做好数学教学指导工作,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实物演示场景,选择生活素材

实物演示场景是生活化教学常见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实物演示的方式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利用实物场景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学习思路,同时利用实物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最终将生活教学内容与实物教学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提炼。

以“负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学习负数时,教师可以从生活素材角度展示场景内容,如,教师可以先将學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一个温度计,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在室内情况下的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温度计拿到室外,10分钟以后拿回来可以看到温度计的指示液柱已经在数字0以下的位置,教师让小组成员记录下温度计此时的温度是多少,如零下5度,通过两个指示柱的前后变化帮助学生了解温度的不同,从而实现生活素材的演示。实物展示以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负数的内容,可以将文字知识与温度计的动态内容展示出来,如南京的最低温度是零摄氏度,教师就可以用动态图表的方式将温度计“调”到0的位置上,学生也可以操作温度计找到对应的刻度;三亚的最低温度是20摄氏度,教师用动态图的方式将温度计“调”到20,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温度计找到对应的刻度;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同理,教师通过动态图进行操作,学生在实物操作的学习中完成了数学学习的任务,了解+20和-20的不同并建立起负数的概念认识,为学生后续负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实物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数学素材,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内容,并在实物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内容的学习,实现实物数学化的教学目标。

三、图片展示内容,构建生活情境

图片展示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容。生活场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场景的设计,利用图片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观察到细节内容,了解情境中的知识,并丰富学生的数学认识,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一张图片进行逐步分析、解释和说明,实现数学语言与图片的结合。

以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教材中提出了“王大叔用24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了一个长方形花圃,怎么围花圃的面积最大呢?”这一场景提出以后,学生有很多的思路,如1米宽11米长的花圃,2米宽10米长的花圃,学生在思考中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可以用图片的方式展示内容,如第一个图片是1米宽11米长的花圃、第二个图片是2米宽10米长的花圃,依次将所有可能性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再根据图片进行计算,然后将所有图片放在一起,对比计算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看到图片中的数学关系并分析结果,以此调动起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最终找到最大的面积结果是什么,并建立起长、宽的概念,实现图片、生活化场景与数学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四、语言特定情境,描述生活内容

生活情境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伴以语言描述,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语言特定情境的描绘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做好生活化内容的设计与应用工作,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以“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建立起小数概念以后,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场景,如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时,与地球表面的最远距离是344.725千米,然后让学生分析0.725的概念是什么,7在哪个分位上,2和5呢?此外,教师继续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描述相关的数学内容与生活场景,如出校门走123.42米到公交站,教学楼到食堂的距离是52.1米,通过类似的语言为学生塑造出具体的场景,并将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语言描述特定的场景要着力于学生学习场景的设计,要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提取素材,利用语言进行充分描述,并帮助学生在语言中提炼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以学生熟悉场景为依托,如学校内部事务、学校和家庭中的事物,这些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学生生活常见的内容,通过特定情境的语言描述,丰富学生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五、引入生活案例,开展生活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案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数学语言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实践化,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生活案例的选取要符合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学习内容与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案例分析的价值并实现知识的有效渗透。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你和你的小伙伴如何安排双休日”的生活实例,要求学生以4人一组的方式分别将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统计,并讨论具体的项目,通过讨论,学生找到了做家务、做作业、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看电视、玩游戏等6大项活动内容,然后每个学生将自己在双休日用的时间进行标注(时间为每小时),如看电视1.5小时、玩游戏2.5小时,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时间和项目用统计表的方式进行信息搜集,然后对其进行整理。整理以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统计的思路解答,问题一:双休日中,安排最多的时间是哪一项?要求学生在统计表中分别找到4个需要最长时间的项目。问题二:按照具体项目看,哪項自己用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哪项用的时间比较其他人少,如何才能合理安排时间呢?通过双休日实际时间的统计,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双休日的时间安排和管理有所了解,同时通过统计的方式,让学生对双休日的时间规划进行反思,进而学会从数学统计角度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内容并建立起生活与实践的关系。引入生活案例要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案例分析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用生活化的思路进行学习,同时利用生活化进行数学分析,从案例中提炼数学元素,并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通过情境实现了生活化的链接,利用生活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在生活中分析数学知识并完成数学生活化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能力,丰富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章云.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学二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探析[J].智力,2021(09):17-18.

[2]王小红.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79-80.

[3]张兆秀.答案准确 计算迅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1(03):203.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