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开发,多“面”应用

2021-12-17张立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深度

张立

摘   要: 小学古诗文学习应该由浅到深。停留在背诵古诗、理解诗意层面的古诗文教学,是一种浅层学习、低效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汲取、吸收古诗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发与应用一些古诗文“1+X”阅读资源,据此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蜕变”,以此洞开学生的多重视域,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深度学习;古诗文;“1+X”阅读资源;开发与应用

集语言美、意象美、思想美、节奏美于一体的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承载华夏五千年文化的一本教科书,也是孕育华夏儿女优秀品质的一种孵化器。因此,中华经典古诗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顶梁柱”。然而,在当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绝大部分小学生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仅仅进行字词理解而未能整体涵泳,仅仅囿于课内而未能进行“1+X”的拓展,教师忽视古诗文在情感陶冶以及价值观养成方面的作用等现象比比皆是。理想的古诗文教学状态,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上挂下联,左顾右盼”,四处“出击”,进行“1+X”拓展,进入深度学习之中,以此洞开学生的多重视域,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世界。下面笔者将主要从多“点”开发,多“面”应用两个方面,详细论述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发与应用小学古诗文“1+X”阅读资源的路径。

一、如何开发:多“点”开发

有效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背诵古诗,详知诗意,还应该让学生探索、发现、吸收、内化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1+X”阅读就可以为学生开辟这样一条拓展之路。

(一)以古诗文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开发阅读资源

了解古诗文创作背景,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段前奏。唯有让学生全面、详实地了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才能洞开学生的视域,让学生对古诗文有一种立体的感知、精深的理解。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妨以古诗文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开发与古诗文主旨、思想等密切相关的阅读资源。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示儿》这首古诗时,教师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为切入点,开发了这样一些阅读资源:关于诗人北伐抗金的一些故事以及讲述卖主求荣的奸相秦桧的一些龌龊行为的故事等。这些阅读资源,能够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处境,让学生更为真切、细腻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当然,在以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开发阅读资源时,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适时适度、恰如其分,利用这些开发的资源构建一种立体化、清晰化的时代背景,助力学生深度阅读。

(二)以古诗文写作方法为支撑点,开发阅读资源

古诗文中的许多写作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与写作水平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过探究、分析古诗文中的写作方法,学生能够更深、更准、更细地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文化与思想。当然,学生也可以借鉴、吸收、内化古诗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据此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以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望洞庭》这首古诗为例,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奉命赴和州任刺史,正好经过洞庭湖,借景抒情,巧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以比兴这种写作方法为切入点,教师开发了一些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源,诸如,《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据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驾轻就熟的比兴手法,以及诗人的政治抱负等。

显然,以古诗文的写作方法为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开发阅读资源,既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够让学生深度学习该写作方法。

(三)以古诗文思想情感为融合点,开发阅读资源

古诗文中优秀、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精神生命,也是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最应该被“放大”的内容。因此,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古诗文的思想情感为融合点,开发相关的阅读资源。此举就可以“放大”古诗文中的思想情感,古诗文中的思想情感变得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仍然以《示儿》这首古诗为例,在这首诗中蕴含着让人声泪俱下的爱国情怀。外有强敌,内有奸臣,皇帝无能,贤臣无力……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也是他死不瞑目的一种倾诉。为了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开发了一些同样饱含着爱国主义情怀的古诗,诸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

由此可见,古诗文的思想情感,是教师开发“1+X”阅读资源的一个融合点。围绕该融合点开发的“1+X”阅读资源,就好比是古诗文思想情感的一种“放大器”,能够“此起彼伏,接二连三”地将古诗文中的思想情感深深地“烙刻”在学生的思想深处。

二、怎样应用:多“面”应用

多“点”开发只是前提,多“面”应用才是目的。在广泛、深入、细致开发古诗文“1+X”阅读资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群文串读”“古诗文+写作表达”以及“古诗文+文化传承”等途径,让这些资源巧妙、恰当、适度地应用在阅读、写作与德育方面。

(一)应用在阅读方面:“古诗文+群文串读”

拓展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面、增加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生活等,是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助力此项阅读任务圆满完成,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古诗文“1+X”阅读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古诗文+群文串读”。当然,既然是“串读”,就应该找准一条或多条线索,将一些貌似毫不相关的古诗“串联”在一起。

以《望洞庭》为例,教师可以将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作为一条线索,串联同样也采用比兴手法的一些古诗词,如,李白的《将进酒》、曹操的《短歌行》等。这样的群文(诗)串读,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比興手法。以《示儿》为例,教师则可以将这首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一条线索,串联一些同样蕴含爱国主义情感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实践证明,“古诗文+群文串读”既能够适度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够让学生彻底转变“浅尝辄止”“囫囵吞枣”阅读古诗的局面,助力学生从浅层阅读古诗走向深度阅读古诗。

(二)应用在写作方面:“古诗文+写作表达”

读和写,是学习语言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让学生停留在“读”的层面,还应该让学生以“读”为“桥”,走向“写”。当然,这种情况下的“写”,并不只是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而是让学生将自己基于“1+X”阅读资源,学习古诗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悉数表达,尽情分享,深度交流。

以教学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这首古诗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呈现一幅关于《暮江吟》的图画,以及一些关于《暮江吟》的阅读资源。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认真阅读这些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等,写一篇小短文。紧接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学习这首古诗,即让学生对比诗人笔下的“暮江”与学生笔下的“夜幕降临下的江景”有哪些异同之处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就可以更为深层次地理解这首古诗的主旨,更为清晰地感知这首古诗的意境等。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古诗文中的“某一句”“某一种思想”或“某一种情感”等,畅所欲言,奋笔疾书,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与想法等。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些古诗文“1+X”阅读资源,写一些收获与感悟等。类似于这样的“古诗文+写作表达”,既是教师有效应用古诗文“1+X”阅读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教师助力学生实现古诗文深度阅读的推手。

(三)应用在德育方面:“古诗文+文化传承”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之所以融入更多的古诗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古诗文为视窗,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古诗文为纽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因此,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个着力点,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一个契合面。因此,“古诗文+文化传承”也就成为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古诗文“1+X”阅读资源的一条有效路径。

以教学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开发了一系列关于这首诗创作背景的阅读资源。通过有选择地阅读,学生对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这首诗从表面来看,是在描写、刻画“秋江暮色”美景。但是,当学生以关于创作背景的阅读资源为径,走进诗人孟浩然的内心世界时,就会发现,这首诗并不仅仅是在描写美景,而且也在寄托愁思。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孟浩然也是如此。当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为民作主、造福百姓。诗人孟浩然雖然有造福一方百姓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这样的“舞台”。因此,诗人无限惆怅。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顺势巧妙地融入德育渗透,让每一位学生深深地懂得,幸逢盛世,更应该“学而优则仕”,更应该在内心深处根植一粒饱满的爱国“种子”,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用渊博的知识持续不断地浇灌、滋养这粒爱国“种子”,让自己在未来成长为一名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良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见,通过“古诗文+文化传承”,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就可以让学生自觉主动地传承这些优秀文化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优秀品质。

总而言之,多“点”开发,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发与古诗文主旨、思想等关联更加密切的阅读资源;多“面”应用,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发挥各种阅读资源在辅助学生深度学习古诗文方面的作用。归因于小学古诗文“1+X”阅读资源的巧妙、合理、恰当应用,小学语文教师就能够走出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路子,就能够开创一个古诗文教学的新时空。与此同时,古诗文在引领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孕育优秀思想品质方面的作用,也就会呈现一种新景象。

参考文献:

[1]查静.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C刊, 2019(10):55-56.

[2]翟雪曼.以群文视角落实语文要素 实现深度学习——《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教学建议[J].辽宁教育,2021(03):27-29.

[3]覃健芝.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J].教育界,2020(15):41-42.

【本文金昌市2021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KTLX[2021]180)“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古诗文‘1+X阅读资源开发及应用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