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21-12-17山河流

回族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曹禺寄语王蒙

一本杂志的卷首语,如一部故事长卷序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并不是垂手可得、信手拈来的,往往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过程,写什么,究竟说什么为好,真不是轻而易举一挥而就的。常常是样刊在即,这举重若轻的千把字才显现笔端。慢慢下笔,迟迟交稿,自己都感觉到一种无形之中难以言传的苦思冥想。对尊敬的每一位读者,总要说一些值得一提、值得一看的漫谈,才不至于索然无味。

本年度最后一期卷首语,同样面临这样思前想后的琢磨处境。好在,拉格洛芙写得好,“我要考虑,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第三条出路总是有的,只是要靠自己去找!”于是在找来找去中,竟然发现收存至今的1980年11月号《新疆文学》杂志一点资料。这一期,保留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文代会的珍贵历史文档,第18页、19页有新疆文联及各协会主席、副主席名单。文联名誉主席刘肖芜,是作家刘白羽的哥哥。其他依次是中国作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会,以及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电影家、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研究会等8个分会主席、副主席名单。这一份名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仅标注了“(女)”这样的附注。之后是四页“来自远方的祝愿”栏目,第一篇是曹禺1980年7月14日写的《我们一同歌唱》,“我忘不了新疆,这美丽的地方。我更忘不了新疆的人,热情的、爽朗的、为祖国和新疆的未来勤奋工作的人们。其中当然包括着你们,我的同行,我的亲爱的新疆文艺工作者们。……你们的文代会是民族团结的聚会,是歌手与英雄的聚会。你们,各民族的诗人,艺术家们!你们是祖国的歌手,又是祖国的保卫者。你们在祖国边疆的豪放的笑声,我在这里都听到了啊!”

田间用诗歌表达“远方寄语”——《远望》:“谁来天山不唤您,谁来天山不倾心。”王蒙深情地呼唤《萨拉姆,新疆!》:“从1963年到1979年,我在新疆生活了16年,从29岁到45岁,在这亲爱的第二故乡度过了我生命的最好时光。……在新疆的这16年,就充满了欢乐、光明、幸福而又新鲜有趣的体验。”碧野写了《我的心飞来了》:“我离开新疆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不论我是脚踏岭南还是饮水长江,不论我是走到东海还是荡舟富春,我都忘不了新疆!新疆,这可爱的祖国边疆,她曾经以最绚丽的色彩燃旺我创作的火焰!”

41年后读来,我们依然感受到文学前辈互通心曲的对新疆的真挚祝愿,我们一同歌唱,同唱一首歌,就像是我们今天咏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脉相承。我们的心跳荡在一起。正如王蒙说的那样:“我们将共享这劳动和创造的欢欣。”

在新疆16年,让王蒙真正地理解了新疆。“它不但提供了创作的取之不尽的矿藏,它更给了我以坚定的信念……我们的人民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文化的薪火,持续不断在我们手中传递。此刻,祖国的歌手,祖国的保卫者,依然在新疆传递接力棒,依然在祝愿声中,奔驰在文化润疆的征程上。曹禺的寄语依然响彻于耳旁,激荡于心间:“我感到你们的血在沸腾,你们的心在颤动,你们的手拉在一起。现在,我把手伸出来,跟你们紧紧握住!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美好的将来,创造出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伟大的文学艺术吧!”

今天我们在前赴后继地奋发有为!写作就是星星之火,地方文学杂志就是星火燎原,都以前行的姿態,奋斗的精神,承上启下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卷首语 /山河流

猜你喜欢

曹禺寄语王蒙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画家寄语
感动王蒙的一句话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这样对待你,你还说他很好?
王蒙强调莫用网络“浏览”代替“阅读”
民生寄语
专家寄语
王蒙:繁华人生“尴尬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