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1-12-16吴辉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分析研究语文素养

吴辉云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先进,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它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俗话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本文从了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入手,从教学方式、思维方式等角度,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文素养;分析研究

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对于教学课程来说,对语文素养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师生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过于僵硬,授课形式单一枯燥,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时造成一定的阻碍,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语文教学方面,通过培养语文素养,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文字魅力和语言内涵,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在具体改革方面,教师要积极学习新教学理念并践行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效果。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形成也是有意义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双减”之下作业减少了,但并不代表学习的难度低了。不少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感到学业繁重,有学习压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过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愿意学习语文。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举措

1.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语文课程方面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视的,大多教师都觉得这两点是一个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但是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这两点,不仅对学生有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都一定要制订出教学方案,而这些教学方案也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是新型的教学方案,从而才能够为学生的多样化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我爱读书》这一课,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知识时就可以着重讲解读书的好处以及乐趣,带领着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在具体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法等方法,在课堂中积极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营造真实直观的情景,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预习阅读,鼓励学生们表达个人及小组对课本内容的所思所想,还可以利用微课等平台来提高课下学习效率,为学生搭建线上线下沟通平台。

信息化教学方法是近年来积极推广应用的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文章内容的时候,能够充分地了解文章中所讲述的内容。从这一层面讲,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文章背景资料、内在含义和作者感情。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与感官,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互动主动性。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内,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与大自然有关的视频、图片及音乐资料,并在课上为学生播放展示,使学生们更好地进入情景并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大自然并感受文章主旨。

2.思维方式多元化

人的行为是受大脑引导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时也是一样,教师只有具备新型的思维模式,才能够出现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要想拥有新型的教学方法,那么,授课的教师就要有多元的思维模式。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思维模式较差,他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将会掌控不好。教师要通过多元的思维模式,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教师不能够只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与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强,自然而然,这个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也就能提高学习的成绩。所以,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学生多元的思维方式,进一步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知识主动去学习,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于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思考。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影响,有的学生将读书作为一项任务。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读书是枯燥的、无聊的”,这样的思维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效率和语文素养,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深入地去理解书籍中所蕴含的内容以及书籍内容中所蕴含的趣味性。从这一层面讲,教师可以立足思维模式角度来转变学生认知,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思维,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并把握故事行文思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阅读对于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力方面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转变传统的定式思维,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积累素材并开拓眼界,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阅读兴趣进行选择,透过文字接触大量的社会事务和人情世故,由此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文字逻辑能力,而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本内容和文字行文思路,借此来提高他们对文字和逻辑的把握能力。

从这一层面讲,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借助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体系,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同时,实现了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与整体能力和素养而言具有显著应用意义。

3.进行课外阅读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下人家》一课,课文内容较丰富,趣味性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阅读文章,从而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己的见解,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自述,让学生之间相互描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别人关注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意思,真正感受到文章中的趣味性,以及讀书带给自己的快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近年来,小学课外阅读的素材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也有了适合小学生看的版本。小学版的《西游记》内容趣味性高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进行阅读时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发现有章可循,有素材可以使用,觉得写作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因为没有内容可以写,而且很多的小学生讨厌上作文课,觉得作文课很枯燥、很无聊,写作文很难,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只会越来越差。所以,进行课外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文方面有素材可以写了,学生对语文的畏惧感也就减少了,继而也能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语文课程在学习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要针对语文学习的语文素养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炳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2019(6).

[2]董国庆,侯明明.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祖国, 2018(12).

[3]王华.浅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对提升阅读素养的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 2018(10).

[4]徐养清.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9(14).

[5]黄红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9(11).

[6]何军英.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1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分析研究语文素养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