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诗词课堂教学活力无限

2021-12-16林凤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力诗词

林凤珍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诗词教学成效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古诗教学中,可利用小故事强烈的感染力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深刻的深意。结合古诗意境,丰富学生想象力。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感悟诗境,把封闭沉闷的课堂变得开放鲜活,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为小学课堂添加活力。

【关键词】诗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力

诗的语言精炼而优美,每一句诗都散发出一股让人无法抵御的吸引力,一直以来,它以其精湛的语言、悠远的意境滋润了一代代人。在整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逐渐扩大,古诗词教学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越来越也重要。但就目前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忽略古诗词的整体性与艺术性。在课堂中,一问一答,一眼三板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以生为本,在授课中,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教育课堂中体会古诗文的魅力。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所以,我们需要彻底改变一贯以来固定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对学习古诗文词产生深厚的兴趣。我们必须把新教学思维模式带进教学课堂,将诗味、诗意传递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这里,笔者讲一些自己开展古诗教学的体会:

一、一诗一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理解题目—了解写作背景—讲解难字—翻译全诗—说思想—齐背诵”的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按部就班,一眼三板,把原来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变成索然无味的“隔夜菜”,让学生像嚼蜡一样学习,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上课专心程度可想而知。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当学生们在听故事时,他们却听得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双眼充满了求知的光芒,惟恐自己少听一句。由此可见,故事对学生而言,吸引力之强、感染力之大。在教学前,笔者用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作为课堂的“抛砖石”。接着,笔者结合诗人当时的心情、生活时代、诗歌的知识和意境编成生动的故事。这有效地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满足寻求知识的渴望。如,传世千年的著名诗篇《秋思》,诗人张籍一生清苦,终年流落异乡。他生活在一个统治阶级横征暴掠并对劳动人民层层剥削的时代。当他当官时,他能同情体恤劳动人民的疾苦。在客居洛阳的一天晚上,他吃完饭,静坐小院,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忽然一阵秋风吹来,落叶缤纷,“洛阳城里见秋风”,客居异乡的张籍,看到这一切凄凉摇坠之景,不禁想起故乡、亲人。悠长思念,萧瑟的秋意,张籍突然打了一个寒颤,他快步回到屋里,找出放于柜子里那件母亲亲手给他缝制的棉袄。学生们的眼前仿佛看到张籍手捧棉袄双眼盈泪,双目注视远方,想起自己已經上了年纪的母亲,于是,他饱含深情地拿起毛笔开始写信。有的学生马上说道:“他可能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否安康?天气渐冷,您要及时添加衣服,保重身体。”有的大声说:“请您勿念,不用担心,我一切安好,都很健康。”有的讲道:“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还有的学生深思片刻说:“他久久不能下笔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欲作家书意万重,学生们此刻感受到张籍的思念之情和他有千言万语的绵绵不绝。天刚亮,张籍赶去驿站。送信人正要离开,他再次打开了缄上的信封,想又写上几句。此刻,学生们感受到了张籍的无尽思念。学生们说,张籍把信拿回来想再写几句,惟恐遗漏了一句,却又感到无从下笔。见此,捎信人说道:“好罢。你快予我捎信去罢!”张籍才将信交给了捎信人。“驾——驾——”马声去,速速归家问安平。诗人想家心切,不禁想起《游子吟》。

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学生们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张籍的心情: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自己的信可以很快到母亲的手里;悲的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到的家乡。全诗寥寥数语,却情真意切,意味无穷。一个故事是一座桥梁,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诗人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其实,每首古诗词都会包含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我们可以运用它启迪和培养学生的读书激情与趣味。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紧扣作者的亲身经历、作品风格,借用小故事形式,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通过丰富的联想把诗中的文字转化为生活场景。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从而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此外,教师的教学也将会更加准确有效,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目的。学生全身心投入,生动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溢满课堂。他们会快乐地走近古诗,会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一诗一画意,创设情境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诗画同源,一首诗宛如一幅画,触动学生们的情思。配乐,朗读,教师营造出如幻如真的诗词佳境。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仿佛人在画中游,身临其境。在教学中,笔者会常常用想象画面法来理解古诗。如,讲授《宿新市徐公店》时,第一步找出具体的景色、人物(篱落、小径、树、黄碟、菜花、孩童),让学生们说出现在眼前的有哪些:稀稀散落的竹笆、曲曲折折的小路;树上不断飘落的花瓣等。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想象。

第二步根据诗句内容丰富这些景物、人物的形象。笔者会抛出一串问题:稀疏的篱落——怎样的篱落;幽深的小径——怎样的小径;树头花落未成阴——怎样的树;黄蝶——怎样的黄碟;菜花——怎样的油菜花(金黄色的盛开);追黄蝶——怎样追逐蝴蝶。学生们根据问题窜答成篇,教师简单直接用教学的方法,再利用先进教学软件把一幅乡村生机勃勃的自然风情画摆放在学生们的眼前。

第三步连成画面。在稀疏的篱笆边,有一段小道延伸得很长。它看上去很悠深,树上的枝叶还不是很繁茂。诗人仿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他使用快速镜头捕捉奔跑的儿童和追逐黄蝴蝶的儿童。在郁郁葱葱的油菜花田中,油菜花绽放,金黄的蝴蝶飞进金黄的油菜花里,再也寻不见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有趣时刻,在瞬间留下了永恒。诗人用笔描绘这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学生仿佛看到静默中的动态美。其实,这就是诗人的形象。

第四步以画移情。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一幅幅色彩明丽、景色迷人的画面中,引导学生“你还会看到哪些不一样的画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直观的语境能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最佳状态。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画面的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下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以诗设画,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画出诗中的美,通过画画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任务交还给学生。学生们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对自学能力进行了训练,从而切实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的目的。

三、一诗“百”读,读出诗味

中国古代是诗歌的王国,中华传统文明也以诗而闻名。古诗文是我们的文化国粹,是祖国语文的根本。因此,在整个义务教学阶段,古诗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学中,学习者对诵读优美诗歌要“注重透过声调、旋律、节拍等体味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审美情感”,如,李白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的“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中小学必背的七十五篇古诗词尤其适合中小学生,它有节奏、易读易记,语言简单、美丽、和谐的特点。所以,如何指导中小学生诵读古诗词、训练中小学生的文化审美才能,培育他们的文化艺术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意义非常重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讲解古诗词文之前让学生多朗读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自己朗读可以朗朗出声地大声读、低唱轻吟地小声读,也可“不求甚解”地反复读,只要读出节奏,读准字音,大概理解诗的意思就可以。当然,教育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诵读规律,包括用平声长,仄声短,将韵字拉长成回旋的诵读的方式。如,在教学《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所有学生都会根据基本的古诗文诵读规范,把每行诗句分三处停顿来朗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调自读后,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朗诵调。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评议并进行比较、学习。这样,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学生对整首诗有大概感知,感受诗句的优美,感受诗句中情感,把它转化为内心体会。紧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们变换各种朗诵形式进行朗诵,如,个别读表演朗诵、分男女轮番朗诵、小队比赛朗诵、全体高声朗诵,等等。这样,学生当堂背诵根本不成问题。最后,由师生声情并茂地一起朗诵,将古诗词课堂的教学引向高潮。学习者从中体会到了古诗文词的诗句美、旋律美、语韵美,进而进入古诗意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以读代说,以读促悟。

總之,在课堂中要多发挥诵读的功效,使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和认识诗歌,从教师的范读中激发情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境。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2).

[2]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OL].https://www.doc88.com/p-13873341112041.html?r=1.

[3]陈荣伟.激活课堂——情境教学探微[J].语文学刊,2005(1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活力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活力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