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2021-12-16陈立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盐类酸碱性水解

陈立福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高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学生理解化学中的动态平衡思想,有助于培养微粒观,建构出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的电离进行具体、综合的应用和再认识,以达到强化目的,是理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整个电解质溶液平衡体系模型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就已经学过酸、碱、盐、复分解反应、电解质以及离子反应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微粒观,能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思考微粒间可能会发生的相互作用。化学班的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寻根溯源。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具备模型认知盐类水解核心知识的潜质。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探究微观辨析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构建分析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模型。

2.通过盐类方程式的书写,从符号表征领会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内涵,形成运用原理分析溶液微粒浓度大小的一般思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评价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几种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书写水解方程式,形成微粒观,发展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素养。

2.通过关注水溶液体系的特点,进行实验前的分析预测,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证据素材,进行分析解释,建立认识水解反应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形成认识水溶液的基本思路,进而可以构建水溶液认识模型,形成构建模型的一般思路,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构建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四、教学与评价思路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本节课设计以生活常识“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为情境,以“问题串”驱动教学活动。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观念建构”的思想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现象和事实,自主提炼出化学模型,有助于將知识向能力方向进行迁移,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长期持久的化学学科素养。在多变的情境下,也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还将化学建模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巧妙结合,实现了“情境为依托”,将一个大项目中的问题进行拆解,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加以证实或证伪;能够以已知知识和事物为依托,联系新知识和新内容,加以思考,并解决新问题,提升学生模型认知素养。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创设:碳酸钠俗称纯碱,可以用于快速去除油污,可以用于中和蜜蜂或蚂蚁叮咬产生的酸性物质,为什么碳酸钠可以当“碱”使用?

2.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呢?与盐的类型有什么关系?请选择合适的方法测试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铵、硝酸钾、醋酸钠、硫酸铵等盐溶液的酸碱性,并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这些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进行分类。

3.结果与讨论:学生小组实验,并通过宏观辨识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

4.理论探究: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同类型的盐溶液中C(H+)和C(OH-)相对大小的差异呢?

5.思考与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三类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尝试找出不同盐类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6.符号表征:通过盐类中微粒的变化,结合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写出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深入盐类水解。

7.归纳总结:对盐类水解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小结,解决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难点。

8.学习评价:通过相应的练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并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

1.盐的分类与盐类呈酸碱性的原因

2.盐类水解的定义

3.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七、教学反思

1.任务问题驱动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思路和认识角度

本节课采用了问题串的教学模式,利用进阶式问题作为平台,让学生在解释过程中将思维外显化,实现化学解题的方法,有效提高分析技能,实现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还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并通过盐类水解的动画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2.建立认知模型,引导学生形成思维框架

模型思想和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利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化学中的问题,能够使和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通过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建立盐类水解的模型,从而落实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构建素养。

(三)真实问题情境化,促进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用一种简单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对化学知识有一定的深刻理解。本节课创设与盐类水解相关的生活情境,通过预测—小组实验—汇报结果—解释现象—小组互评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猜你喜欢

盐类酸碱性水解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盐类水解常数的应用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第十单元酸和碱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考点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