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赏识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2021-12-16谢静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笔者中职

谢静辉

【摘要】当前的社会要求进入社会的人才不但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技能、良好的自身素养,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才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但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学科基础和实操技能,而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迎接未来,以充分的自信和正确的信念去追求人生的梦想。

【关键词】健全人格;赏识教育;爱

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革新,新元素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标准更高,要求也就更加苛刻。它要求进入社会的人才不但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技能、良好的自身素养,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

具备健全人格的人,能够正视过去的一切、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以健康乐观、冷静客观的心态去对待、迎接未来,善于沟通,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以适当的方式分析、处理问题,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人与人接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有梦想,勇于追求,抗挫能力强。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具备健全人格的人不仅头脑能够保持清醒,做出准确的判断,凭借一颗大国工匠的匠心、充足的干劲、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修养和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而且还能够用一股正能量激发、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向好发展,成为工业、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一位哲学家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一个人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势在必行。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心胸狭隘,冷漠自私,妒忌心强,以挖苦、捉弄同学为乐,语言表达障碍,社交恐惧,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障碍”。如果教育者能够通过学校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逐渐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活动和行为,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更光明的未来,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学校教育,才真正是功德无量,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和输送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才的目标。

在越来越注重技能培养、越来越强调工匠精神的当前,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中把人才培养向更高效、更优质的目标推进,发展出中职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是我们在众多中职学校中站稳脚跟所需要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用赏识教育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进行探讨。

一、赏识教育概念的来源及作用

赏识教育,属于一种教育现象。赏识教育之所以能够达到百分之百成功率,是因为父母用足够的耐心、充分的信心和爱心去教学生“学说话、学走路”。而这种成功教育的奥秘,归根结底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可以说,如果没有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信任和支持,哪里谈得上学生的进步、家庭教育的成功。依此类推,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支持,学生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学校教育的成功。

赏识教育也是一种现代新理念,属于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工程,它尊重生命、向光向暖,它是一种等待花开的美好心态在教育中的映照。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和谐、家庭的和谐、亲子间的和谐、团队的和谐。

二、中职学校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区县因考不上理想高中学校的学生,一部分是因家庭经济条件不足于上贵族学校或私校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是被动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怎样通过学校教育把这些学生教育好,是我们中职教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尊重受教育者、尊重生命的集中体现。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亟需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问题多、自卑、迷惘、不易管理的中职学生,通过三年的中职系统教育成长为一位具有健全人格、拥有一身技术的合格“工匠”,而赏识教育就是中职学校三年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赏识教育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一个人学习的效率;在学生面对问题时,能促使学生冷静、有效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向好行为转变的内在动力,甚至会成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支撑。

“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赏识”,这是来自一位幼年时期就患上了严重自闭症的成功人士的深切体悟。“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相信每一个人都盼望得到家人、朋友甚至来自于其他人的赞许与认同。不论年龄、地位,别人对于自己的赞许或赏识,都会使被赏识者由衷地感到愉快。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会促使被赏识者向善向好向光。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需要得到教师的赏识。这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使学生学习生活达到最大优化。

三、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让爱先行,找准机会把赏识与爱带给每一位学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难以否认,“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有意识地去接近、感觉对方,有意无意地寄以期望于对方,对方就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这就是俗话说的“投桃报李”。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好感、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学生就会在学业、思想品德、生活学习习惯方面有一定的进步甚至会让学生改头换面,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比如,我校近年陆续有不少学生拿到了省市的大奖和“潮汕星河奖”,与重点学校的学生站在了同一个领奖台上。倘若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表示出厌恶或失望的表情或情绪,学生的心理就会随之出现一定的负面效应,这样不但没能改正原来的缺点,可能会出现退步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现象,直接导致教育的失败。

记得笔者初次接任2019级高考班时,班上有一位男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还不错,但课堂上他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他对教师、对同学总是腼腆的一笑,非常有礼貌。当学生们在解题时,笔者会有意地站在他旁边看他做题,做得好的时候不吝啬地肯定他:“嗯,不错!”笔者还会微笑地听讲述问题然后给他解题。有一次,我们又开始了抽号回答问题的环节,前面已经有2位学生被抽到但没回答对。抽到他时,他想了一会,然后回答了正确答案。笔者问:“你真的确定坚持这个答案?”他歪着头沉吟了一会儿说:“确定。”笔者说:“你的基础真的不错,从你的判断和坚持可以看得出来,我要为你的坚持鼓掌。你以后要多多抢答啊!”笔者看到他脸上不再是腼腆的笑容,而是咧开嘴开心地笑了。自此以后,遇到会答的题,他不再惧怕举手,他拥有更多的自信。看到他的进步,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摆正自己思想的天平,不带偏见,不戴“有色眼镜”,平等相待每一位学生,让爱先行。“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起教育使命。一位不善于赏识学生的教育者,不能成为成功的教育者,更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教育。

(2)与爱同行,让赏识与爱在每一次教育中穿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烈感情,掺不得半点假,你对学生的爱学生是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谁都不会随便拒绝爱,就像谁也无法轻易拒绝来自对方的微笑一样。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爱,他们把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通行证”和基本美德。

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世上最崇高又最理智的爱,这种爱没有任何可以维系的情感基础,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学生来到学校,教师就要开始爱,爱每一位学生,不以貌取人、不妄加揣测和判断、不轻言放弃。这或许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气度和赏识的言语去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一位成长中的中职学生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好允许学生犯错的思想准备,让学生在犯错中学会反思,学会自省,从而健康成长。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棘手和让自己怒火旺盛甚至情绪失控的事情,这时候一定要先呼吸,深呼吸,把要蹦出嘴的话压回去,因为人在气头上时是不理智的,说的话会有点偏激,而有些话一出口可能会伤人,会给对方留下深深的印记。我们先倾听、先询问了解,或者我们可以变换另外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我们倾尽全力去爱。没有爱做基础,我们就难以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加冷静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去看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3)用爱托举,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转变

“赏识有着巨大的力量,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相信学生,对学生永远充满希望,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哪怕学生跌倒百次千次,我们也要坚信学生在下一次会站起来。学期之初,语文课上给学生们布置了背诵的作业,每周一篇,由易到难,要求学生完成高考必背诗文26篇的背诵和默写,每天早读课或课余抽查背诵。一位高高瘦瘦的学生,喜欢偷偷睡觉,课堂上的事情仿佛与他无关,毫无积极性,抽查背诵时不但没得分,还拖组里同学的后腿,是班里典型的“背诵困难症患者”。笔者每次看见他就会问他背诵的进度,并给他一些建议。终于有一天,他在全班同学的注目下背出了一首诗,全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鼓起热烈的掌声。笔者用非常赞赏的语气对他说:“很高兴听你跟其他同学一样背出了这首诗,我想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一定比其他的同学还要多。”他告诉笔者,他昨天抱着书背到了两点多,舍友都差点要“打”他了。学生们都笑了。笔者说:“期待你背出更多的诗文,继续加油啊!”第9周,需要筹划朗诵活动,为此,笔者说:“需要几位同学帮忙协助一下老师。”他立即舉手表示,他可以帮忙做Word文档和PPT,陆续有几位学生也举了手。这让笔者有点意外,更多的是赞赏。笔者说:“很高兴我们班有这么多小能手,感谢这几位同学把我们朗诵活动需要准备的工作分别承担了下来。明天先把各组选送的朗诵题目和人数报上来,由小郑同学汇集编辑节目单。”小郑工作主动,忙前忙后,在这次活动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小郑同学”这个亲切的称呼也由此在同学间叫开了。所以,对于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里的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实现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环境,而不是剑拔弩张和各行其是。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会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做出准确的分析和相应的反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乃至终身的发展。“没有不对的学生,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遭遇学习生活上的困境时,我们不要过分地指责学生,追究学生的责任,而是要帮助学生查出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启开学生的心灵,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等待学生的转变。

总而言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学生思想上、行动上的美,不吝啬赞美和褒奖,善于用赏识的话语去带动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价值和才华的平台”,让学生的在校时光能充分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一身技术技能的大国工匠,不负自己,不负韶华,勇敢逐梦。

参考文献:

[1]王伟宏.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新疆教育,2012(4).

[2]崔永富.教学中如何赏识激励学生[J].中国教师教学论坛,2013(5).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笔者中职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老师,别走……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