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国学经典的有机融合

2021-12-16叶耀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国学经典小学道德与法治

叶耀宗

【摘要】国学经典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就如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道德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培养、树立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课堂。通过将国学经典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促进学生的道德观念。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开展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机融合;国学经典

随着“文化自信”这一理念的提出,中国在国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学研究热也带动了国学教育的发展。国学教育的推广已经从高等教育阶段逐渐深入到中等乃至于初等教育阶段。本文的主要观点为,在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融合發展政策的背景之下,可以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国学经典有机融合的实践与思考研究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我们的国学培养出的人才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经天纬地的济世之才。下面,笔者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国学经典的有机融合”的观点提出几方面的浅论:一、熟悉国学基本含义,明确小学教育的国学教育需求;二、渗透国学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三、选好教学参考,构建教学框架;四、在智慧化教学当中领略国学风采。

一、熟悉国学基本含义,明确小学教育的国学教育需求

对于国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周礼》,国学一词在古代一般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称谓。随着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发展,国学开始用于指代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但学术界对于“国学”的解释至今仍然没有具体的定义,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对国学的基本含义有所理解和思考。

在熟悉理解国学含义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思考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国学教育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样的国学教育可以满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国学经典有机融合?

1.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教育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对于国学文化,我们首先要学会科学理性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国学经典中的优势,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

2.取国学道德教育的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个国家在不断的发展和继承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文化道德是具有继承性的,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道德文化当中,能够适应现代的是国学中的精华。这是最容易被我们当今社会所接受的,所以也是最容易成为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道德教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我们要取国学当中的精华,将其与当代的道德与法治进行有机融合,明确小学国学教育的实际需求,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国学教育氛围。

3.明确小学教育需求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小学生对于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和深入的理解。而我们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对国学教育进行选择,将国学教育当中与道德法治有关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使我们的教学能够通俗易懂地将国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明确小学生的需求,选择通俗易懂的教本,选择启蒙性的教材,为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渗透国学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就如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道德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国学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对于国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当将国学教育渗透进日常教育当中去。法治与道德观念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应将国学经典与法治道德的有机融合,也不应局限于相应的课堂当中,应当将其融入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氛围建设中去,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够随时随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能够无时无刻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进而将道德法治观念与国学经典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传承国学文化,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三、选好教学参考,构建教学框架

选好教学参考,是将国学经典与道德法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中国现代文学有好几次重要的“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为中国现代文学带来全新的景观。我们今天进行国学经典教育,也是立足于儿童教育,所以,我们应当秉承现代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捍卫儿童的基本历程。在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的特点上,选择能够唤起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教学参考。基于小学教育的年龄段特点,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课堂设计应当灵动鲜活、循序渐进。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并且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润物无声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下转第23版)(上接第22版)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它穿越时空,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代人,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屡经危难而始终屹立不倒的精神原动力。因此,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是教育纵深拓展的必然。自2008年起,东莞市道滘镇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我校就将国学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大力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一是开展系列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论语》,六年级《道德经》;二是开展“国学经典伴我行”活动,让中高年级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内容,进行故事改编,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三是营造国学育人环境,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处处能体现国学教育特色;四是营造家校互动氛围,定期印发国学专刊,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读书活动,定期交流学习体会等,扩大国学特色创建的辐射,营造校内外同学国学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国学经典系列活动,让学生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国学经典当中所蕴藏着的无穷智慧与人生哲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义,这些国学经典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步步走来的历史。从这些国学经典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未来的畅想、在失落时的洒脱、在低谷时的倔强、在得意时的风华。这些国学经典已经不仅仅是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我校把国学经典编印成册,引入课堂,每天诵读15分钟,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伴我行”文体活动,以诵读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提高广大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在智慧化教学当中领略国学风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向智慧化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创新的关键武器,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以及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及现代化的设备,构建智慧教育体系进行教学改革。传统教育政策采用的调研方法常常是被指定抽样和座谈的样本,使得随机中掺杂着更多的人为干预,容易出现失灵的现象。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教育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出教学学习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不仅可以更加客观科学地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策略,同时也可以调整教学资源的分配问题。

对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来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有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有教育设施的分配不均,在这些分配不均的问题上,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是人们对于教育不公而产生不公平的看法的主要矛盾。但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授课、视频授课等模式,来调整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均,让乡村的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我们的国学教育,一旦与智慧化教学相结合,那么将会迸发出更热烈的火花。因为在国学教育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留存的傳统文化,这些文化我们无法实地去博物馆和遗址探索,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智慧化教学工具进行观赏,智慧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将国学经典更加通俗易懂地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及教化。

五、结语

中国的国学经典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足的根本。增强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国人民增强国家文化的自信。而在国学文化当中,《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是国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的需求,将国学文化当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精华部分进行剖析探索,并且与现代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当中,注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提高涵养。学识、涵养、风度、气质是无形的,是长期熏陶滋养而成的,而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只有真正搭建起国学文化与现代道德法治观念的桥梁,将国学文化与现代道德法治观念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将国学经典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利器”,让启蒙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毕天璋.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6-50.

[2]邓实.国学讲习记[J].国粹学报,1906(19).

[3]胡虹丽.探寻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契合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12-15.

[4]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读语文出版社《论语》选修教材[J].人民教育,2007(5):57-58.

[5]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23):188-192.

[6]程建忠.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2):75-78.

[7]刘荣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27.

[8]杜霞.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学报,2012,8(1):13-18.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国学经典小学道德与法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