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阶四维”小学儿童诗创作技巧探析

2021-12-16苏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儿童诗语文教学

苏妍

【摘要】儿童诗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奏深受学生的喜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三阶四维”儿童诗创作技巧,能鼓励学生创作儿童诗,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仿出诗形、改出诗意、创出詩韵,萌发学生的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三阶四维;语文教学;儿童诗

儿童诗具有语言清新、节奏明快、富有想象力的特征,很符合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在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儿童诗、儿歌所占教材内容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其教育价值不可低估。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童诗教学中,循序渐进的“三阶四维”儿童诗创作技巧的培养和指导,学生能更加自如地放飞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熟练地用诗意文字去表达自我,抒写心灵的感受,可以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完美提升。

“三阶四维”小学儿童诗创作技巧中的“三阶”是指仿写儿童诗、改写儿童诗和创作儿童诗三个阶段,“四维”是指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四个维度、四个方面去操作实施,使童诗教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展儿童语言,使儿童诗创作更具操作性,效果也更明显。

一、迈上童诗第一阶:仿出诗形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有了读的厚积,才能有写的薄发,只有读得足够多了,才能渐渐品味出其中的韵味。因此,在“每日一首最美童诗”诵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活动,学生“依葫芦画瓢”能初步构建出儿童诗的基本形态。

(一)从选材上仿

儿童的世界远比大人的丰富奇妙,他们的思维如钻石一般闪耀。在童诗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提醒,往往会有灵光一现的惊喜。仿写的四个维度之首是“从选材上仿”,写诗第一步要确定好诗的选材,写什么。大量地诵读各种题材的儿童诗后,学生们惊喜地发现世界万物都可以写成诗。他们在读完王宜振的《春天很大又很小》后写下了一首首季节诗:《春景》《秋天的织布机》……在读完王立春的《鞋子的自白》后写下了一首首自白诗:《老鼠的自白》《书包的自白》……在读完黑塞的《白云》后写下了一首首事物诗:《指甲》《星星》《太阳·月亮》……甚至一个发现、一段思考、一次感悟都可以写成诗。

(二)从立意上仿

语文教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的词汇,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准确、规范并得体的表达方式。诗歌语言是文学作品上语言最为凝练的,却又能表达出明净鲜美的意象和意境,从立意上仿写儿童诗,能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例如,在学完“我有一个发现”的系列组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有没有一些发现呢?于是,学生仿写下了《奇怪的事》(曾琬桐):我奇怪的不得了,/为什么下雨时,/先打雷后闪电?/我奇怪的不得了,/为什么春天时,/先长叶后开花?/我奇怪的不得了,/为什么夜晚时,/金鱼睁着眼睡觉?/我奇怪的不得了,/问谁,/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又比如,在学习《妈妈爱我》这首诗时,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我们可以用诗歌来表达妈妈的爱,还可以表达谁的爱呢?”学生经点拨,写下了《爸爸的爱》(邓雅文):爸爸的爱是森林/我是一只小兔/怎么跑也跑不到边/爸爸的爱是蓝天/我是一只小鸟/怎么飞也飞不到边。

通过从立意上仿写童诗,眼前的事物不再机械、呆板的状态,而是充满了感情,变得可爱、迷人起来。

(三)从格式上仿

从格式上仿写儿童诗,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文本内容进行飞白处理,让学生重新填补,如,在教学《假如》这首童诗时,把诗中的核心词去掉,把诗句留出空白点:“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        )……”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补白,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迅速地构建出儿童诗句相对短小的基本雏形。

以片段为平台进行童诗仿写后,可以引领学生将仿写的思维逐步向诗歌的整体迈进。我们发现,儿童诗的语言之所以节奏感特别强,这与诗句简短凝练、回环复沓手法的频频使用有关。在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儿童诗中,用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贯穿全诗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诗的这一语言现象,让学生针对有规律性的诗句进行仿写,将会让学生在反复的模仿中逐渐形成用诗化语言表达的意识。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想》这首诗中,全诗以“我想把(身体的某个部位),装在(大自然的某个事物)……”为基本句型,先后四次出现在诗中,作为每一小节的首句,展现诗人的奇思妙想以及童年的快乐。学习这首诗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规律,以便打开创作的思路,再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句式写一写。有了范本,学生很容易写出类似的诗句:“我想把眼睛/装在白云上/看天空美丽的云霞/看夕阳下通红的太阳/看啊!看——/美景把我带入了奇妙的幻想!”

(四)从修辞上仿

儿童诗丰富的想象,往往通过精巧的比喻、活灵活现的拟人、大胆有趣的夸张、富有创意的假设来实现。从修辞上仿写童诗,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等特点展开想象,模仿诗人运用适当的修辞,通过反复的练习、指导,打开创作的思路。例如,学生在学习完王宜振的《风很幸福》后,用生动形象的比拟仿写出自己的《风》:“风是个瘦子/力气小得只能吹动青青杨柳/风是个胖子/身材胖得过森林都挤得树儿摇晃/风是个淘气包/淘气得跑进家来跳疯狂的“迪斯科”/风是个捣蛋鬼/常常把同学们的头发吹乱/风还是个小书迷/被书迷得总悄悄翻阅同学们的书籍。”把风赋予人的性格、动作、神态,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成为富有灵性的生命体。

在进行童诗创作教学中,既可以以物拟人,也可以以人寓物,把人当作物来写。这里的“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借助这个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人的情感、愿望、期盼等。如,学生在诗歌《我家是个动物园》里写:“犯错误时/妈妈是一头发怒的狮子/大声的嘶吼让我心惊胆战/……发脾气时/我是一头喷火龙/玩具、书本都不能幸免……”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了不同时刻的人物特点,

二、迈上童诗第二阶:改出诗意

在“三阶四维”小学儿童诗创作技巧的第二阶,是改编儿童诗,主要是把其它儿童文学体裁改编成儿童诗,改编后的文体是儿童诗。

(一)将故事改为儿童诗

普希金著名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在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普希金保留了民间故事常用一些动物来惩恶和扬善的传统,用神奇的幻想塑造出神通广大、可爱聪明的超人体童话形象——小金鱼。她善良、正直、重情、有义气。在形式上,普希金保留了民间童话故事常用的三段论结构形式,用夸张、拟人、对比等手法,辅以简约朴素的诗歌语言,形成纯净优美的诗歌风格,给人强烈的冲击和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此为范本,引导学生将故事改为诗歌,学生能将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木偶奇遇记》等改为童话诗。

(二)将对话改为儿童诗

纵观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儿童诗,不难发现,有不少的童诗采用了对答的形式来创作。比如,《猜猜看,我抓住了什么》(李珊珊)一诗:“妈妈,/猜猜看,我抓住了什么,/一只蚊子?/不对!/一片树叶?/也不对!/一滴雨点儿?/不对!/一只蝴蝶?/不对!不对!/看好了——/不是蚊子不是树叶,/不是雨点儿也不是什么蝴蝶,/厉害吧?/我抓住了一片天!”全诗利用对答的形式直白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孩子与大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世界充满奇思妙想,他们的童言童语往往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引导学生收集对话,并将对话改成童诗,读起来也是稚趣横生。如,一学生写的《给梦拍张照》:“妈妈,/我做梦的时候,/你给我/拍一张照好吗?/我想看一看,/梦是什么样子的。”全诗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字里行间却表现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三)将散文改为儿童诗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诗歌和散文其实有着不少的共同之处,如,都是借助想象与联想,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同样优美凝练,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抓住两者的共同之处,很容易就能将散文改为儿童诗,如,学生在学习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散文《乡下人家》,抓住文中的景物改成了儿童诗:“瓜藤绿树鲜花,/小桥流水鸡鸭,/晚风飞鸟红霞,/夕阳如画,/最美乡下人家……”

(四)将图画改为儿童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自古便结伴出现,将图画改为儿童诗,要注重用诗的语言描绘出美的意象,营造出美的意境。在童诗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儿童喜爱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画中景象,做到诗画交融,诗画一体。如以下此画,引导学生抓住了桃花、溪水、柳枝等春天的景物进行創作,学生写下了《春天》:

春天

春天在和谁说悄悄话,

你看,桃花笑红了脸,

你听,溪水唱起了歌,

柳姑娘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远游的燕子啊,

也归来参加这场座谈会!

一学生抓住下图中的桃花、古屋、船只等景象,写下了童诗《我想你啦》

我想你啦

对桃花说,我想你啦,

它回以我飘落的花瓣。

对古屋说,我想你啦,

它回以我落漆的白壁。

对船只说,我想你啦,

它回以我孤傲的白帆。

对你说,我想你啦,

你回以我孤寂的沉默,

和,用天真换来的陌生。

三、迈上童诗第三阶:创出诗韵

生活是学生诗作的肥沃土壤,在仿写和改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听觉、味觉、视觉、触觉四个维度去感受、想象,寻找童诗创作的切入点。

(一)用慧眼捕捉创出诗韵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就能捕捉到生活的美。在学习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秋的声音》后,笔者引导学生去观察秋天的景物,用上恰当的修辞,一句句美妙的诗句出现在笔者眼前:红高粱羞得涨红了脸,稻谷羞得低下了头,豆子羞得蹦出荚,玉米层层穿衣裳,地瓜高兴得裂开了嘴……诗句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散发着童真童趣。

(二)用耳朵倾听创出诗韵

创作童诗除了要细心观察,还要学会用耳朵倾听。大自然的许多声音都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叮叮咚咚的雨声、潺潺的溪水、啾啾的鸟叫、呼呼的风声……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合理地联想,就能创作出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歌。

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在《美妙的歌声》里写她听到的雨声:沙沙沙/咚咚咚/鼓儿自己敲呀/雨儿往下飘呀。读起来充满童趣,朗朗上口。

(三)用鼻子品味创出诗韵

用眼睛观察可发现自然之美,用耳朵倾听可发现自然之趣。同样,用鼻子也可闻出事物的美味。一位学生创作的《太阳的香味》令人眼前一亮:“妈妈晒过的被子/晚上睡进去/有太阳的香味/妈妈洗干净的衣服/早上穿起来/有太阳的香味/妈妈是不是也带着太阳的香味去上班呢?”小诗人通过嗅觉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也通过嗅觉来赞美妈妈,妈妈的爱如太阳一般,暖暖的、香香的。在童诗创作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嗅觉,用鼻子去感受世界,再配合眼睛、耳朵,写出来的诗歌可谓声、色、味俱全了。

(四)用肢体感受创出诗韵

除了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去发现生活,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触觉去感受生活。充分调动儿童身上富有想象而又率真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通过肢体去体验,去创作。四年级的学生余佳琪在假期跟随家人到海边旅行,写下了《看海》:“夕阳西下/余晖染红了那片海/我赤着脚站在金色的沙滩上/任由海风拂来/浪花一朵朵前仆后继/亲吻着我的脚丫……”小诗人抓住了双脚踩在沙滩上的美妙感受,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旅行的美好。又如一学生回东北老家过年,遇上下雪,写下了《雪花》:“……雪花啊/请落在我的手上/让我感受你的温度/可是——/你刚落在我手心/便淘气地消失了!”可见,儿童的诗歌创作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基于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触觉去创作诗歌,学生能言之有物,下笔有神。

利用“三阶思维”小学儿童诗创作技巧进行童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图所示:

“三阶思维”小学儿童诗创作技巧

从最初的基于“形似”的仿写阶段逐渐过渡到基于“神似”的创作阶段,教师作为儿童诗创作的引路人,也要由最初的扶着学生走到后来的放手鼓励学生自己走,让学生学会用诗去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在如歌的诗句中迎风起舞、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金波.儿童诗创作札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诗性逻辑[J].理论建设,2005(7).

[3]曹苇舫.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J].浙江社会科学,2004(5).

猜你喜欢

儿童诗语文教学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章鱼
夜晚的天空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