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1-12-15许志权

关键词:课堂渗透结合传统文化

许志权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还没有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更好地结合到一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即使一些学科教学中加入了传统文化内容,也大多集中在文史类学科中,数学科目的结合十分罕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提高传统文化在数学科目中的结合力度,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到一起,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關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结合 课堂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05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1.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发展的必要趋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德育素质水平的目的。教师可以将中国历史上的数学名家和宝贵著作进行收集,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在数学领域所获得的成就,并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助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并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实现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进一步加强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结合南北朝时期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的伟大事迹,将圆周率的发展、推广和数据的精确性,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在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能够主动学习祖冲之的求知精神,并树立坚持不懈、勇于奋进的学习精神,以此加大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融合力度,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3.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将中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传统数学文化知识的充分了解,能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并常生活当中能有效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传承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革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加快教育模式转型进程。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并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为目的,为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1.深度挖掘数形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转变原本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对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且应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同时揭示数学知识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内涵,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时,可以在上课之前提前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乘法口诀相关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料做成课件,并且配上相应的音乐,将乘法口诀的出现以及发展通过PPT或视频的方式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一知识点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再如,教师在进行《数学方广角·对策》的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我国传统的历史典故,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田忌赛马,然后将这个故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在学生了解故事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故事情节,然后利用课间演示双方赛马的布阵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

2.渗透数学图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文化之美

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传统图案的种类非常丰富,传统图案不仅仅代表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更是我国民族艺术的巨大财富,我们能够在一些优秀的传统图案当中看到数学的身影。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教师讲到《图形与变换》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现一些相关的民族美术图案,例如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的花鸟纹锦、民间的剪纸年画,等等,都是我国十分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在学生了解到传统图案之后,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的图案,并且对这些图案出现以及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解,以此来了解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使用这些传统文化图案,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讲解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到一起。数学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自身的数学经验进行利用,并且充分了解到优秀历史文化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将两者结合到一起。除此之外。教师在讲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寻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来进行学习,许的学生会找出脸谱或者是风筝上的图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并且进行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教育,将两者更好的结合到一起。

3. 强化学生的数学文化体验感

为了保障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数学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积极使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研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之相关联的活动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性保障,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科、传统文化在长久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文明积淀。

例如,在学习对称性等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相关图案,并利用计算机设计对称图形。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调查、课后访谈等不同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在学习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充分利用,为实践活动的实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授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时,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历法进行了解,并通过对历法演变情况的研究,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站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及时找出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带领学生对现代化数学思想与古代数学思想之间的差异进行认识和区分,明确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出更加优质的理解方式和解题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固化性学习方法进行改善,以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对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重要作用有深入的认识。

4. 对数学名家的成长与奋斗事迹加以学习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的圆周率知识教学仅要求教师参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并采用绘画或者举例的方法,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指导下,以被动的形式学习与圆周率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此类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无法加深对此方面数学知识的理解,使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逐渐呈现出了分散性的特点,即学生难以对此类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总结,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当中对古代数学名家的事迹进行介绍,将其总结的数学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分散性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协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联系,从而保障数学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中外古代科学家的信息,并对其所做出的科学贡献进行了介绍,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教材此部分内容,通过弘扬数学名家的钻研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高贵品行,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能够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途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同时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到最适合小学生的渗透策略,将两者更加充分地结合到一起,确保小学生能够习到相关数学知识,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瑞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年第20期。

[2] 高海涛《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才智》2016年第11期。

[3] 张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科教导刊》2015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课堂渗透结合传统文化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职英语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