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副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安全问题

2021-12-15李向果马振兴张旭伟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作坊监管食品

□李向果,马 勇,马振兴,张旭伟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99)

农副食品加工小作坊是整体规模、基本条件、从业人数均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特定经营场所。由于自身灵活性较强,能够给广大群众带来诸多便利,也能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但近些年,此类小作坊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关安全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影响。

1 小作坊食品的安全问题

由于整体规模较小、分布十分散乱、卫生条件参差不齐,使得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问题越发严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产原料的质量问题

与一些大型企业有所区别,小作坊的食品供应往往稳定性不高。为了尽可能减少投入成本,一些小作坊会选一些质量相对较差的原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霉果、残果、病死禽畜以及各种边角料。此外,由于小作坊内部没有设置质量部门,由经营人员自主负责采购,因此原料质量没有统一标准,完全取决于老板自身的良心。

1.2 设备问题

小作坊的资金成本偏少,生产设备极为简陋,几乎所有产品都使用同一个生产线,很容易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此外,不少小作坊都以二手方式购买设备,根本没有进行消毒,也没有定期养护,因此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造成污染情况,进而影响食物的安全性。

1.3 卫生意识问题

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即便已经患有疾病,仍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从而对食品造成了污染。此外,部分从业人员的操作水平有限,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按照规定进行工作,例如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没有穿工作服、头发和指甲不符合要求等,在生产过程中自身携带的细菌就会进入食物中,对食物造成污染,进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1]。

1.4 环境质量问题

当前,很多小作坊是一些农用改造房,房内没有任何通风口,环境质量非常差,因此很容易产生细菌。食品加工用的各类原料随意摆放,整个车间蝇虫鼠疫肆虐严重。小作坊中的生产废水随意排放,垃圾胡乱倾倒,对周边区域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厂房内的设备从未检修,环境也未消毒,给食品安全造成了影响。

现如今,外卖行业非常火热,客户不会与商家直接见面,很多“黑心”商人便会变本加厉。整个作坊中,甚至连一个正常的厨房设备都没有,只是将各类原料堆放在一起。

1.5 无证经营问题

当前,很多小作坊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特别是部分家庭类作坊,几乎是自产自营的方式。销售的整体范围相对偏小,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偏僻,监管难度非常大。这些营业者丝毫没有任何法律意识,仅关注个人利益,从来不考虑消费者的个人健康。同时,小作坊本身有很高的灵活度,成本很低,对场地要求也不高,经常会与监管人员打“游击战”,使得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

1.6 贮藏问题

当前,很多小作坊的储存条件较差,既没有冷库,也没有冷链。所有完成加工的产品都随意放置在地面上,未采取温度及湿度控制,如此一来,生产的食品很容易出现腐烂现象,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食用[2]。

2 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1 从业人员素养较低

由于整个行业的门槛非常低,对相关从业人员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普遍。小作坊的整体投入相对偏少,很多希望赚快钱的人都参与了进来。

2.2 监管不到位

小作坊普遍数量较多且分散,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因此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跟进。正因如此,一些小作坊为了获取更多效益,开始违法经营。有时即便被执法部门发现并查封,还会偷偷将封条撕下继续经营,或另选其他场所。据相关统计数据得知,当前国内食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已超过45 万家,而规模不到10 人的小作坊就有约35 万家,整体占比超过了80%。由于数量极为庞大,给监管带来了诸多困难,进而使得相关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3]。

3 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的方法

3.1 出台相关规范文件

现如今,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完善是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一大因素,使得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时缺少法规参照,发现问题时很难进行合理判断,从而使得监管工作出现严重疏漏。在最新的《食品安全法》中,已经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的管理方案,当前很多省、市都以此为基础,出台了管理办法并予以实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2016 年7 月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管理条例。因此,其他省、市也要持续跟进,尽快出台最新的标准和规范,以此对小作坊的不规范行为予以全面约束。如此一来,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时自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展开。

3.2 加强整治处理

现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小作坊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政策,但问题仍然频频出现,主要是因为整治力度不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整治,对各类小作坊逐一排查,严格把握每个生产环节,从而将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如果有部分小作坊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对其采取强制取缔措施,并予以严厉处罚。同时,地方媒体也要跟进,针对部分隐蔽性较强的小作坊,应当予以曝光,促使广大群众有所认知。此外,监管人员要定期采取抽检的方式,即便部分小作坊长期没有任何问题也不能忽视。通过长期努力后,相关问题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3.3 建立信用档案

所有小作坊人员都要提供自己的准确身份信息,并在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档案。发现有任何小作坊出现违规情况,都要将其经营人员纳入黑名单,在对其进行处罚后,还要强制展开安全教育,并暂时扣押经营许可证,直到考核通过后再予以归还。此外,在处理问题小作坊时,还要摸清与其长期合作的各类企业,一网打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经营人员被列入黑名单中,其名下的其他小作坊必须予以严格检查,以防产生其他问题[4]。

3.4 加强社会监督

当前我国小作坊数以万计,单纯依靠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的努力远远不够,因此加强社会监督非常重要。一些社会人士、志愿者可以自发组成打击黑作坊督察组,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小作坊上,对其环境、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许可证予以检查,有效缓解监管人员的工作压力,促使相关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此外,媒体是百姓的“发声口”,自然也要对食品安全予以关注,承担自身的基本责任。通过不定期组织记者进行暗访,深入黑作坊内部调查取证,对其违规行为全面曝光,促使社会大众有所认知。不仅如此,政府部门可以在政府官网开辟举报通道,公开举报电话,使社会大众都可以进行举报,在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后,还可以给予举报者奖励。

3.5 做好人员管理培训

监管部门应要求所有小作坊工作人员自主参与体检,并按照规定要求,为自己办理健康证。所有从业人员在正式投入工作前,应接受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包括消毒、工作准备、风险规避、后期清洗等。为小作坊单独设置特有的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生产工作都能符合管理要求。

借鉴周边区域的中型企业,学习其优秀的管理模式,以此改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质量。加强所有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其时刻树立安全责任,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渗透。

3.6 记录生产过程

政府部门应要求所有小作坊记录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并向大众公开,所使用的材料因透明化。监管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就可以结合其公开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有任何差异,同样可以列入黑名单[5]。

4 结束语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食物的要求也有所提升。然而当前很多小作坊的经营者被利益所蒙蔽,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金钱获取方面,从未考虑食品安全,导致安全问题频繁出现。为此,政府部门应提高重视度,除了要制定相关法规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小作坊监管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安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安徽:启动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
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南乐县张果屯镇食品小作坊开展提档升级工作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监管交通